美國教科書中的秦始皇,視角與我們大不相同,卻值得我們深思。《網路歷史》

歷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領域,研究歷史的時候,我們現代人就像是可以跨越時空,與古人進行一場另類的對話。

從文物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年中國人民是怎樣生活的,看到那些年皇帝們是怎麼工作的,看到那些年社會是怎樣運作的。

那些與現在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更能給我們新鮮感,也能讓我們從歷史中去看到當今生活可以借鑒的經驗。

而研究歷史這個事情,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擁有著不同的觀點。

可能是受到一直以來的文化風格的影響吧,東方國家和西方國家的人民,對同一個歷史人物會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比如說對秦始皇的評價,就是這個樣子。

在中國人看來,秦始皇是典型的『晚節不保』型人物,明明前期威武霸氣,但後期卻幹出了很多勞民傷財的事情。

而在美國的教科書中,他們采用的視角就和我們的完全不一樣。

美國人會怎麼評價秦始皇?他們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比一下。

開國皇帝,褒貶不一

秦始皇在中國,走著非同一般的地位。

中國有幾十個皇帝的存在,而他堪稱這些人的『開山鼻祖』。

如果沒有秦始皇,在中國社會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治制度,也許根本就不會存在。

秦始皇的發家史是怎麼樣的呢?他的名字叫嬴政,最開始,嬴政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秦國君王。

雖然在前人的努力之下,彼時的秦國已經是分裂割據的七個國家當中最突出的那個存在,但這個事實也意味著,秦國是其他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

嬴政當時背負的壓力,自然而然就挺大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還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

他被懷疑不是正統身份,而是呂不韋的私生子,血統遭到質疑,這讓嬴政的道路變得更加艱難。

不過幸運的是,嬴政最後還是在能人的輔佐下,成功完成了統一六國的任務。

這是真正的一統天下,而嬴政也成為了這整個天下的第一個主人。

為了跟以往的君主區分開來,嬴政自己想了一個稱號,那就是皇帝。

嬴政本人,也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他登基治之後,所做出的一切成績自然是被抹不去的。

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思想,統一禮儀,是秦始皇的所作所為,讓整個中國成為了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讓所有中國人民密不可分。

前期的秦始皇,有著非常亮眼的政績,他的一些官僚制度,後來的許多朝代都仍然在沿用。

隻不過很遺憾的是,秦始皇後期就變了。

可能是在皇帝這個位置上坐的太久了,他逐漸忘記了自己的本心,沉迷於權力之中。

他修建阿房宮,陵墓,兵馬俑和秦長城,這每一項,都是大工程,都勞民傷財。

可秦始皇絲毫不覺得自己有錯,反而變本加厲,稍有不順就使出暴力手段。

也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

崇拜他的,自然覺得他處處好。

不喜歡他的,也總能列出他身上許多的毛病。

美國書籍,全是褒獎

與中國人對秦始皇的評價不同的是,美國教科書上對秦始皇的評價幾乎全是正面的。

秦始皇是一個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不僅每一位中國人熟悉他,很多外國人也從小會習他的事跡。

美國就是如此,他們會在教科書上詳細介紹秦始皇的生平故事。

在美國人看來,秦始皇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他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完全能夠彰顯他個人強大的能力,以及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一個人能夠在混亂的世道當中,憑借自己的本事結束這種混亂,這本身就令人佩服不已了。

有一位接受采訪的美國人曾經說過:『至少在美國這麼多年的歷史當中,像秦始皇這樣的人物從來都沒有出現過。

他就好像是上帝派下來拯救凡間的使者,結束了人民群眾所有的災難和痛苦,把安定幸福還給了大家』

這位美國人的想法,幾乎與美國教科書上對秦始皇的評價不謀而合。

他們過分看重秦始皇的個人能力,甚至到了有些誇大的部分。

秦始皇身邊的所有能人,都在秦始皇過分強大的光芒中被美國人給忽視了。

所以我們會發現,美國教科書對秦始皇的評價是過分褒揚的。

至於秦始皇後期的所作所為,在他們看來也是無傷大雅的事情。

畢竟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比起統治階級的喜怒哀樂來說,根本不值得一提。

文化差異,評價不同

為什麼中國人對秦始皇的評價和美國人如此不同呢?這是因為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

中國人是特別看重集體主義的一類人,我們更關心整個大集體的結局,更關心其中弱勢群體的感受和處境。

而秦始皇後期的做法,顯然對弱勢群體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所以中國人認為,秦始皇性格上的弊端和做法上的欠妥是無法被忽視的。

隻是因為他前期確實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所以我們就功是功過是過,一分為二的來看待他。

而美國人卻不同,他們非常看重個人主義,他們更註重一個人的成長和得失利弊。

所以他們的眼中隻有秦始皇莫大的光環,而忽略了被他的光環灼傷的普通人。

因此他們對秦始皇的評價,永遠都是正面的,永遠都充滿著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崇拜。

結語

秦始皇確實是一個影響力非常深遠的歷史人物,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這位具有爭議的人總是能引起不少的討論。

當然,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

不管人們對他的評價如何,這些評價背後折射出來的,都是這些人所處國度的文化淵源和體系。

擁有不同文化底蘊的人,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