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韓信出奇制勝用沙袋阻塞河水擊敗龍且大軍,並將齊國徹底平定便上書劉邦請求封其為齊代理王。
劉邦收信後大罵韓信不是人,『老子還在這被圍困呢,你倒要稱王了?!』
而一旁的蕭何和張良則十分清楚此刻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刻答應韓信,因為最重要的不是名號,而是實力,別說韓信上書稱王,就算此刻的韓信自立為王,憑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劉邦根本無法與其抗衡,所以這個問題根本不用想,直接封韓信為王,寧可讓他稱王,也不要讓他這樣的人成為敵人…
於是,在張良和蕭何的一番分析下,劉邦冷靜了下來,並下令封其為真正的齊王…
可以看出,身為一個帝國的領袖就是要容得下人,聽得進意見,以及受的住委屈,劉邦是這樣,在一千多年後的朱元璋也是這樣…
不過這都是後文了,讓我們把視野繼續轉回韓信
說客
在被封為齊王後,劉邦征調了他的士兵攻打楚軍,而楚軍方面由於龍且的戰死,項羽開始恐慌便派出說客武涉試圖讓其不要繼續幫助劉邦而是自立為王三分天下…
而此刻的韓信表達了劉邦對其的知遇之情,以及劉邦給他的尊重授予他大將軍的權力,所以不忍背棄劉邦…
武涉一番交涉無果後便自行離去了,而另一位謀士蒯通出現了,他清楚天下的局勢掌握在這位將軍手裡,助漢王,則劉邦勝,助項王,則大楚興…
蒯通便對韓信說:『將軍啊,你危險啊!』
韓信疑惑道『我是齊王,是漢王的大將軍,手握數十萬大軍,何來危險一說?』
蒯通便繼續說:『您雖是齊王可卻仍然聽命於漢王,手握數十萬大軍,可這些大軍依然要聽命於漢王,況且將軍您平定三秦,俘虜魏王,破趙滅代,平定齊國…這些功績不可謂不大,所謂功高震主啊將軍。
若您歸楚,楚人不信。
若您歸漢,漢人震恐。
這天下已無將軍容身之地了…』
韓信聽到這番話覺察出自己目前的處境雖不至於危險,但漢王是否會害怕他而功成後殺了他呢?
韓信不敢肯定,便對蒯通說到:『請容我考慮一番』。
而數日後,見韓信還沒有做出決定便再次進言『辦事決絕是智者的表現,猶豫不決往往是辦壞事的禍害,還請將軍速做決斷…』
韓信考慮一番後仍然覺得自己對劉邦很重要,劉邦待自己也不錯,不忍心背叛,便謝絕了蒯通…
至此,韓信已是兩次拒絕了叛漢的提議,就像前文提到的韓信對洗衣大娘許諾一樣,於已有恩便不忍背叛…
可後來的結局卻並不如意…
垓下
繼續說回韓信拒絕叛漢後的歷史
公元前202年,劉邦趁楚軍疲憊,便約定韓信和彭越分別發軍想要合圍楚軍。
可最後,隻有劉邦自己帶領軍隊追擊楚軍,韓信和彭越都按兵不動,劉邦自然大敗…
為什麼韓信和彭越會這樣呢?韓信不是不會背叛漢王嗎?
因為當時的韓信也吃不準到底是進還是退,最好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動,要是劉邦敗了,自己既沒有背信棄義還能繼續與項羽對抗。
若是沒敗,也讓劉邦清楚沒韓信,他劉邦指揮大軍不行…
張良也很清楚這一點,說服一個人最好的做法就是利益,給他最想要的,他自然就會賣命
於是,張良提議將淮陽以東至海的地區封給韓信,為其封地,將彭越封為梁王,劃睢陽以北至谷城,為其封地,並由韓信統一指揮作戰。
劉邦聽聞後便按照張良的提議頒佈了命令,韓信和彭越便立刻率軍前來。
漢將劉賈會同英佈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州城父鎮》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安徽靈璧南》退兵。
這就是『垓下之圍』
公元前202年12月,漢軍與楚軍決戰於垓下。
漢軍30萬人由韓信統領,楚軍10萬人由項羽統領。
韓信先率前鋒與項羽交鋒,不利,向後退卻。
孔將軍孔藂、費將軍陳賀從左右兩邊縱兵攻上去,楚軍不利,淮陰侯乘勢再次攻上去,大敗楚軍於垓下。
夜晚,韓信又派士卒唱起楚地的民歌,楚軍士兵聽後懷念起了故鄉,加上本就處於不利境地,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
翌日,韓信趁勢進攻,楚軍大敗,項羽逃至烏江邊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遂自刎而死…
此後,劉邦便在無對手,很快劉邦就稱帝,為漢高祖劉邦。
還鄉
可韓信想不到的是劉邦乘機奪了他的兵權,改韓信為楚王,並奪走了原來的封地。
韓信也不能不接受,來到楚地後,他就召見了當年的漂母,並賞賜了漂母千金,兌現了當年必有重謝的諾言。
而除了漂母還有一個人他不會忘記,那就是當年侮辱他的地痞無賴。
地痞自然是十分害怕,而韓信並沒有要殺他,而是安排了一個小官給他並說『這就是當年侮辱我的人,我當時難道不能殺了他嗎?可是殺了他或許就會觸犯法令,也就沒有我的今天,所以我忍了下來』
…
其實,相比史記中記載的事實,我更喜歡電視劇《楚漢傳奇》中對這一情節的安排
那少年許諾心愛的少女,‘等我當了大將軍我一定回來找你’。
可當初喜歡的女子等了他許久,數年沒有消息後,便被那無賴追求上了,還有了一個孩子。
而少年歸來時真的成了大將軍,而少女卻已不是當初的少女。
一聲感嘆後,見到了侮辱他的人,少年讓他跪下來鉆過去,而在無賴下跪後,少年踩住了他並說‘我會給你本地衣食無憂的差事,好生待她…’
…
在功成名就後,謀士張良曾勸過韓信『高鳥盡,良弓藏。
敵國破,謀臣亡』
可韓信並沒有聽從張良的建議,而是繼續當他的楚王。
而導致韓信被擒的直接原因是有個叫做鐘離眜的漢軍將領因劉邦兵敗而又於韓信私交甚好來投奔他,而鐘離昧被劉邦所厭惡,要求楚國捕殺他。
公元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謀士陳平進言道『我們並沒有證據表明韓信要謀反。
不管是真是假,主公自問兵力能與韓信抗衡嗎?主公統帥三軍的能力能與韓信的指揮能力相比嗎?如果能就發兵攻打他,如果不能卻還要發兵這不是逼韓信謀反嗎?』
劉邦自問確實打不過韓信,所以沒有直接發兵,而是選擇到楚國附近接見諸侯,等到韓信拜見時趁機將其拿下。
韓信也意識到自己被劉邦所懷疑,想要謀反,卻仍對劉邦抱有幻想不忍背信棄義。
想要覲見,卻害怕被立刻拿下問罪。
謀反
有人提議韓信把鐘離昧交給劉邦,以表忠心,於是韓信叫來鐘離昧商議。
鐘離昧說道『劉邦難道是因為我在你這裡,才向你進兵嗎?如果今天我死了,那明天死的就是你!』
說完,鐘離昧已認定韓信會將他交給劉邦,所以自刎而死。
而韓信也拿著鐘離昧的人頭覲見劉邦,可還是被認定謀反當場被擒。
韓信叫屈,劉邦說道『有人告你謀反』
而此刻的劉邦並沒有至韓信於死地,而是將其帶回了洛陽,改封淮陰侯
從楚王變成淮陰侯的韓信悶悶不樂,當初自己統領三軍時,可以說對劉邦仁至義盡,可如今卻變成了一個侯爺和樊噲一個地位…
就這樣,韓信開始變得有了反叛之心,在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向他辭行時,他拉著陳郡守的手屏退左右說道『您今天手握重兵,統領重鎮。
若是有人向陛下告發您謀反,陛下是不會相信的。
可第二次又有人向陛下報告說您謀反,陛下就會懷疑您。
當第三次有人向陛下說您謀反時,陛下就會親自統兵前來捉拿您。
到了那時,我願作為您在京城的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陳郡守自然是知道韓信的本領的,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後來在公元前197年,陳郡守果然謀反,劉邦親自前往鎮壓,韓信托病沒有跟隨。
在暗中偽造了詔書赦免了監獄的罪犯和家奴,打算讓這群人襲擊後宮拿下呂後和太子。
而所謂沒有不透風的墻,這次計劃的失敗源於陳郡守的一個家臣,他得罪了韓信,韓信治了他的罪。
這位家臣的哥哥不樂意了,便向呂後告發了韓信的計劃,於是呂後和蕭何商議將韓信騙來皇宮除掉…
韓信以為自己的計劃沒有泄露,得到了劉邦除掉了陳郡守的消息,便不好推辭隻好前去慶賀。
公元前196年
在長樂宮的鐘室中,一代軍事奇才韓信被呂後安排的武士所斬殺…
時年35歲
縱觀這位軍事奇才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早年的他可謂無依無靠,家庭毫無背景可言,連一日三餐都要別人施舍。
在遭遇侮辱時,還沒有還手而是屈辱的下跪鉆過了地痞的褲襠。
多番跳槽,可以說不穩定。
如果隻看到這裡,你會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或許是膽小鬼,或許也是無賴,或許是個普通人都不如的可憐人…
但,有一點,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始終沒有被發現。
向項羽進言,不被采納,所以離開項羽。
向劉邦進言,劉邦隻讓他當接待的小官依然發揮不出他的軍事才能。
隻有蕭何意識到眼前的這個人『國士無雙』,向劉邦舉薦並擔保其勝任大將軍…
可見時運的重要性,以及韓信對自己的軍事上的自信。
有人或許會問了韓信是怎麼做到沒有實戰經驗卻能屢戰屢勝的?
這或許是天賦,也是他的愛好。
史記載其熱愛研究兵法,喜歡讀軍事上的書。
或許就是在他當無名小卒時就在無數個山頭上,韓信就曾模擬過若是自己當大將軍該如何進兵了…
他的出身沒有限制他成為大將軍,他的才能就是與生俱來,這一點不可否認。
因為前面就有紙上談兵趙括的例子,隻讀兵書不懂變通怎麼可能打得贏實戰呢?
但,韓信就可以,所謂國士無雙。
他生來就是註定要在戰場上廝殺出一片天地的,這是他的命。
可最終不忍放棄得來的地位而不得善終,則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