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自稱『朕』?有什麼奧妙?『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網路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稱為『始皇帝』,後面的繼位者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傳之無窮。

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嚴和與眾不同,秦朝開始規定了一套制度,如皇帝的命為『制』,令為『詔』,文字中不準提起皇帝名字。

印章稱『璽』,皇帝自稱『朕』,不許其他民眾再使用『朕』這個字。

在先秦古代第一人稱的稱謂有十多種如『卬 (áng)、吾、臺(yí 》、予、朕、身、甫、餘、言、我、寡人、孤』

『朕』字的含義

『朕』這個字本義是舟中火種,引申為征兆,再引申為我。

也有專家說,朕的甲骨文就是一條船和雙手舉著火把,表示修船人,而修船人就是我。

《說文解字·舟部》:『朕,我也。

闕』。

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堯舜二帝也曾自稱『朕』,我覺得應該是那個時代大地上水害嚴重,舟中火種,舟和火都是能人居之,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征。

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前,『朕』這個字就是一個第一人稱的代詞和我們現在的『我』意思是一樣的,春秋戰國時候,人人都能稱『朕』,不管高低貴賤。

如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

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朕』,而不是其他稱謂呢?

不選其他的而選朕,最主要原因還是遠古時代堯舜帝曾使用過這個自稱,而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號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他的內心也是非常驕傲,什麼都要和以前的古老帝皇相比,所以稱謂也選自『朕』。

《史記·李斯列傳》還有這樣一種說法;

初,趙高為郎中令,所殺及報私怨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毀惡之,乃說二世曰:『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

天子之所以尊貴,就在於大臣隻能聽見他的聲音,而看不見他的面容,所以自稱『朕』。

其實這種做法就是為了讓君權更加威嚴,不可直視,讓『朕』這個字特殊化,以此來區分君民,分出階級,顯示身份,讓人一聽這個字就知道是皇帝來了。

比如我們所在電視劇中常看到,朝廷官員跟皇帝說話,自稱『臣』,還有『小人』對『大人』。

下級官吏在上級面前自稱『下官』、『卑職』;下級將領在統帥面前自稱『末將』;丫鬟在主子面前自稱『奴婢』;出家人自稱貧僧、貧道、貧尼;王妃、王後在皇上面前自稱臣妾。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皇帝,所以後面的皇帝也都以『朕』為自稱,所謂『百代皆行秦政制』,皇帝自稱也被繼承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