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絕對是『眼珠一轉十個計』一類的頂尖謀士,而且他是個審時度勢,善於自保的聰明人。
所以,他能做到先侍奉魏王咎,後追隨項羽,再投靠劉邦,多次更換門庭,卻安然無恙。
劉邦去世後,他清醒地意識到,大漢即將是呂氏天下,所以提前就準備好了一份見面禮,把自己防護得嚴嚴實實。
呂後一死,他又立刻搖身變成滅諸呂,擁立漢文帝的第一功臣,絕對是個在腥風血雨中,巋然不動的大神級人物。
陳平的身世
陳平自幼好讀書,不務農。
不過他讀的不是儒家書籍,他喜好黃老之學,深得老子的『以無為求有為』的精髓。
《道德經》被稱為中國兵家的思想基礎,陳平深諳其中的法力詐術之道,陳平一生獻策無算,核心思想就是一個『詭詐』,這跟他精於老學有關。
陳平家裡非常窮,連一扇像樣的門都沒有,到了婚娶的年齡,沒人願意嫁給他。
有個叫張負的老人家慧眼識珠,他仔細觀察打量陳平,覺得一個氣宇軒昂的人,不可能一輩子貧窮。
又悄悄到陳平家裡考察,見他家雖然拿塊破席子當門板,但門口車轍印卻不少。
於是張負不顧家裡人反對,將自己嫁了五次,都守寡回家的孫女,嫁給了陳平。
陳平家出不起彩禮,張負幫他湊錢,婚禮操辦酒席等開銷,全部由張家拿,『倒貼』把孫女送到陳家。
事實證明,張老漢的眼光真是『蠍子粑粑毒一份』!
陳平的為人
秦末大亂,陳平覺得施展才華的機會到了,他首先投靠了魏王咎。
雖然跟魏咎的個人關系不錯,但陳平看出魏咎不是做大事的人,找了個機會開小差,跑到項羽門下。
項羽也不是個識才的明主,陳平沒有得到重用。
就在他悶悶不得志的時候,鴻門宴上,他認識了劉邦,覺得劉邦是個做大事的人,心思就活動了。
後來劉邦被項羽扣留在咸陽,張良求助於陳平,陳平『吃裡扒外』,給項羽獻計,調離范增,並成功說服項羽,放劉邦去封地就藩。
不久,他再次開小差,逃離項羽投奔了劉邦。
因為陳平的這段經歷,世人很看不起他,甚至給他編造了『昧金盜嫂』的醜聞。
從這些經歷可以看出,陳平的智慧非凡人所比,同時他沒有儒生附加自己身上的道德枷鎖,一切從自身利益出發,極善於自保自全。
投靠呂雉
高祖十二年,燕王盧綰反叛,劉邦因為身體原因不能親征,他派樊噲為將,代他出征。
樊噲走後不久,有人給劉邦打小報告,說樊噲勾結呂後,可能在您百年之後要搞小動作。
劉邦大怒,立刻讓陳平攜帶聖旨,趕往前線,陣前斬殺樊噲,以周勃代之。
一路上,陳平打起了小九九。
眼看劉邦身體狀況挺不了多久,劉邦一死,呂後必然專權。
樊噲是呂後的妹夫,到那時候,呂後以他斬殺樊噲為由,能饒過他嗎?
於是,陳平耍了個小滑頭,宣讀完聖旨,沒有處死樊噲,而是把他押入囚車,帶回長安,準備交給劉邦,由他自己處理。
到時候,殺不殺,全是皇帝的事,他是快刀切豆腐,兩面光,劉邦呂後誰都不得罪!
沒想到走到半路,傳來消息,劉邦『崩』了。
陳平腦子快,眼珠一轉,計上心頭。
他讓隊伍緩慢行走,自己一路快馬加鞭,率先入長安,哭拜於劉邦靈前。
不要以為陳平此舉,是出於對劉邦的哀悼,學問全在哭詞裡:您讓我斬殺樊噲,我覺得我哪有權力斬殺大將吶,所以,我把樊噲給您帶回來了!
他這邊哭,那邊呂後正等他哭完,準備下手報復他呢。
一豎耳朵,噢?樊噲沒死啊!做得好,很識相,看起來是自己人吶!
於是,呂後很受感動,好言安慰陳平,並給了他一個新官職——郎中令,輔佐新皇。
看看陳平這一路,一計接一計,滴水不漏。
先是做好兩面不得罪的計劃;到了軍中,為了防止意外,騙得樊噲毫無防備被逮捕;路上聽到劉邦駕崩,違抗讓他滯留滎陽的命令,強行入長安;到了高祖靈前,立刻巧妙地向呂後獻上表忠的大禮包。
這種左右逢源的謀身本領,歷史上無出其右,連張良都得以修道避世躲禍,人家陳平就有本事,始終讓自己在漩渦中屹立不倒!
功過是非
陳平為啥投靠呂後?其實,呂後專權的跡象早就顯現無疑,否則劉邦也不會對樊噲下黑手。
其實呂後專權是劉邦生前佈下的局,目的就是為了讓呂後制衡功臣派。
劉邦深知劉盈過於仁柔,根本鎮不住驕兵悍將,盡管異姓王被他基本砍光了,但朝中的功臣派都是土匪出身,劉盈鎮住他們難度太大。
在換太子不成後,他隻能扶植呂後,期望通過呂後輔政,來制衡功臣派。
不想,呂後比功臣派更兇悍,讓劉邦不由產生新的擔憂。
除掉樊噲,等於拔了呂雉這隻母老虎的牙,讓她攻擊人力不足,防守綽綽有餘。
陳平是何等聰明,他早就看穿劉邦的這步棋,而且他還前瞻性地意識到,沒了牙的呂雉,照樣可以吃人!
善於自保的陳平,他此時唯一的選擇就是投靠呂雉,而不是做劉邦希望的,天平的另一端。
陳平不但沒有做制衡呂後的砝碼,相反,他積極投靠呂後,幫助呂後實現大封諸呂的願望,因而深得呂後信任,這恐怕是劉邦生前沒想到的事。
陳平是不是韜光養晦,為將來蕩平諸呂做準備呢?雖然後來的情況確實如此,但我個人認為,在陳平決定投靠呂後的時候,他應該沒有這個計劃,估計他也不敢保證自己能活過呂後。
他的行為,無非為了自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