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向都會聽張良建議,為什麼殺韓信時張良卻沒阻止?《網路歷史》

很多人知道,蕭何對韓信有知遇之恩,但很多人不知道,張良對韓信,也有知遇之恩。

當年韓信受蕭何的極力推薦,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但此後一年多時間裡,韓信其實都和呆劉邦在一起,當時韓信雖然是名義上的三軍統帥,但真正主事的人仍然是劉邦。

等到彭城慘敗後,張良趁機向劉邦推薦韓信,總而言之,你手下的所有將領,隻有韓信有能力真正獨當一面,不如讓韓信出去開辟第二戰場。

正是由於張良的極力推薦,劉邦才把韓信放出去,讓他單獨領軍平定北方諸國,其後也才有了韓信的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滅齊,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名聞海內,威震天下。

從這層意義上說,韓信能有後來的成就,一方面是蕭何引薦的緣故,另一方面也是張良推薦的結果。

然而,等到韓信被殺時,這兩位與他有著知遇之恩的貴人,先是蕭何直接充當幫兇將韓信騙到未央宮鐘室,接著張良也喘著明白裝糊塗,不聞不問,甚至在後來呂後下令誅滅韓信三族時,張良也沒有出來阻止,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劉邦一向都會聽張良的建議沒有錯,但是卻是有時間段的,這個時間段是劉邦起事到建國前;其次是呂後和蕭何密謀殺害的韓信,劉邦並沒有直接出面;最後如果我是劉邦,我也會殺韓信,如果我是呂後蕭何,我也會出手幫助,如果我是張良我也不會出手去管。

要說韓信的死得從多年前的楚漢之爭說起,巨鹿之戰後,霸王項羽名垂天下無人可敵分封諸王,而劉邦此時是諸王之中最強大的一個,當時的格局類似戰國七雄,項羽是最強大的那個,而剩下的則是一群小諸侯王。

但是他們並沒有從屬關系,這也便給項羽埋下了禍根。

之後項羽便忙於東奔西走平定不服於自己者,甚至還深陷齊地,而劉邦則忙於休養生息,暗中壯大勢力以及東奔西走的搞外交,這樣一來日子久了,此消彼長劉邦和項羽的勢力對比竟然反了過來,最起碼在人頭上劉邦是遠勝項羽,這樣一來劉邦自然不甘心趨於人下,便開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之心,之後便有了劉邦五十萬大軍與項羽的三萬大軍決戰彭城,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劉邦大軍完敗,之後開啟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韓信嶄露頭角-開辟第二戰場

韓信真正的嶄露頭角並不是被蕭何強行舉薦封為大將軍王,而是在這一年後的開辟第二戰場,因為韓信被封為大將軍王後並沒有真正的放開手腳,而是仍在劉邦手下擔任『大官』,直到一年後劉邦為勝項羽,聽取張良的建議派韓信去開辟第二戰場,這也是劉邦最後能夠先生項羽的關鍵,而這之後也才方有了韓信的嶄露頭角。

韓信在黃河以北大殺四方,擒魏王、滅代國、虜趙王、降燕國,一開始韓信帶了區區數萬人,短短一個多月便滅了四王,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二十萬,也因此被封為兵仙。

自此之後韓信被封為齊王,擁兵數十萬。

劉邦、項羽、韓信-隱形的三國爭霸

韓信被封為齊王後傭兵數十萬,而且手下新添的兵士多為追隨韓信而不是劉邦,倘若此時韓信不是劉邦的手下,完全有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實力,並且實力還隱隱有勝劉邦本身一籌,至少是軍事實力。

就算韓信此時是劉邦的手下,倘若韓信不在臣服劉邦,而是與之決裂,韓信仍有實力奪得一份天下。

但是韓信念及劉邦的知遇之恩沒有這麼做,而是毅然決然的加入劉邦的戰團,幫助劉邦一舉殲滅項羽,之後便有了決戰垓下,十面埋伏,西楚霸王烏江自刎。

此後劉邦也終於安定天下,分封諸王,建立大漢王朝。

韓信必死的理由

說了以上這麼多,這跟韓信的死有什麼關系呢?關系就在於韓信實力太強,功勞太大,留著隻對大漢有弊無利,這韓信必死的理由主要有四:

一、韓信實力強大

從韓信開辟第二戰場時展示的能力就可以看出韓信的能力有多強,起初韓信並沒有多少兵馬,但是卻能仗仗以少勝多,實力不斷的壯大,這樣的人是自己的人,那麼是自己的無限的助力,但是如何成為了敵人,也是讓人恐懼的一股力量,這股力量絕對可以威脅到大漢的根基,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韓信必死。

二、韓信的功勞巨大

劉邦能夠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可以說韓信功不可沒,沒有韓信就不一定能有大漢,這麼大的功勞該賞給韓信什麼的,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程度的,在封劉邦就得退位讓賢了,因此劉邦感受到了韓信帶來的壓力,不得不對韓信進行處理,最後找了個理由將韓信由齊王貶為淮陰侯,但是韓信官職是低了,但是實力卻沒有低,因此也增加了韓信謀反的可能,所以為了不承擔此風險,韓信必須死。

三、韓信出身比劉邦高

韓信的出身比劉邦高,要知道劉邦沒有起事的時候隻不過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出身,說其是三代貧農也差不多,而韓信可是正兒八經的貴族後裔,在古代也是非常講究傳統的。

其實這都不重要,比劉邦出身高的人有的是,但是韓信不同,韓信有了實力、有了功績、再有了出身,這想一想都可怕,韓信一反,必定天下大亂。

四、韓信有一群想反的手下

這個時候的韓信已經不在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利益集團,想一想韓信有謀反的實力,而如何一但韓信謀反了,並且成功了,那麼韓信手下的得力幹將,左膀右臂不就成為王侯將相了嗎,以後的地位自然不是現在可以比的,所以韓信手下有一部分人原因讓韓信反,所以韓信必須死。

綜上四點,便是韓信的必須死的理由,也是韓信的吹命符!

張良為什麼沒有阻止劉邦殺韓信

說了以上那麼多,回歸主題,張良為何沒有阻止劉邦殺韓信呢?說到這裡原因就在簡單不過了,韓信有這四點必死的理由,張良最擅長的就是運籌帷幄,分析天下局勢,又豈會不知呢!所以張良不會管,也管不了。

即便是蕭何,曾經對韓信有大恩的人,也因為看清楚了這個局勢,更是直接插手幫助呂後除掉韓信。

所以,韓信的死是歷史的必然,沒有人可以救得了他。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年的實力越大,功績越大,助力越大,事後受到的猜忌也就越大,獲罪也就越大。

韓信就是如此,就是因為其功勞、實力太大了,最後才落得不得不死的下場。

有人說韓信隻能做將軍而沒有做皇帝之才,要不然在劉邦與項羽進行對峙的時候就可以三分天下了,但是我認為這正是韓信的偉大之處,韓信自己定然也知道自己有這個能力以及實力,但是韓信念及自己做人的準則以及不想在天下大亂而沒有這麼做,我覺得這是最值得令人敬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