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馭人之術?看劉邦得力助手陳平是怎麼做的,一張一弛謂之道。《網路歷史》

劉邦的得力集團中能人很多,比如參謀長蕭何,大將曹參,奇才張良,在此之中,陳平或許不是最突出的那一個人,但絕對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也是極懂人心的一個人。

陳平是怎麼往上爬的?

陳平年少的時候,家裡窮,娶不到媳婦,富人家不願意把女兒許配給他,窮人家陳平又看不上。

怎麼辦呢?陳平找到了一個機會。

鄉裡經常有出喪的事情,大約是陳平家裡窮的緣故,就常常過去幫忙,估計是能從中得到一些好處。

但是陳平幹活的時候很賣力,總是最早去,最晚歸。

他的這一舉動被一位富人注意到了。

這位富人叫張負,他有個孫女曾嫁過五任丈夫,結果這五任丈夫都死了,村裡人都覺得她晦氣,沒有人敢再娶她。

張負覺得這個年輕人不錯,就偷偷跟他到了家裡,發現陳平家很窮,但是他跟很多達官貴族有往來,於是,他想了想,要把孫女嫁給陳平。

這說明陳平這個人雖然很窮,但是年紀輕輕就很有本事,也懂得為自己尋找機會。

為什麼要去辦喪事這樣的場合幫忙?因為這種大型的場合,往往會到來很多村裡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說不定哪天自己就能攀上機會。

果然,陳平的努力表現得到了一位富人的賞識,盡管他的孫女曾經嫁過五回,還死了五回丈夫,但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像陳平這樣的人需要臺階往上爬。

陳平找到了。

這位富人不僅資助陳平錢財,也盡力給他創造舞臺,不久以後,陳平的交際面愈加寬廣了。

陳平如何取得劉邦的信任?

後來陳涉起義,將魏咎立為魏王,陳平帶著一群年輕人去投奔他,人家不搭理,陳平又轉投項羽。

項羽賞賜給陳平爵位,封他為信武侯。

後來,殷王司馬卯背叛了項羽,項羽讓陳平帶著原先魏咎的部隊去平定殷地,陳平擊敗殷王,將其降服之後就返回了。

結果沒想到,陳平搞定殷地沒多久,劉邦就帶人攻下了這個地方。

項羽知道這事後,大怒,說是要殺掉這些叛亂的將官,陳平怕自己牽連其中,連夜逃跑。

走之前,他還把項羽賜給自己的黃金、印綬等打包好派人轉還給項羽,自己隻隨身帶一把劍便走了。

陳平跑到黃河邊的時候,想要渡船,誰知有個漁夫打上了他的主意,船夫看他打扮不凡,不像個普通人,必定是個逃跑的將領,於是,他起了歹心,想搜刮他身上的寶物。

陳平看出了船夫的心思,想了想,把自己身上的衣服都解開,赤裸上身和船夫一樣來幫他撐槳,船夫一看這個人赤條條的,確實身上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也就不在意他了。

陳平躲過了一劫。

盡管這是一件小事,但可以看出陳平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什麼該要什麼不該要。

他是個逃兵,從項羽的軍隊裡跑出來,倘若他迷戀這些錢財,硬要把它們帶上,這一路或許會生出許多是非。

後來,陳平來到了劉邦的大軍裡,劉邦對陳平倒是很客氣,大概是知道陳平從項羽的部落裡面來,總歸是當過官的,有點本事,二來,也許劉邦求賢若渴,對於人才,來者不拒。

劉邦問陳平你原來做什麼位置,陳平說我原來是當都尉的。

劉邦說,好,那就給你都尉。

看到劉邦的做法,周圍的一眾將士都愣住了,一個從項羽軍隊裡面逃出來的人,什麼貨色都還不清楚,劉邦就給他都尉?憑什麼?大家很不服氣,老是在劉邦面前說陳平的壞話。

但是這件事或許對陳平的觸動很大,陳平一直想找一個賢者,找魏咎,人家不搭理他,找項羽,項羽不願意重用他,況且項羽這個人疑心病很重,對於自己兄弟或許老婆親戚等人,他很看重,但對於別人,他並不太放在眼裡。

陳平看到了這一點,因此當他遇到劉邦的時候,當劉邦願意給他一個官職,願意同他一起奮鬥的時候,陳平的內心大約被觸動了。

劉邦其實也問過陳平你看,我這麼做,大家都有意見,你怎麼才能說服我,讓我能夠信任你呢?

陳平一五一十地說了,他告訴劉邦我一個人孤身前來,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倘若我說的計謀有用,你就采納,賞我錢財,倘若不成,我全數奉還,一分不要,自己打包走人。

陳平的坦誠得到了劉邦的信任,事實證明,今後這兩人一直配合都很默契。

陳平的馭人之術高明在哪裡?

劉邦與項羽相爭之時,楚軍將漢軍圍困在滎陽城裡,劉邦一直沒法突圍,時間一久,劉邦就著急了,想把滎陽以西的土地割讓給項羽,與之講和,誰知項羽根本不理睬。

劉邦很苦惱,不知道怎麼辦,就去問陳平。

陳平告訴劉邦,項羽這個人雖然講禮德,愛士兵,大夥都願意跟他混,但是真正到分配利益的時候,他卻出手不大方,不免讓人失望。

你雖然人看著粗魯,但是真的到了關鍵時刻,卻舍得把功勞好處分給他人,所以最後大夥還是願意跟著你混。

項羽身邊真正能直言不諱的人,無非就亞父,鐘離眜,龍且等那麼幾個人,只要用離間計,讓他們君臣相互猜疑,項羽的整個集團很快就會垮掉。

劉邦聽完以後點了點頭,好,不錯,賞黃金四萬斤,事你去辦就成,錢不問出處。

陳平看人看事很準,說到了劉邦心坎上,劉邦願意在他身上賭一把。

果然,最後陳平用了離間計,讓項羽對亞父心生懷疑,亞父很生氣,責罵項羽你看著吧,天下早晚被別人奪去了,接著他告老還鄉,死在了回去的路上。

漢高祖六年,有一天,底下有人來揭發說韓信要造反?什麼?劉邦氣得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怎麼辦?

大夥都說咱帶兵過去把他一窩端了,劉邦想了想忍住了怒火,還是覺得先問問陳平為好。

陳平反問劉邦,這事,除了上書告發的那個人還有誰知道?劉邦說沒有。

陳平問,那麼韓信知道嗎?劉邦說不知道。

陳平又問,那麼陛下的軍馬跟楚軍比,誰厲害呢?劉邦說比不過。

陳平再問,那麼陛下的兵馬跟韓信的軍隊比誰厲害?劉邦說恐怕也不行。

陳平說這還用說嘛?你覺得你現在出兵打他能有勝算嗎?劉邦也犯了難,問陳平現在怎麼辦?

陳平又有了妙招,他告訴劉邦你就假裝古代的天子一般,馬上要到南方去巡邏,在陳縣這個地方和諸侯們相會,陳縣這個地方就在楚地的西面,如果韓信知道了這個事,肯定會來,到時候你再動手,因他沒有防備,以為真是出遊相會,隻需要隨身帶一名護衛就足夠捉拿他了。

最後,劉邦照陳平的話去做了,韓信果然相信了,在陳縣郊野的那個地方恭敬等待劉邦。

劉邦看見韓信後,趕緊叫身邊的人把他綁了起來。

陳平的這一招欲擒故縱確實高明,不費一車一馬便生生將一員大將制服。

陳平也很會說話,劉邦要賞賜陳平,給予他符信,意思是說要他陳家世世代代永不斷絕。

陳平馬上推辭說,不不,這不是我的功勞。

劉邦又說,你別謙虛,確實是我采用了你的計謀,幾次險中取勝,這不是你的功勞嗎?陳平再次推辭,那是因為當初韓無知引薦了大臣,才使得我有今天。

劉邦很高興地說,先生真是不忘本啊。

最後劉邦也賞賜了魏無知。

劉邦與匈奴作戰,攻打陳烯、英佈等人,都是用了陳平的妙計,最後勝出,可見陳平這個人確實有點本事。

後來,劉邦去世,呂後掌控了朝中大權。

相國曹參死後,呂後提拔了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她想提拔呂氏一族,將她的兩個兄弟都冊封為王,呂後問王陵行不行,王陵說不行,呂後又去問陳平,陳平說行。

呂後很滿意。

但是,呂後對王陵的表現很生氣,將他的官職改為皇帝太傅,意思就是不重用他。

王陵最後惱羞成怒,罷官不上朝,後來就去世了。

陳平的職位被保留了下來,不過,呂後的妹妹呂常常在呂後面前說陳平的壞話,說他整日飲酒作樂,調戲良家婦女。

陳平知道了這個事,反倒行為更加猖狂了,呂後聽說後很高興,對陳平反而很信任。

陳平的這些做法讓呂後誤以為這個人心思不在朝堂之上,因而不會對自己的政權構成威脅。

不過,等呂後去世以後,陳平和周勃等人馬上策劃除掉了呂氏一族,恢復了劉氏正統地位。

你要說陳平倒戈呂後,也說得過去,他當初確實這麼做了,但是再深層次考慮一下,當時的朝堂之上,呂後說了算,陳平一味硬杠,有什麼好處?以呂後的性格,也許馬上小命就不保。

與其拼死一搏,倒不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陳平真是個玩弄人心的高手。

後來,孝文帝上位,因為周勃誅殺諸呂有功,分他為右丞相,陳平做左丞相,排在第二位,陳平不爭也不搶,默默退在後面,反倒說自己功勞不及周勃,讓周勃賺足了風光。

有一回,孝文帝問話,全國一年判決的案件有幾件?一年的錢財收支有多少?周勃支吾半天說不出來,孝文帝問陳平,沒想到陳平對答如流。

這一下,周勃的臉上掛不住了,下朝後,周勃責備陳平怎麼私下裡沒提醒我?陳平笑了,道這本來就是你的職責,難道你不知道嗎?後來,周勃覺得自己不好意思再當下去了,於是自己退了位置。

有很長一段時間,孝文帝在位時,都是由陳平做丞相的。

陳平這個人有很大的特點,有本事有計謀這不假,但是他能夠讓領導感覺相處起來很舒服,沒有壓迫感,看起來好像什麼都不爭,實際上陳平私底下的算盤打得清清楚楚。

其實,以他的能力,早已經把當時的局勢看得明明白白,但是他不會輕易說出來,隻會等到合適的時機采用合理的方法。

像陳平這樣俗稱萬金油的人,領導能不喜歡嗎?關鍵時刻,從來不掉鏈子,但是又不好大喜功,也不會矜持自傲,往往以退為進,反而能夠得到領導的重用。

《道德經》上講,

『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予之。

是謂微明』

本來想要收服你,卻讓你先自我膨脹,本來想要削弱你,卻要讓你覺得好像在扶持你,支援你,本來想是要廢除你,卻看起來好像是在鞏固你的位置,本來是想要取代你,卻先給予好處給你,讓你放松戒備。

能夠運用這些法則的人,是一個看透世事,修為極其高深的人。

說得不就是像陳平一樣的人麼!

韓非子的《說難》中還有一句話,

『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當一條龍被你馴服,變得溫順的時候,你也可以把它當做一條蟲一樣騎在他的脖子上。

但是再溫順的人,也會有暴戾的時候,龍的喉嚨下面有鱗片,假如你觸碰到它,龍也會瞬間暴跳如雷。

所以龍和人一樣,內心深處都有不願被觸碰的東西,你一味試探,他就會本能地警覺。

因此,和領導的相處,要掌握好一個尺度,不可太近,也不能太遠。

不能讓人家覺得有壓迫感,但是關鍵時刻你還得有真本事,要有辦法處理好問題,那麼你接下來的事就是順其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