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年輕時沒錢沒人脈,也沒打過仗,為什麼橫空出世就縱橫天下?《網路歷史》

一般的將領都是通過在戰場積累軍功,等到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後,再一步一步地成長為國中重將。

當然,這也要命好,如果命不好在哪一次戰鬥中犧牲了,那在史書上連個名字都沒能撈到!

韓信雖然沒錢沒人脈,但是他的才能被蕭何所看重。

通過了蕭何的推薦,韓信跳過了積累軍功的這一步,被劉邦拜為大將。

雖然沒有掌過一軍一旅,也沒有積累過相關經驗的韓信,帶兵卻有如神助,一生縱橫於沙場之上無所敗績。

為什麼? 唯一的理由隻能是:韓信是一個是為戰爭而生的軍事天才。

這種軍事天才在歷史上有還是沒有呢?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三國時代的關羽,近代的韓先楚大將。

關羽是一個水軍天才,在他與劉備東奔西跑的過程中,從未接觸過水軍,但是一帶水軍卻無師自通,有如神助。

而韓先楚大將,一個老農民出身,有人戲稱,『韓先楚脫下軍裝就是個老農民』,但是他打起仗來,卻招招要了敵人的老命。

韓信所學的兵書,來自於家傳,還是另有人傳授,這些我們都不知道。

但是,韓信對於『兵書戰策』的運用已經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境界,從他未掌兵到為將之後戰無不勝的事實來看,說明了韓信也有著無與倫比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實操能力。

其一:韓信創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

韓信剛投奔劉邦的時候,劉邦讓他管理倉庫的糧食,他為此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理念,把糧倉開設前後兩道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

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的潮濕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而浪費的現象。

這不簡單呢,中國進入了現代化後,國家建立了大量工廠,這才引進了倉庫管理的管理理念。

韓信的『推陳出新』其實就是現在的『先進先出』了,沒有運營過倉庫的人,可能也不知道『先進先出』這個術語哩!

眾所周知,統率一軍可不僅僅是單一的用兵問題,這裡面涉及到了『治軍』和『用兵』兩個概念。

治軍就顯得煩瑣了,但也是一軍統率的必修課程,因為『治軍』牽扯到了部隊的『訓練』、『行政』、『後勤』等等方面。

比如司馬懿曾經贊過諸葛亮『治軍之奇才也』,但好多人都將這句話翻譯成了諸葛亮用兵很厲害,這是不對的!

但是韓信對『治軍』與『用兵』都非常精通,所以才留下了『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美譽。

其二:後人難於復制的韓信用兵之道。

有句諺語說得好,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未治蜀先治』。

其實就是說,因為地理、交通的原因,蜀中與中原或者中國傳統精華區其實就是兩個世界。

而在古中國時代裡,蜀中勢力能奪取天下的僅有劉邦一例。

劉邦之後,蜀中割據勢力最多也隻能做『偏安一方』,也就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資格。

劉邦以漢中之地而據有天下的原因就是,韓信設計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絕妙好計,為其打開了去關中的道路。

從此之後,這個妙計就像是一個多元方程式的唯一的『解』一樣,後世之人再難於復制。

眾所周知,劉備丟了荊州之後,那真是急得火燒眉毛,因為他非常明白,丟了荊州,蜀漢就被鎖進了保險箱,光光地占領一個益州,已經不具備有奪取天下的資格。

諸葛亮換了個思路,六出祁山,無攻而返。

其三:打『神仙仗』的韓信。

世上沒有包打一切的萬能武器,同理,世上也沒有包打一切的萬能兵法。

兵法最主要講的是靈活運用,因時因地而制宜,這如同兵法中所說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比如《孫子兵法》更高深一點的理念,就是〈孫子兵法〉並不是教人如何打勝仗,而教人在打仗的過程中,如何避免犯錯誤。

因為是人都會犯錯,那麼只要少犯錯,就有可能避免打敗仗。

然而這一個理論對於韓信來說是不對的,因為韓信故意去犯錯,卻打了勝仗。

比如兵書中所講『背水列陣為兵家之大忌』,但是韓信卻靠著『背水一戰』、『拔旗易幟』在河北井徑大破二十萬趙軍,滅了趙國。

見於《淮陰候列偉》: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

趙王、成安君陳馀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

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

趙軍望見而大笑。

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擒趙王歇。

韓信的這一次用兵有違於兵書理論,但最終卻取得最後的勝利,又以其本人的能力超然、風采絕倫,被太史公選入了七十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