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公元前228年,偌大的邯鄲城下,已經沒有了趙國人立足的地方。
數十萬秦軍對城墻之上的守軍虎視眈眈。
在他們看來,這不是人命,而是一片片肥美的土地,是回鄉之後,家鄉父老的誇贊。
站立在城墻之上的趙王,自然是一臉死灰。
他明白,自己已經沒有翻盤的餘地了。
這數十萬秦軍,要不了幾天,就能把自己最後的國土邯鄲城給攻破。
自己的命運,就會同韓王等人一樣,死,或者成為奴隸。
趙國的滅亡,其實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趙國是註定滅亡的,但是,這滅亡的速度實在是過於驚人。
作為老牌軍事強國,中原第一個開發出騎兵戰術的國家,趙國的實力絕對是夠格的。
除此之外,趙國還有李牧、廉頗二人。
這二人的能力,足以讓趙國茍延殘喘個十多年吧?
但是,歷史的神奇,往往會讓人觸不及防。
在強敵入境的前提下,趙王利令智昏,居然連續罷用廉頗、李牧二人。
這種自毀長城的行為,讓當時的趙國人相當憤慨。
除了對趙王產生怨氣,這些趙國人還將怒氣放置在了另外一個人身上——郭開,這個在大眾裡面並不出名的人,是如何成為趙國民眾的怨氣集合體呢?他到底做了什麼樣的惡事呢?
郭開:助秦亡趙,一代奸臣
現在,就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個出名的大奸臣,秦國征服趙國的大功臣——郭開。
這位趙國頭號奸臣,或許是貴族之後,又或者是貧寒出身。
沒有任何資料點出來他的早年經歷,也沒有任何人傳說他的故事。
這個人,似乎是上天突然扔下來,禍害趙國的一樣,相當突兀地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之中。
然後,一出手,就讓趙國蒙受損失,朝野動蕩,使得趙國大將廉頗再也不能返回趙國,釀成了許多人心中的憾事。
郭開做了什麼?讓地位、名望都頗高的廉頗不能返回趙國?
晚年的廉頗,頗為可憐。
作為老牌名將,他心中自然是有一股傲氣的。
縱觀廉頗的一生,讓他吃癟的,隻有藺相如一個人罷了。
如果放在別的國家,這樣對國家功勛卓著的老臣,自然是被供奉起來,當作寶貝用的。
但是,在趙國,廉頗受到的待遇就相當令人玩味了。
公元前251年,廉頗和小將樂乘率領趙軍出征,直面燕國軍隊。
廉頗在此戰之中,表現出了卓越的指揮能力,將燕國軍隊打得潰不成軍,要不了多久,就會取得史詩大捷。
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刻,趙王表現出了一如既往拉胯的能力。
他被讒言打動,決定臨時換將,收回廉頗的兵權。
廉頗這人,本來心氣就高。
之前的長平之戰,也是貿然換將,這才導致了數十萬趙軍被坑。
現在,趙王又要搞臨時換將的那一套。
這種事情遇見次數多了,換誰都會覺得不滿。
一怒之下,廉頗索性丟下在趙國的一切,轉而投奔魏國。
他到了魏國一帶,靠著自己的名望,生活質量沒怎麼下降。
但是,魏王害怕廉頗心懷趙國,始終沒有給他兵權。
正巧,在這個時候,趙國受到秦國威脅。
趙王一想,這國內也沒有大將,誰能夠對抗秦軍呢?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把廉頗召回,讓廉頗去對抗秦軍。
就在這個時候,郭開開始第一次露出自己的手段。
他買通趙王拜訪廉頗的使者,讓他說廉頗的壞話。
這使者也是個沒譜的,看到錢,就覺得自己應該幫買主用心用力。
因此,一句一頓三遺矢,就成為了趙王對廉頗的最後印象。
廉頗沒了,但是打仗還是得打下去吧?趙王想了很久,最後確定了一個人選:李牧。
雖然將李牧調回來,會讓邊關不穩,但是總好過國破身死吧?
李牧一到前線,這情況就好起來了。
不說是百戰百勝吧,但至少,趙軍能夠讓入侵的秦軍不再那麼囂張了。
三個月滅亡趙國,也就僅僅停留在紙面之上。
似乎,一切都好起來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或許李牧的結局也就不會那麼令人憤慨了。
李牧的對手王翦明白,戰勝李牧,絕對不能一時之急,要慢慢計較。
既然正面戰場上很難,那就試試偏門。
只要能夠打贏對方,付出再多的東西,也沒有什麼值得猶豫的。
畢竟,天大地大,人命最大。
王翦走的偏門,就是重金收買郭開,讓郭開為秦軍『美言』幾句。
這郭開也是離譜,自己沒有能力戰勝趙軍,卻仍然忽悠著趙王,讓他殺了李牧,收回兵權。
如果是別的國家,這樣的計謀多半是不會成功。
更何況,這裡還有長平之戰的前車之鑒。
這得有多傻,才會重復上當呢?
別說,還真有這樣的傻子。
趙王這一家子,就是這樣的性格。
他們的祖先趙武靈王可以說是個聰明人,但到了趙王這一輩,這智商簡直了,不要太低。
郭開簡直是完美捏住了趙王的小心思。
他的話,讓趙王直接放棄了思考,收回李牧的兵權。
從結果上來看,趙國最後的抵抗力量不是戰敗於戰場之上。
他們的戰敗,都是死於自己人的謀劃,死於奸臣和昏君。
也就是這個原因,趙國子弟心中始終對秦國埋著怨恨。
結語:郭開的結局
當然了,郭開這個奸臣也沒有什麼好的下場。
做了這些事情,誰也不想原諒郭開。
就算是用郭開的王翦,也對郭開這個人嗤之以鼻。
根據有些人的預測,郭開的結局,很可能就是死於秦始皇的手下,也算是罪有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