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建功又能善終,名將就服王翦。《網路歷史》

王翦是繼白起死後秦國之頂梁柱,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

王翦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四大名將唯有王翦功成身退,得以善終。

白起,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功高震主,又得罪秦國丞相范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賜死。

李牧,趙國名將也,前半生一直駐守趙國北部邊境,有李牧在,十多年裡匈奴人不敢接近趙國邊境。

公元前228年,秦國派王翦進攻趙國,趙國派李牧率軍抵禦秦軍,秦軍受阻,秦國用反間計向趙王的寵臣郭開賄賂,造謠說李牧要謀反。

趙王相信了謠言,派趙蔥和齊國將軍顏聚接替李牧,又派人乘其不備殺了李牧。

廉頗,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讓白起也沒辦法,被秦國用反間計說秦國怕的不是廉頗而是趙括,被趙王用趙括換回,在趙國青壯年都被秦國坑殺後帶領趙國老弱硬是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大將栗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

晚年卻投奔魏國不被重用後又去了楚國最後抑鬱而終,死在楚國。

隻在王翦功勞不輸任何人,卻能平安度過一生。

當初準備去攻打楚國,當時秦始皇問他攻楚要多少兵力,王翦說非六十萬不可,始皇又問李信,李信說二十萬就行,始皇笑話王翦你老了,不如年輕人了,隨後派李信為將,王翦回了老家頻陽。

結果李信大敗,始皇迫不得已親自到頻陽來請王翦,王翦說:『大王讓我帶兵可以,我還是要六十萬』始皇給了他六十萬大軍。

這一仗世人都知道,行軍路上,王翦不斷地派人向始皇帝要錢要地,表明自己隻貪圖錢財,沒有什麼政治野心,用以打消始皇的戒備之心,從而放心讓他舉全國之兵,最後也是不負眾望,楚國全線潰敗。

這一招被後來的蕭何學到,劉邦在外打仗,蕭何為相在朝怕劉邦起疑心也是用的這種自污的方式消除劉邦對自己的猜忌,從而得以自保。

司馬遷說:『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了六國,功績卓著,在當時已是元老將軍,秦始皇尊他為師,然而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它的根本,茍且迎合,以求容,直至死去』

王翦深諳作為人臣的謹慎,沒有完美的臣子,沒有人能做到在外是個征戰沙場的將軍,在內是個能輔佐君王的賢相,商鞅做到了將相一身,可是孝公一死,商鞅隨即就被惠文王處死。

王翦要的是皇帝你要用我我就在,你不用我我就告老回鄉,只要有人在,國家最需要你的時候你才有機會為國盡忠為國排難。

最佩服的就是王翦的智慧,當初,李牧一死,廉頗一走趙國再也沒有可用之將,如果王翦在打楚國之前身遭不測,後來李信兵敗秦國就沒人能與楚國抗衡了,王翦保全了自己同時也是為秦國保全了後繼人才,兒子王賁孫子王離都是秦國良將不可多得的人才。

看看秦國這些棟梁,遠的不說,商鞅被車裂,就說近的,白起被秦昭王賜劍,呂不韋被秦始皇賜藥酒,後面的李斯被腰斬,哪一個不是對秦國功高蓋世。

做人還是淡泊一點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