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陳勝封的趙王,為何三個月就亡了?《網路歷史》

公元前209年七月末,陳勝攻克陳城,稱張楚王後,便坐鎮陳都,兵分八路。

趙國方向,張楚王陳勝以武臣為將軍,張耳和陳馀為左右校尉,邵騷為護軍都尉,率三千兵北上進攻趙國舊地。

武臣是商王武丁之後,是陳城的豪族。

周滅商之後,商朝後裔建立宋國,武氏以宋國都城商丘為中心,主要活動范圍大致是淮河與黃河之間,歷史上武氏最有名的人物當屬武則天。

八月,武臣從陳城出兵僅一個月,便稱孤道寡,自立為趙王,定都邯鄲。

拜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陳馀為大將軍。

武臣是張楚國繼陳勝、吳廣後第三個王,此後『兵強馬壯者當為王』的風潮席卷天下。

趙王武臣的戰略也從滅秦,變成『北定燕、代,南收河內以自廣』。

陳勝聽從上柱國蔡賜所言,遣使者賀趙王即位,促其發兵入關中。

不過陳勝仍將武臣等人家族移入宮中軟禁起來,並封張耳子張敖為成都君。

算上之前控制的魏咎魏豹兄弟,陳勝的陳都,某種程度上是麾下將士人質大本營。

張耳向趙王武臣道:『今張楚王遣使來賀,並促我等攻秦,乃是借刀殺人之計。

大王據趙自立,切勿發兵,先行招安燕、代,收取河內之地。

若能南據大河,北控燕、代,秦楚都不能制趙。

趙國中立於秦楚之間,乘機觀變,可以得志』

武臣聞言大贊:『善!』便依二人之計,自己坐鎮邯鄲,然後分兵三路,令張黶[yǎn]領軍西擊上黨郡,李良領軍北略恒山郡,韓廣領軍北攻燕國,獨不遣一卒入關中。

當李良定恒山郡後,武臣沒有封李良為恒山王或恒山侯,反而令令翻越太行山,攻打太原郡。

李良心有不滿,率軍西行至恒山郡石邑,王離的北軍前鋒已抵達恒山郡西部的井陘關。

王離的部將修書一封,假稱秦二世詔書,稱:『李郡尉官至比兩千石,備受寵幸。

今聞在趙國為將,若能迷途知返,背趙歸秦,朕當赦其罪,並有爵賞』

李良閱畢,知道這詔書十之八九是假的。

但井陘關地形險惡,自己兵馬不足,況且對方打著王離的旗號。

十一月初,李良猶豫不決,先派人固守恒山郡,再率數百親兵去邯鄲請趙王武臣搬救兵。

一路行來,將近邯鄲地方,忽見一大隊車馬風馳而至,中間鑾輿車架,騎兵環繞甚多,儼如王者。

李良以為是趙王,慌忙下馬,俯伏道旁迎駕。

誰料是趙王之姐出外遊宴,喝得酊酩大醉,把李良當小官看待,自己安坐車中,但命從人傳諭免禮。

及至李良立起,趙王姐的車馬已電掣而去。

李良面對部下諸將,不覺羞慚滿面,橫眉怒目,勃然大怒。

有一秦人親信向李良說道:『今天下紛紛舉兵叛秦,群雄四起,手握重兵之人,便自稱王。

將軍平恒山郡,威武出趙王右,進可自立稱王。

我等皆關中漢子,退可歸秦,何必寄人籬下?且趙王平日輕看將軍,今日再為女流輕慢!可惜遭此侮辱。

如今唯有發兵趕上,殺死此婦,方可雪恥』

李良便依言遣兵追殺趙王姐,再返回石邑,率領大軍南下,襲擊邯鄲。

趙王武臣得知其姐被李良殺害,還當李良畏罪逃回恒山,便派人去責問。

誰料李良騎兵先行,不走大道,而是沿著太行山脈東側的山間小道走,避開了趙國的騎哨,一舉攻到邯鄲城下。

當初秦始皇滅六國,六國的都城和大城邑要麼拆除城墻,要麼降低城墻規格,進一步撲滅六國宗室復國的希望。

此時的邯鄲城,早已不是戰國趙國時都城邯鄲城,城雖大,城墻卻拆的七零八落,城郭都已墮毀。

武臣卻執意要重建邯鄲,子子孫孫稱趙王。

邯鄲雖有幾萬民夫日夜趕工,但要恢復到戰國時趙國都城的水準,至少要三五年。

李良的騎兵入城,一路如入無人之境。

武臣的軍隊,大多都在城內外監工,采石伐木修城墻,根本沒有像樣的防衛。

李良軍來到趙國王宮斷壁殘垣前,才遭遇到武臣親兵抵禦,但事起倉猝,親兵未曾防備,無力抵禦,李良遂將趙王武臣殺死,又分兵去殺武臣的親信大臣。

左丞相邵騷尋得邯鄲城中一處府邸,有人說是平原君趙勝故居,有人說是最後一任相國郭開故居。

邵騷率軍占了此處,正親自指揮民夫重建,被李良軍一名士兵擊殺。

張耳、陳馀有過十六年逃亡生涯,二人耳目眾多,消息靈通,行事如履薄冰。

張耳、陳馀沒有隨武臣居住在邯鄲城,鞍不離馬,甲不離身,率軍在城外安營紮寨。

張耳心細如發,對秦國降將李良等人梟視狼顧,一直派騎哨暗中盯防。

李良率軍南下邯鄲,右丞相張耳、大將軍陳馀第一時間率軍遠離邯鄲城,避免與李良軍正面沖突。

張耳在魏國是卿級別,有信陵君門客的光環,再加上秦始皇懸賞人頭的加成,讓他成了秦朝時的名士,陳馀是大夫級別,情況也差不多。

二人從陳城跟隨武臣出兵開始,從沒看得起過武臣,他們做了趙國相國和大將軍,卻並未對武臣感恩戴德,雙方是一種彼此利用的關系。

張耳、陳馀早有打算,在退往巨鹿郡信都的途中,便找到趙國王室趙歇,準備時機成熟便立為趙王。

長平之戰時期的趙孝成王,有三個嫡子,嫡長子夭折,嫡此子封春平君,拜相國,立為太子。

長平之戰邯鄲之戰後,呂不韋的愛將蒙驁攻打趙國,趙孝成王隻好將太子春平君送到秦國為質。

趙孝成王駕崩時,秦國不肯放人,嫡三子趙偃即位,是為趙悼襄王。

後來呂不韋忽然釋放趙國春平君歸國,企圖引發趙國內亂。

春平君與趙悼襄王勠力同心,一起撐起趙國危局。

但是趙悼襄王英年早逝後,春平君與名媛出身的太後同宿共寢。

趙悼襄王有二子,長子是代王趙嘉,次子是邯鄲名媛所生的趙王遷。

春平君也有幾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趙歇。

趙王遷與趙歇是同輩人,祖父都是趙孝成王,若非命運捉弄,假如春平君不去秦國為質,戰國末任趙王可能就是趙王歇。

張耳、陳馀兵力近兩萬,擺下大陣阻擊李良的追兵,並在巨鹿擁立趙歇為王。

趙王歇仍拜張耳為相國,陳馀為將軍,把軍政大權交給這對義父義子。

李良兵力有限,且趙人不服,唯恐後方有變,便回師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