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兵仙的榮光,韓信與彭城之戰。《網路歷史》

本文由:樓上老范 原創創作

既然在彭城之戰時韓信在劉邦軍中,那麼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問題就是韓信對漢軍在彭城戰敗負不負責任,負多大的責任。

對這一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探討:

一是韓信當時在軍中到底居於何種地位,也就是說他對漢軍有多大的支配權。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在漢軍還定三秦及東征的過程中,韓信雖名為大將,實際上手上並無兵權,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明確指出劉邦在還定三秦時是用韓信計而不是讓韓信領兵,這說明漢軍的統帥其實是劉邦。

而在平定三秦次一級的軍事行動中,劉邦派自己的手下大將曹參、周勃、酈商、樊噲、灌嬰等四出征戰,也無韓信領兵出戰的記錄,而在其後的東征中,一直到漢軍攻入彭城,都是劉邦或者新自領兵征討或者委派其他將領出征。

漢軍的統帥都是劉邦,韓信雖名為大將,幹的其實是參謀長的活。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彭城之戰中,漢軍的統帥是劉邦。

還有一個疑問就是在進入彭城後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的劉邦是否會把指揮權暫時交給韓信。

我認為不存在這個可能性,劉邦作為創業之主,對軍權是高度敏感的。

從二人以後的交往來看,當韓信和張耳隻率領兩萬人馬,取得下魏破代的勝利過程中,劉邦就多次從二人的手中將精兵抽走,而在韓信背水一戰,取得破趙的大勝後,劉邦馬上馳入韓、張二人的軍中,奪了二人的兵權,在垓下之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劉邦又一次馳入韓信軍中,將兵權奪走,可見劉邦對韓信從來都是不信任的,他對韓信的原則就是限制使用,絕不讓其尾大不掉。

而在漢軍攻入彭城後,劉邦日置酒高會,顯然是認為勝利在望,項羽已不足為患,這時候他最大的考慮就是防止武將兵權過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是絕不會將五十六萬人的指揮大權交給韓信的。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在彭城之戰中韓信既非漢軍的統帥也沒有暫時的指揮權,所以韓信對彭城之敗不負領導責任。

二是關於漢軍攻入彭城之後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以及對楚軍的動向的判斷,雖然漢軍攻入彭城,但是在齊地還有項羽所率領的二十萬楚軍,這是劉邦等人不可能不考慮的問題。

雖然劉邦在進入彭城後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但是他不可能整天什麼事不幹光是喝酒,在不喝酒的時候,他多少會和手下的主要謀士、將領議論下一步的行動問題。

而且即使是飲宴的時候,也不是不可能討論的。

而做為名義上的大將,實際上的參謀長的韓信以及漢軍東征時歸隊,又和劉邦一起進入彭城的張良,都是有資格參與討論的。

但對於三人關於漢軍下一步行動的見解,史無明言,雖然如此,我們仍可以從史書中對三人在此之後的言行以及其他人的傳記中得出合理的推斷,我們先看劉邦,他作為漢軍的主帥,在彭城戰役中被打得丟下軍隊,落荒而逃;而當時並無兵權的韓信,卻能夠在撤退時收集潰散軍隊,與劉邦會於滎陽。

對比二人在彭城之戰時的表現,一個是慌不擇路,一個是從容撤退,並且還有餘力收集敗軍。

這說明劉邦對楚軍的進攻確實沒有預料到,但韓信卻預料到了,那麼韓信肯定對劉邦提出過自己的判斷,而且在與張良的言談中也提及過,隻不過劉邦未予采納或采納不及時。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張良的傳記中得到間接的證明,劉邦在從彭城敗逃到下邑後,曾經就如何戰勝楚軍向張良問計,張良向劉邦推薦了黥佈、彭越、韓信三人,認為劉邦如果能夠放手任用三人,就可以戰勝項羽。

黥佈與彭越當時都不是劉邦的手下,而在劉邦眾多的手下中張良卻說隻有韓信一人可以獨當大事。

張良此前與韓信並無交集,他們的相識應該是在漢軍還定三秦之後到進入彭城的這段時間。

而在彭城戰役之前的這段時間裡漢軍一路都是順風車,韓信不可能表現出什麼特別的才華,而隻有對漢軍進入彭城之後的形勢作出正確判斷才能入張良這樣的行家法眼。

而且我們反過來看,如果韓信對漢軍進入彭城之後的形勢判斷失誤,張良還會如此看重他嗎?綜上所述,韓信對漢軍在進入彭城之後的形勢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而且也提出過相應的對策,隻不過沒有引起劉邦、張良等人足夠的重視。

所以,對於彭城之敗,韓信不僅不負領導責任,也不負參謀責任。

三是司馬遷與班固這兩位史學大家,他們對這一段歷史的記述,他們在張良、曹參、夏侯嬰、灌嬰等重要人物的傳記裡都明確記載了其參與了彭城之戰,而對韓信卻隻字未提其是否參與彭城之戰。

而在劉邦在滎陽大會諸將時卻又突兀地寫下韓信復收兵與劉邦會於滎陽, 使後人難以準確地認定韓信到底是否參加過彭城之戰。

我想兩位史家之所以如此記錄。

是因為彭城之戰是漢統一天下過程中最大的一場敗仗,損失極為慘重,光戰死者就有二十餘萬人。

因為有機會接觸到官方檔案,他們對漢軍最高決策層的內幕是清楚的,但是出於為尊者諱的原因,不好把這筆賬全算在劉邦頭上,所以隻好用『沛公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這樣的表現來一筆帶過,好像漢軍從上到下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裡而對楚軍疏於戒備,而不寫其決策方面的失誤。

但這樣寫對對形勢有著正確判斷的韓信又未免不公,這有違於兩位史家對歷史秉筆直書的本心,所以二人幹脆隻字不提韓信在彭城的這段經歷,而對其在撤退時收集潰兵的功勞卻又大書一筆,以這樣隱諱的方式委婉地表明二人的態度,就是韓信在彭城的表現不僅沒有失誤,而且是在彭城之戰中整個漢軍陣營中唯一的亮點。

綜上所述,漢軍的彭城之敗,韓信唯一沒有做到的就是對劉邦犯言直諫,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劉邦造成的。

所以,漢軍在彭城戰敗,韓信基本無責任可負。

漢軍的彭城之敗,無損於韓信做為一代傑出的軍事統帥的崇高地位,無損於其戰神、兵仙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