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四年九月,項羽與劉邦訂立和約,以鴻溝為『中分天下』,項羽解除滎陽之圍,率領大軍東歸,劉邦也想要按和約引兵西歸,經張良、陳平勸諫,決定追擊項羽。
漢王五年(公元202年)十月(漢以十月為歲首),漢王率大軍追趕項王,到達陽夏(今河南太康縣)南面時,漢軍駐紮下來。
為對楚軍形成圍攻的形勢,漢王令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各自率大軍前來,約定日期在楚地會合,組成聯軍,對楚軍發起圍攻。
自楚漢戰爭以來,漢軍除劉邦所直接統率的部隊外,由韓信所直接統率的部隊,破魏、破趙、破代、破齊,劉邦不止一次地抽調或剝奪韓信部下的精兵到滎陽前線與楚軍作戰,在楚漢戰爭中確實發揮了獨擋一面的重要作用。
彭越自歸屬劉邦之後,在魏地(今河南)獨立作戰,遊擊楚軍,經常截斷楚軍向滎陽運送糧食的糧道,在楚漢戰爭中也發揮了獨擋一面的特殊作用。
韓信和彭越所直接統率的兩支部隊,兵員眾多,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在楚漢戰爭中曾多次大敗楚軍,為漢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就戰鬥力而言,劉邦所直接統率的部隊是比不上韓信、彭越所統率的兩支勁旅的。
可以說,沒有韓信和彭越兩支部隊參與對楚軍作戰,漢王能否在楚漢戰爭中渡過難關,堅持下來並轉弱為強,是難以想象的。
顯然,當項羽引兵東歸、劉邦率大軍追擊項羽之時,不借助於韓信、彭越的力量,也是難以取勝的。
漢王與韓信、彭越約定的會合地點是固陵(今河南太康縣南)。
當漢王統率大軍到達固陵時,韓信和彭越卻按兵不動,沒有派大軍如期前往固陵。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回師發起攻擊,大敗漢軍,漢王退入壁壘深挖溝,高築壘,對楚軍采取守勢。
固陵戰敗的事實再次表明:沒有韓、彭部隊的參戰,劉邦隻是憑自己所直接統率的部隊與項羽直接統率的部隊作戰,劉邦是敵不過項羽的。
在不利的形勢下,漢王一籌莫展地對張良說:『諸侯的軍隊不聽從我的調遣,這該怎麼辦才好?
』張良回答說:『楚軍兵疲糧盡,眼看就要敗亡,而韓信、彭越卻沒有得到分封的土地。
韓信雖被立為齊王,但沒有明確為他劃歸所轄封地的疆界,他們的軍隊不按期到來是很自然的。
君王如果能與他們共同分享天下,現在可以立即把他們招來;如果不能,事情的成敗就難以預料了。
君王如果能把陳縣以東直到海濱的地區全部劃歸齊王韓信;把睢陽以北至谷城的地區全部劃歸建成侯彭越,使韓、彭二人為著自身的利益‘各自為戰’,這樣楚軍是很容易被打敗的』
劉邦對張良的這個計謀連聲叫好,當即派出使者告知韓信、彭越說『合力攻擊楚軍,楚軍破滅後,自陳縣以東直抵海濱的土地封給齊王,睢陽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分給彭相國』。
使者轉告漢王後,韓彭果然出兵。
事實證明,沒有韓信、彭越這兩隻勁旅,恐怕劉邦也不能奪取江山,但這也為二人日後被殺,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