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演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國演義》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廣泛流傳,魅力無窮,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深影響。
但是《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筆下揚劉抑曹的小說,世人對曹操的印象極壞,雖然是歷史梟雄,但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正因為如此,能反映曹操正面形象的許多史料都少為人知,比如《讓縣自明本志令》。
在這篇文章中,曹操自稱讀到蒙恬臨死前留下的兩句話,『未嘗不愴然流涕也』,每次都會痛哭而淚流滿面。
這時候我們就在想了,曹昂看到的是那兩句話,為何『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蒙恬死前說:恬罪固當死矣。
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裡,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蒙恬罪當萬死,從臨洮至遼東修了萬裡長城,不可避免地破壞了風水,這是蒙恬的大罪。
從這一句話可以見到,曹操是蒙恬為知音,因為曹操曾經率領大軍穿越沙漠,北擊烏桓,保證了北方匈奴不敢南下,抵制了外患。
從上衣我們隻能夠看出曹操是蒙恬為知音,但是真正讓曹操大哭不止是因為這句話: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
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蒙恬用兵30萬,他有能力反叛秦朝,但是他考慮到蒙氏家族三代都有功於秦朝,並且秦朝對蒙氏家族特別的恩厚,自己根本沒有背叛秦朝的心思,也沒有想過要背叛秦始皇。
因為蒙田的這句話直接戳中了曹操的痛點,曹操從這句話當中讀到了英雄惜英雄的感覺,因為曹操當年也是一個熱血青年。
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一心想要匡扶漢室討伐董卓,他一生從來沒有想過做大位皇帝,自己隻做到了大漢丞相,甚至將自己的7個女兒全部嫁給了漢獻帝,他隻想要在歷史上留給自己一個漢朝忠臣的名稱。
真正讓曹操傷感的是漢家天下,大廈將傾,漢獻帝的幾次抗爭,都以失敗收場,作為勝利者曹操,內心是矛盾和內疚的,是為了天下蒼生不得不為之。
雖然已朽到根基上的漢朝,滅亡己成了天意,即使劉幫再生,也斷無回無之力,但曹操世代深受漢恩,身後背負的歷史罵名才是他的內心糾結和悲傷所在。
其實在小編看來,歷史上的這件事能夠真正的反映出曹操的內心,我們不能夠單單的憑著小說來判定曹操這個人,曹操雖然是三個當中的一代梟雄,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國當中人們都稱他為漢賊,但是曹操在世,他沒有竊取漢室,因為他隻有這麼做才能夠保住大漢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