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出身貴族,擁有先天的優良血統,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項羽本紀》記載,項羽長八尺有餘,力能扛鼎。
他年少時,不好好讀書識字,後來又學劍術,又沒認真學,叔父項梁很生氣,他卻說我要學打敗萬人的本領,於是,叔父很高興地教他用兵打仗的策略,但他隻略懂大意後,又不肯好好學習了。
當項羽看到秦始皇出遊時威嚴顯赫的儀仗時,他竟然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後來,這個力大、膽大、志向大的青年,二十四歲隨同叔父項梁起兵反秦。
二十七歲在巨鹿全殲秦軍主力,一支獨大,占盡優勢,並且主宰天下。
二十八歲以三萬精兵擊潰五十六萬劉邦聯軍,達到軍事生涯的頂峰。
項羽在帶領部下全殲了秦帝國軍隊主力後,被譽為勇武史上無雙,用兵才幹也是前無古人。
他在分封諸侯宰割天下時,稱『西楚霸王』,威風凜凜不亞於當年秦始皇。
誰曾想僅僅四年之後,楚漢之爭項羽失敗,落得兵敗自刎的結局。
並且項羽至死不覺悟不反省不自責,大過大失中宣稱:這是『天要亡我,而不是用兵的罪過』,果真如此嗎?他失敗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韓信明確指出導致項羽失敗的原因:『從整體上來看,項王名義上是天下的霸主,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天下的人心,所以,他的優勢容易轉化為劣勢』
他自己的見解是:失人心者失天下。
韓信為什麼會說項羽已經失去了天下的人心呢?韓信的話,並非道聽途說,而是實有所指,指的是項羽新安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首先失去了秦國人心的事情。
坑殺降卒,埋下秦國人民仇恨項羽的種子,使秦國軍民從此敵對於項羽。
二十萬秦軍被活埋於新安地下,數百萬敵對軍民被制造於秦中地上。
楚漢戰爭中,秦國軍民死心塌地跟隨劉邦與項羽血戰死鬥,關中成為劉邦穩固的根據地,秦人秦軍成為漢軍的主力部隊,歸附劉邦的秦軍將士們最後追擊項羽至烏江岸邊,將項羽分屍斬首,種種曲折歷史的事由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這裡。
可以說,新安坑殺秦軍降卒,是項羽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誤,是項羽的滑鐵盧,是他由盛而衰的轉折、失敗的起點。
新安坑殺秦軍降卒後,項羽無法在關中生根立足,不得不放棄秦國,回到徐州建立西楚。
回到徐州的項羽,繼續做蠢事,驅逐已經定都徐州的楚懷王,由此而失去了擁戴懷王的楚國舊臣的人心,促成陳嬰和呂青等人後來紛紛離去,也埋下了與范增決裂的種子。
項羽在徐州,遠離三秦蜀漢,為了彌補地理上的不利,他吞並魏國,將魏豹分封到河東,又將韓王韓成殺害,有意吞並韓國,由此失去韓魏兩國的人心,不但促成魏豹背楚,彭越生亂,也促成張良與韓王韓信死心塌地跟隨劉邦,又為自己制造了新的敵人。
項羽國破身亡的命運,決定於垓下之戰。
垓下之戰,楚國眾叛親離,幾乎喪失了所有的盟國,不得不孤軍與諸國聯軍奮戰。
最後的結局很明顯。
項羽兵敗自刎,他那短暫的一生,宛如流星劃過長空,輝煌炫目,轉瞬即逝。
失人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這是一條歷史的鐵律。
特別指出的是,項羽實施的這些暴行,除活埋降卒外,全部發生在他擊敗秦軍主力之後。
項羽進咸陽後,一把火燒毀了無數輝煌壯麗的秦宮殿,大火連續燒了三月。
這是對中華文明的大浩劫,危害遠勝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這次大火中先秦以前的文化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同項羽這些慘絕人寰的暴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邦進關中的秋毫無犯,約法三章,相比之下,天下人心的向背已是不言自明。
秦滅以後,成了肆意妄為暴君的項羽,動不動的燒殺搶掠,於是在天下共討之的滾滾怒濤沖擊下,失去了民心的項羽很快失敗了。
劉邦奪得天下後,有人酸溜溜地講了一句『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講劉邦是豎子也不為過,因為劉邦同項羽相比,無論出身、能力,天時、地利,二人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但是,在楚漢相爭的天平上,人心就是決定天平傾向何方的那顆關鍵的砝碼。
誰贏得民心,占有人和,誰才有資格取得成功,項羽失去了民心,因此也註定了最後失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