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臨死前,其實有一個辦法可以保護戚夫人。
但劉邦並沒有采用這個辦法,這是怎麼回事呢?
劉邦想要保護戚夫人,其實有個辦法,就是讓戚夫人跟隨劉如意到趙國去。
只要戚夫人跟著劉如意去了趙國,那麼以後呂後想打擊戚夫人,肯定鞭長莫及,沒那麼容易了。
除了這個辦法外,劉邦還有一個辦法,甚至比這個辦法更好,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過,劉邦都沒有用。
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因為,劉邦一刻都離不開戚夫人。
他在臨終前,是不願意離開戚夫人的。
除非他死掉看不見了,那樣的話,究竟戚夫人去哪裡,他也就管不了了。
而且,如果戚夫人去了趙國,戚夫人知道呂後是想殺她。
當呂後要求戚夫人和劉如意進京的時候,他們就可以不奉詔,不到京城裡去。
甚至就算要到京城去,在軍隊上也會做好準備,有了防范,就不怕被呂後暗害了。
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劉邦確實是離不開戚夫人。
而且也正是因為劉邦離不開戚夫人,隻想和戚夫人待在一起,才會引起作為皇後的呂雉極大的不滿,才會那麼痛恨戚夫人。
而且一個人臨死前,他的意志力是非常薄弱的。
畢竟是他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到一個未知的地方去。
因此,她的心中是有極大恐懼的。
他非常希望有一個人能夠陪著她。
古代那些帝王們,為什麼會有殉葬制度?就是因為他們害怕去那些讓他們恐懼的地方,希望有人陪他們一起去。
不過,雖說這是劉邦不願意讓戚夫人去趙國的一個理由,但並不是最主要的理由。
劉邦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作為一個成熟政治家,他知道江山社稷才是最重要的。
隻有確保了江山社稷的穩定,才能夠確保一切。
而且古人也相信人死以後,生命是可以得到延續的。
但是要延續生命,就得靠子孫後代給予他們的廟食。
子孫後代給予他們的廟食越多,他們的生活就會越好。
所以,於公於私,保住自己的江山都是至關重要的。
盡管讓戚夫人去趙國,可以保住她的命。
但是這樣一來,戚夫人就有可能擁兵自重。
道理很簡單,戚夫人要保護自己,沒有軍隊是不行的。
比如呂後要招她進京,她如果不去,那麼呂後必然會帶著軍隊來打她。
如果她自身沒有軍隊,怎麼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但是如果她有軍隊,那麼她就有可能擁兵自重。
一旦擁兵自重,那麼趙國事實上就成了一個獨立王國,漢朝就形成了兩個集團。
在中國古代,國家從來是不允許兩個集團存在的,藩國是必須服從中央政府的。
如果藩國不服從中央政府,戰爭必然會爆發,必然會天下大亂,內部必定會打起來。
這種情況,就像晉朝建立以後的『八王之亂』一樣。
正是因為藩國不聽中央的,才會造成這樣的悲劇。
而漢朝本身,後世也出現過『七國之亂』這種藩國不聽中央政府,造成的悲劇。
所以,戚夫人顯然是不可能去趙國的。
事實上,劉邦不但不會讓趙國成一個強大的軍事集團,他反而還想要加強措施,保證趙國聽從中央。
比如,他派周昌去當趙國的相國,就是一個措施。
一般認為,劉邦之所以派周昌去當趙國的相國,是因為周昌這個人耿直,可以不聽劉邦的話。
既然周倉可以不聽劉邦的話,因此他就可以不聽呂後的話,所以他就可以保護劉如意。
但恰恰相反,周昌不聽劉邦的話,是因為周昌想要保護的,是漢家天下。
他認為,如果不執行『嫡長子制』,漢家天下就不能夠得到保證。
所以,在江山社稷和皇帝之間選擇,周昌首先選擇江山社稷。
既然周昌選擇的是江山社稷,那麼,他就不可能讓劉如意擁兵做大。
由此可以看出,劉邦派周昌去確實不是為了保護趙王劉如意,而是保護漢家天下。
總之,劉邦無論采用什麼辦法,其實都不能夠保護戚夫人。
真正劉邦想要保護戚夫人,還有一個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他自己要守規矩。
他在當皇帝期間,不要專寵戚夫人,應該對呂後好一點,應該確定呂後中宮娘娘的位置,讓中宮娘娘能夠統攝後宮。
如果劉邦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其實戚夫人是根本不用保護的。
恰恰是劉邦做不到這一點,是他自己違反了規則,才造成了戚夫人的悲劇。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劉邦違反規則,戚夫人也有很大的過錯。
戚夫人當年如果不極力要求劉邦封劉如意為太子,如果表現得大度一點,就像陰麗華把皇後之位讓給郭聖通一樣,她也盡量守本分,那麼,說不定劉邦反而就讓她當皇後了。
只要她當了皇後,還擔心什麼?
可見,也是戚夫人自作自受,怪不得別人。
《參考資料:《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