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劉襄雖然起兵,卻並未參與鏟除諸呂的戰鬥。
而劉邦長孫的身份也不是繼承大統的必要條件,畢竟他爹劉肥當初位列長子都沒戲。
此外劉襄自作聰明的舉動,以及處於反思外戚幹政的風口,都決定了他與皇位無緣。
而且他起兵也不全出於公心,除了想上位,很大程度還和呂雉的恩怨有關。
呂雉對諸侯中實力最強的齊國一直忌憚和防范。
先是想弄死老齊王劉肥,劉肥以地換命,拿城陽郡給魯元公主做了湯沐邑才免遭毒手。
劉襄繼位後呂雉又進一步分割齊國,把濟南郡封給了侄子呂臺,瑯邪郡封給了劉澤。
有了這個前提,劉襄出兵便想摟草打兔子,趁機收回故地。
他以自己年輕為由,誆騙瑯琊王劉澤來齊共商大計,而後將其扣留並收編了他的軍隊。
恍然大悟的劉澤反過來又騙劉襄,說不如放他去長安,好在劉襄稱帝的問題上幫忙。
劉襄送走劉澤,算是印證了太年輕的話,也為將來的繼位阻力埋下伏筆。
劉襄大軍也並未進關,走到滎陽時與前來狙擊的大將軍灌嬰達成協議,開始靜觀長安之變。
等待的檔口,劉襄又拿下了濟南郡。
剿滅諸呂出力最多的是劉襄的弟弟朱虛侯劉章。
劉章為人生猛,雖為上將軍呂祿的女婿卻並不心向呂氏,甚至連呂雉的賬都不買,曾以耕田歌譏諷,還當著她的面殺過一個呂氏子弟,在朝中頗有影響。
通知劉襄發兵的也是劉章,這一方面是維護劉氏江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想在變革中順勢推哥哥上位。
剿滅諸呂的過程有驚無險,諸呂威風仰仗呂雉,呂雉一死也就沒了權力保障,劉氏舊臣紛紛倒戈。
先是太尉周勃用計拿了呂祿的兵權,之後劉章殺相國呂產打響第一槍,諸呂也隨之覆滅。
接下來就是討論皇帝人選問題。
劉襄當時算個大熱門,畢竟他是第一個豎起反呂大旗的,雖說沒入關,但大兵壓境對呂氏構成了威脅,也給長安帶來了信心。
而齊國立國較早以及嫡長孫的資歷和血統優勢自然也被擺上臺面。
然而表決時瑯琊王劉澤堅決反對,理由是劉襄的母舅駟鈞惡戾,有可能重蹈外戚幹政的覆轍。
劉澤跟劉邦是一輩人,資格老說話也有分量,又抓住了痛點和熱點,令人無法辯駁——淮南王劉長也以同樣理由被拒即為佐證。
當然這裡面也不排除劉澤有報一箭之仇的意思。
最後眾人將目標一致鎖定仁孝寬厚且娘家靠譜的代王劉恒,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