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不敢沒殺他,趙高也將其立為王,子嬰究竟是什麼身份?《網路歷史》

根據史書記載,秦二世被殺時是二十三歲,如果子嬰是秦二世的哥哥,年齡必然在二十三歲以上,秦始皇五十歲病故,他的兒子最大的可能有三十歲左右,按照這個推算,子嬰的兒子可能十多歲,那麼父子倆商議誅殺趙高的事情勉強說得過去,但是仍然有兩點存在質疑:既然說到了子嬰的身份,我們就接著說一下他的經歷和結局。

如前文所述,在趙高稱帝無望後,無奈之下他擁立子嬰為秦王。

有了趙高殺害秦始皇諸公子和秦二世的前車之鑒,子嬰當然知道,如果不先下手,自己遲早會被趙高害死。

沙丘之變後,野心勃勃、機關算盡的趙高在冤殺了蒙氏兄弟、屠戮了皇室子弟、鏟除了丞相李斯,最後又逼死秦二世之後,原本以為擋在自己面前的一切障礙都已掃清,自己終於可以登上那個至尊無上的寶座,誰知最後還是敗給了自己的心虛。

在逼迫秦二世自殺之後,趙高從他的身上摘下了皇帝的玉璽佩戴在了自己的身上,向大殿中央那個至高寶座走去,誰知他剛一走過去,大殿就劇烈地搖晃起來,如此三次,群臣都向他投來了異樣的眼光,無聲的抵制他登基稱帝。

天怒人怨,趙高自知德不配位,無奈之下,隻能迎立子嬰。

然而在子嬰繼承大統之前,趙高還是給自己留了一手,他聲稱六國相繼起事,秦帝國的國土面積已經大面積縮水,並失去了對六國的控制權,因而子嬰即位隻能稱『秦王』,而不得再稱皇帝。

所以秦朝從立國到滅亡一共經歷了『兩帝一王』,即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嬰。

這個子嬰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在胡亥和趙高屠戮秦始皇的兒子們時子嬰能夠逃過一劫?他又有怎樣的結局呢?

一、子嬰身份之謎

關於子嬰的身份,文獻上的記載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秦二世的侄子。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兄子』就是秦二世哥哥的兒子,也就是秦二世的侄子。

第二種,秦二世的哥哥。

《史記.六國年表》記載:『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子嬰。

子嬰立,刺殺高,夷三族』根據《六國年表》的說法,子嬰又成了秦二世的哥哥。

第三種,秦始皇的弟弟。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詔始皇弟,授之璽』。

在《李斯列傳》中,司馬遷又說到子嬰實際上是秦始皇的弟弟。

一本《史記》關於子嬰的身份居然有三種說法,可能時間過去的有些久,連太史公司馬遷對子嬰的真實身份也不太確定,既然文獻的記載有出入,沒能統一口徑,但是我們還是能從其他的資料中找出蛛絲馬跡,以推測出子嬰的真實身份。

秦二世侄子一說

在上述三種說法中,子嬰為『二世兄子』的說法最為流行,東漢班固的《漢書.高帝紀》也用了此說,後世很多學者多支持此種說法,連最流行的工具書《辭典》和《辭源》也將子嬰解釋為『二世兄子』,並進一步指出是扶蘇之子。

然而,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二世兄子』的說法有問題:

其一,年齡不符。

如果說子嬰是秦二世的侄子,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兒子,秦始皇隻活了五十歲,即使他十七八歲就生下長子扶蘇,扶蘇也是十七八歲生下子嬰,秦始皇死時,子嬰也隻有十六、七歲。

秦二世胡亥在位三年,子嬰即位時最多不過二十歲。

然而在《史記》中有多處記載子嬰被趙高立為秦王時,曾與其子殺趙高之事,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子嬰,他的兒子能有多大?最多也就五、六歲,這麼小的年齡能給他的父親出謀劃策嗎?能參與誅殺趙高這麼大的事情,足以說明,子嬰的兩個兒子年齡最起碼應該成年了,子嬰如果是秦始皇的孫子,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兒子。

其二,地位不稱。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在謀害了秦二世另立子嬰時,曾說:『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

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

趙高的話雖然不能保證完全的真實,但是如果沒有一點說服力,也恐難服眾。

從他這句話來看,子嬰應該是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的。

如果子嬰是秦二世的侄子,年齡不過十六七歲,參與社會的程度肯定不深,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不會那麼大,『百姓皆載其言』的可能性就不成立了。

通過以上兩點,子嬰為秦始皇之孫、秦二世之侄的說法應該不實。

秦二世哥哥一說

第一,子嬰何以能逃過秦二世的屠刀?秦二世登基後,由於是篡改遺詔得來的皇位,他即位可謂名不正言不順,為了地位的穩固,趙高向他建議最好能斬草除根,誅殺諸皇子。

於是,十二個公子在咸陽街頭被斬,連十個公主也被車裂而死。

就這樣,秦二世將自己的兄弟姐妹誅殺殆盡,如果子嬰是他的哥哥,怎麼能逃得過秦二世的毒手?

第二,子嬰有什麼資格能進諫秦二世?據《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秦二世登基後,趙高首先要拿蒙恬、蒙毅兄弟倆開刀。

此時,子嬰曾向秦二世進諫:我聽說趙王遷殺了他的大臣李牧,燕王喜派荊軻刺殺始皇帝,齊王建殺忠臣而信用後勝。

最終這三位國君都因此而死,弄得了個國破家亡、身死族滅的結局。

蒙恬、蒙毅都是我們大秦的重臣,如果殺了他們,將會內失臣心,外失民心,萬萬不可啊!秦二世沒有聽進去子嬰的勸諫,還是殺死了蒙氏兄弟。

子嬰敢於勸諫,而且勸諫的話說得很重,絲毫沒有給秦二世留面子,雖然秦二世最終沒聽進去,但是並沒有治子嬰的罪,這說明什麼?說明子嬰的身份不一般,不是秦二世輕易能動得了的。

如果子嬰真的是秦二世的哥哥,說出這一番話,觸怒秦二世的逆鱗,能不被殺嗎?

所以子嬰是二世之兄的說法應該也不成立。

秦始皇弟弟一說

排除了前兩種說法,就隻剩下秦始皇弟弟一說了,此種說法比前兩種更為可信,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年齡相符。

子嬰如果是秦始皇的弟弟,此時的年齡也應該在四十歲左右,這個時候有年長的兒子很合理,與其商量誅殺趙高一事肯定能說得過去。

二是地位尊崇。

作為秦二世的叔叔,子嬰敢於進諫,話說得重了些,秦二世也不大好向皇叔計較。

此外,秦始皇之前的六位國君都是父死子繼,隻有秦武王因為沒有兒子,才由他的弟弟秦昭襄王即位,按照這個傳統,子嬰沒有繼承君位的可能,所以在秦二世大肆誅殺諸皇子的時候,子嬰才能逃過一劫。

作為秦二世的叔叔的子嬰既不是秦二世的政敵,又是他的長輩,所以子嬰敢於進諫,秦二世才沒有追究。

三是聲望相合。

趙高殺了秦二世,自己又不能登基稱帝。

秦二世的兄弟也已被誅殺殆盡,因此,秦朝國君的人選自然就順理成章地在秦始皇的兄弟們中選擇。

作為秦始皇的弟弟、秦二世的叔叔,又有一定的社會威望,子嬰的身份非常符合趙高擁立的理由。

綜上所述,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說法可信度非常高。

二、無力回天子嬰殉難

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王璽。

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

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

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

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高使人請子嬰數輩,子嬰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廟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家以徇咸陽。

《史記.秦始皇本紀》

趙高令子嬰齋戒五天,五天之後再到宗廟中舉行典禮,接受玉璽,繼承王位。

齋戒之時,子嬰就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商議:趙高在夷望宮殺害了秦二世,擔心大臣們群起而攻之,不得已才立我為王。

我聽說趙高已與楚人約定好了,要誅滅秦朝宗室自己在關中稱王。

現在他讓我齋戒完去祖廟,必定是想在那裡對我動手。

到時我稱病不去,趙高必然會親自過來找我,等他一來我們就趁機殺了他。

五天之後,果如子嬰所料,趙高派了好幾撥人來催子嬰,子嬰就是不去,眼看吉時已到新君還沒到,趙高被逼急了親自到子嬰齋戒的宮中來『請』。

在趙高來之前,子嬰就已經安排好宦官韓談躲在暗處,趙高一進入大殿,韓談一刀就結果了趙高,之後,子嬰更是趁勢滅了趙高三族。

沙丘政變以來一路披荊斬棘的趙高終於走完了他罪惡的一生,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最終會死在這個毫不起眼的子嬰手中,並和李斯一樣,被夷滅三族,隻能說『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子嬰雖然在跟趙高的交手中大獲全勝,然而對於各路反秦義軍他已是無力回天,沒過多久,劉邦就攻破武關,拿下嶢關,兵臨咸陽,屯兵灞上,並派人勸子嬰投降。

此時,子嬰內外交困,咸陽城內也沒有充足的兵馬能和劉邦抗衡,權衡利弊之後,子嬰看大勢已去,便和妻子、兒子們用繩子綁住自己,坐上由白馬拉的車,身著縞服,攜帶皇帝的玉璽、兵符等物,從軹道親自到劉邦營前投降,秦朝滅亡,子嬰在位僅僅四十六天。

子嬰投降後,樊噲曾建議劉邦殺掉子嬰,但是劉邦沒有同意,隻是讓人對他嚴加看管,然而兩個月後,項羽入關,與秦朝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的項羽立即殺死了子嬰,還放火燒毀秦朝宮室,將珍寶美女一並掠去,僅僅走了十五個春秋的大秦帝國就這樣在一片火海中灰飛煙滅。

三、達達令說

大才子賈誼曾在他的名作《過秦論》中寫道,子嬰如有『庸主之才』,也足以退入關中自保。

然而,事實遠非如此,當是時子嬰統治的隻有關中一代,且已無兵可用,通過子嬰誅殺權奸趙高的迅速、果決,就能看出他的膽識與魄力,子嬰絕非平庸之輩,隻是生不逢時。

大秦帝國最不能怪罪的就是子嬰,秦朝的滅亡一部分是因為秦始皇的倒行逆施,另一部分就是秦二世的荒淫享樂。

大秦帝國雖然亡在子嬰手中,但是根本原因卻不在子嬰身上,子嬰已經完全盡了他作為秦王的最大努力,隻能說積重難返的局面讓他『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