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北伐戰爭如果主帥就算是韓信,也可能失敗。
我卻不這樣看,如果主帥是韓信的話,那麼北伐戰爭可能成功。
凡事都是有可能的,我認為,如果韓信領導北伐戰爭,極有可能會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呢?韓信出漢中能夠成功,那我們就非常疑惑了,既然韓信能夠成功,諸葛亮為什麼成功不了?或者說諸葛亮『缺少』什麼?
首先,韓信兵法卓越,而且出兵詭異,愛打敵人一措手不及。
諸葛亮則是穩紮穩打。
首先我們都聽過『背水一戰』和『四面楚歌』這兩場奇特的戰爭吧,這都是韓信帶兵。
還有偷襲占領秦地,都是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韓信可謂是將孫子兵法運用的極為靈活的一個人,同樣,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將項羽耍的團團轉,等到韓信帶領的兵都已經打到敵人的城下了,敵人竟然還不相信,還沒有收到準確消息呢。
對比之下,諸葛亮和呂他可就大不一樣了,北伐戰爭由諸葛亮掛帥,用兵死板,大張旗鼓,生怕別人不知道他要北伐似的,然後別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讓他顯得極為被動。
為了防止兵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後兵馬,糧草各種各樣的準備缺一不可。
這樣做也無可厚非,起碼保障了軍隊的日常所需,考慮到方方面面,這是非常好的。
就算失敗,也沒關系,損失也不會太嚴重的,影響不了以後的戰爭。
有好就有壞,因為太過有序,一切策略都暴露在敵軍眼中,被敵方了解的十分透徹,雖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吧,但這也是非常不好的,沒有險勝的可能,隻能靠實力了,根本不會存在什麼以少勝多的情況。
想要戰勝對方沒有絕對實力根本不太可能。
其次,我們都知道外交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外交不僅是為了和平,更是為了共同發展。
韓信通過外交為自己的戰爭增加助力,為自己贏得戰爭增加很多可能性。
如同在襲擊秦地的時候,通過外交說服其他人一起在背後偷襲項羽,然後自己成功偷襲成功。
而諸葛亮就不一樣了,雖然他在進行北伐戰爭之前,也開展了外交,但是僅僅是想贏得自己國內的平靜,並沒有借助外交國家的力量為自己助力,隻能孤軍奮戰,而且沒有後備力量,十分被動。
有人這時候該為諸葛亮辯解了,諸侯國那麼多,當然能夠很好說服了,但是諸葛亮就不行了啊,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諸葛亮想討伐魏國,東吳也有這個想法啊,這個也是有事實依據的,東吳曾經攻打過魏國的,但是諸葛亮明顯的沒有利用這個事,說服東吳一起加入討魏大軍。
如果成功的話,北伐戰爭極有可能成功的。
第三,就是心態問題了,韓信喜好功勞,打仗的時候用兵特別猛。
然而反觀諸葛亮就不一樣了,他是一個文人,又是一個賢臣,做事情有諸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