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特別愛巡遊天下。《網路歷史》

公元前221年, 秦滅掉了關東六國中的齊國, 從而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國割據混戰的局面, 把秦國數代君主統一中國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秦始皇在統一全國後的第二年, 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親巡天下, 周覽遠方』的活動。

在其稱帝的十一年間, 先後五次巡遊地方, 平均每兩年巡遊一次, 而且最後是死在巡遊途中。

如此高的巡遊頻率在中國古代帝王中是少見的。

秦始皇之所以頻繁地外出巡遊,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 歷史傳統的影響。

先秦時期, 就有最高統治者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巡遊考察的舉動, 並逐步形成了一種制度, 其被稱為巡狩, 或者叫巡幸、巡遊等。

這種行為, 《尚書》《禮記》《孟子》《史記》諸書中均有描述。

最高統治者對地方進行巡視考察, 已成為了帝王政治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秦始皇繼承了前人的這一做法, 並把其發揚光大。

早在消滅六國的過程中, 秦始皇就曾多次巡視被征服的地區。

其二,社會現實的需要。

秦始皇雖然公元前221年最終消滅了關東六國, 建立起一個一統帝國, 但其統治並不穩固。

六國舊貴族對秦王朝剝奪他們的榮華富貴的行為恨之入骨, 他們潛伏於各地, 尋找機會起而反抗。

如,范增就曾對項梁說過這樣的話:『秦滅六國, 楚最無罪。

自懷王入秦不反, 楚人憐之至今。

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也。

’』這反映楚國人對亡國有切齒之恨。

秦滅韓國之後, 張良作為韓國貴族的後裔, 對秦始皇懷有亡國之恨、殺父之仇, 在秦始皇東巡時, 尋找機會對其行刺, 『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 誤中副車』張良的行刺雖以失敗而告終, 但這一舉動反映了六國舊貴族對秦統治的不滿。

正因為舊六國領地存在著濃鬱的不滿情緒, 潛伏著反叛的勢力, 為了對其進行鎮壓抑制, 以便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 從而達到安定天下的目的, 秦始皇不辭辛勞先後四次對六國故地進行巡遊。

所謂封禪, 就是在泰山的山頂設壇祭天謂之『封』, 在泰山下的梁父祭地謂之『禪』。

為了論證秦政權的合法性, 秦始皇在稱帝後, 采用了鄒衍的五德終始理論, 並建立相應的制度, 以此表明秦朝是順應天命取代周朝的。

除了在理論上論證秦政權的合法性外, 尚需在祭祀儀式上向天下表明天子之受命於天。

所謂『易姓而王, 致太平, 必封泰山, 禪梁父, 何?天命以為王, 使理群生, 告太平於天, 報群神之功也』封禪泰山能夠起到受命於天、神化皇權、鞏固帝業的作用, 這就是秦始皇為什麼在東巡時要封禪泰山的原因。

其三,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

秦始皇對自己所擁有的至高權力異常迷戀, 恐懼於生老病死的社會現實, 異想天開地幻想能夠長生不老, 於是就有了求仙與求不死藥的狂熱行為。

早在戰國時期, 燕齊兩地的方士就極力鼓吹神仙學說。

他們宣稱渤海外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山上有用黃金、白銀砌成的宮殿, 仙人們就住在宮殿裡, 他們手中有不死之藥。

方士們自稱利用他們所掌握的方術可以見到神仙, 並從神仙那裡求得不死之藥。

這對當時的各國統治者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尋仙求藥。

秦始皇征服六國後, 對方士們所宣傳的神仙學說深信不疑。

在方士們的蠱惑下, 秦始皇多次東巡, 並在海濱逗留較長的時間, 目的就是求仙遇仙、得到仙藥, 結果仙藥自然難覓蹤影, 他自己卻病死於沙丘平臺。

至死都沒有警醒。

其四,飽覽河山滿足好奇心。

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 滅掉了韓、趙、魏等關東六國, 秦帝國所掌控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比原來增加了四五倍。

面對如此廣袤的土地, 作為它的主人, 秦始皇對其充滿了好奇心, 想親自看一看大好河山最壯麗的地方, 了解一下各地的民情風俗。

由於氣候地帶性規律和地貌因素的影響, 表現出地理景觀的多樣性和地帶性特點, 不同地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地理景觀差異, 這正好滿足了有著好大喜功、果敢剛毅、雄心勃勃性格特征的秦始皇在巡遊中求新求異的心理好奇需求。

在巡遊的過程中, 秦始皇陶醉於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壯麗山川, 以至於流連忘返, 並自豪於作為這山川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