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雖然完成了統一得大業,但是他內心是充滿了對戰爭得厭惡,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為了能建立一個萬世清平的世界,他又必須使用戰爭的手段,以戰爭取消滅戰爭。
為了實現自己的夙願,在祖先留下的豐富的遺產,再加上自己的雄心大志,他網絡了天下的精英,放手使用戰爭的人才,遊刃有餘地使用武力打擊和智力瓦解,相結合地手段,使戰爭地趨勢,完全掌握在自己股掌之間。
在短短的十年間,以順雷不及掩耳之勢,徹底的消滅了六國的勢力,完成了自己的夙願,一統天下,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
在公元前251年,秦昭王逝世,他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即位,這樣秦孝文王的兒子,秦始皇的父親子楚,本名異人,被立為了太子.
趙國由於忌憚秦國強大的勢力,為了表示祝賀,就把9歲的秦始皇和他的母親送回了秦國。
秦始皇在趙國飽受戰爭的苦難,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既是現在從戰爭的難民,突然變成了金枝玉葉,秦始皇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興奮之情。
因為戰爭的摧殘,讓他變得異常的堅毅和冷靜。
公元前250年,秦始皇的爺爺病死,他的父親子楚即位。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的父親子楚也病逝了。
上天似乎很青睞秦始皇,由他的爺爺到傳位於他,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
這樣年僅13歲的秦始皇,就被命運之神無情的推上了秦王的寶座。
過多苦難的磨礪,使得秦始皇變得早熟,而且思考問題也變得更加的慎密。
並且天下發生的戰爭和大事,都逃脫不了他的法眼,,他對戰爭的成敗,都細細加以揣摩。
秦始皇對戰爭的看法,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當他16歲那年,甘羅出使趙國,在年輕甘羅的斡旋之下,很輕易地就得到了趙國河間地5座城池,這讓他更加堅信了自己地想法,戰爭要武鬥和文鬥有效地結合,互為補充,才能起到讓人意想不到地收獲。
在公元前239年,他的弟弟長安君叛變趙國,讓這位年輕有為的21歲的國王感覺到權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秦始皇做事果斷、幹練,從不拖泥帶水,他雷厲風行地鎮壓叛亂,並且把主持朝政大事的呂不韋也罷免了,大權獨攬。
當他清除了身邊的障礙後,秦始皇終於如願以償的走到了歷史的前臺,他對自己能夠實現自己的夙願,又向前成功地邁了一大步,憑著秦始皇對當前局勢的敏感性,他感覺前途是一片的光明和樂觀。
畢竟自秦昭王以後,給他留下了廣袤的土地、強大的軍隊,還有秦國自開創基業以來,形成的各種制度和文化傳統,這些財富在加上秦始皇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獨具的魄力,更重要的是當時東方六國自私腐敗,這更為秦始皇能夠完成統一中國的歷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秦始皇知道,出師要有名,於是他打著『拯救萬民於水火』的這種思想,於是他的戰爭就披上了合理的外衣。
當時的山東六國《是指崤山以東,而今天的山東省指的是太行山以東,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專制的割據的腐朽的勢力,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秦始皇抓住了這難得時機,打著伐無道,誅暴戾的旗號,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始實現自己遠大的戰略和自己的夢想。
他用自己手中的權柄,就像利刃出鞘,閃光奪目。
開始了掃蕩六國的計劃。
秦始皇消滅六國的順序,依舊沿襲了秦昭王時期,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本著由弱到強,從打敗韓國到齊國歸附,秦始皇用了十年時間,便統一了六國。
在掃蕩六國的過程中,五戰趙國、一戰燕國、一戰魏國、二戰楚國、一戰齊國,在15年間,經歷了十次大戰,無數次小戰,終於消滅了六國,實現了秦國先人幾百年的願望。
其實,秦始皇能夠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在於他堅忍不拔的毅力和他戰勝一切的決心,再加上秦國數百年的傳統,天然的地勢形勝,還有強大的軍隊,充足的給養,還有山東六國已經變得慢慢的衰落,而且變得更加腐朽不堪,所以,秦始皇能夠統一六國,已經成為了趨勢,隻是時間上的問題。
中國的統一是必然的趨勢,如果不是秦始皇,或許中國的統一的時間會推遲幾百年,或者幾個世紀,但是歷史的腳步永遠是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