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殺,蕭何和張良都很害怕,為何陳平從容淡定。《網路歷史》

公元前196年,蕭何助呂後將大漢開國功臣韓信斬殺於長樂宮。

劉邦得知消息後,在感嘆韓信命運之餘,加賜蕭何5000戶食邑、另派500兵士作為其衛隊。

為此,蕭何非常高興,如沐春風,每天賓客盈門,縱酒歡慶。

然而正當蕭何飄飄欲仙的時候,一位叫召平的門客卻給他潑了一頭涼水。

召平對蕭何說:『丞相恐怕要大禍臨頭了,皇上已經對您產生猜忌,那500衛兵不過是方便送您‘上路’罷了!』

《蕭何劇照》

蕭何聽完被嚇得渾身直冒冷汗,仔細想來,召平之言確實有道理,因為畢竟自己是韓信的伯樂,如今『千裡馬』獲罪被殺,劉邦沒理由不提防他這個『始作俑者』。

再說,劉邦對自己起疑心也不止一日兩日。

頓悟之後,蕭何不僅馬上將封賞推還劉邦,而且還獻出大筆財物以充車庫軍資。

如此一來,劉邦龍顏大悅,蕭何度過一劫。

相比『後知後覺』的蕭何而言,同樣身為開國功臣的張良可謂是『未雨綢繆』,因為他早已遠離朝堂是非,上山去練了氣功,似乎是參透了韓信的命運結局一樣。

然而讓人費解的是,同為開國功臣的陳平卻似乎沒有從『韓信之死』中感覺到害怕,想必朝臣們大都戰戰兢兢了,而他還一如既往地在劉邦這隻老虎身邊晃悠。

原因為何?難道不怕也落個『兔死狗烹』的下場嗎?

《張良劇照》

有人說陳平不過是個『二流』功臣,還不入劉邦法眼,不值得一動。

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客觀。

因為論功績,陳平雖比不了蕭何為劉邦『看家護院』那麼看上去實在,但絲毫不比張良遜色多少。

因此,平心而論,陳平自然也在劉邦所忌憚之列。

而陳平之所以『明知山有虎,便向虎山行』,並不是不怕,而是有化解之道。

有時候,人的出身很容易決定了這個人一生的價值追求。

陳平既沒張良『五世相韓』的顯赫家世,也不如蕭何坐鎮一方豪強,而是家徒四壁,靠寄養哥哥家為生。

幸運的是,後來娶了一位『五克其夫』的富戶妻子,然後靠著嶽父家慷慨資助,開始結交四方,名氣小成。

秦末大起義爆發後,陳平先投奔了魏王咎,後又投靠項羽。

陳平本想在蓋世英雄項羽那裡大展宏圖,但事與願違,不僅不被重用,而且備受猜忌,甚至性命不保。

因此,陳平又找合適時機投靠了劉邦,並得到重用。

最終,陳平在劉邦那裡混得如魚得水,並助劉邦建立漢朝,榮為開國功臣。

《陳平劇照》

所以,從陳平的人生際遇來看,完全是一介平民逆襲富豪權貴的奮鬥故事,而這個故事也經歷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原來,陳平在投靠劉邦之後,馬上就受到重用,因此不久便過上差奴喚婢、鮮衣怒馬、風光無限的生活。

陳平的迅速躥紅,很快便引起陪劉邦沛縣起兵那幫兄弟們的妒忌。

於是,他們紛紛向劉邦進言,列舉了陳平的種種劣跡,比如『盜嫂授金』等污水一盆接著一盆,紛至沓來,不一而足。

因此,劉邦馬上質問陳平,是否確有此事。

沒想到陳平很坦然地承認『授金』一事,並且說明完全是為劉邦辦事之便,但對『盜嫂』一事隻字不提。

另外,陳平還對劉邦說,是去是留,悉聽尊便。

結果,劉邦對陳平的直率大加贊賞,從此對其更加信任。

不久,陳平便用『反間計』成功離間了范增同項羽的關系,最終使項羽痛失一臂,為日後被劉邦所滅埋下伏筆。

如此,等於陳平用實力向劉邦及眾人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聲望愈加烜赫。

劉邦稱帝後,陳平還為其獻了數條奇計,比如智擒韓信、白登山脫險、立斬樊噲等。

《劉邦劇照》

因此不難看出,陳平在功成名就之後,並沒有像張良一樣及時『隱退』,而選擇迎頭趕上。

何故?因為他明白『進攻就是最好防守』的道理,他要以他的進取精神讓劉邦產生依賴,並時刻感覺他是一個『有用之人』。

如此一來,劉邦自然不會輕易殺掉陳平,相反還重用之,而陳平也不必因功高震主惶惶不可終日。

總結:

古之王朝伊始,開國功臣都會經歷一場『人人自危』的煎熬,因為誰都明白『打天下』與『共天下』是性質不同的兩個概念。

所以,有些人過得殫精竭慮、如履薄冰,有些人則選擇激流勇退,而很少有人如陳平一樣繼續『鉆營』。

其實,這就是體現了陳平的過人之處,及富有智慧的逆境生存能力。

不過,後世對陳平的評價並不高,因為他善使『陰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其實,陳平的處事風格同劉邦很合拍,他們更明白一個『成王敗寇』的道理。

因為歷史不會同性弱者,更不會相信眼淚,弱者隻會被大浪吞噬。

因此,陳平在司馬遷心中地位很高,還將其列入《史記》的『世家』行列,身份也能與蕭、張二位平起平坐。

就個人形象而言,陳平遠沒有上述二位光亮、正面。

但凡事不可求全責備,畢竟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並不類同,而我們確實能從陳平身上看到一種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