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匈奴族王朝,奉劉邦、劉禪為祖宗,迫使漢族首次大規模南遷。《網路歷史》

文|格瓦拉同志

在兩晉百餘年的大亂世當中,匈奴族作為『五胡亂華』的主力之一,曾先後建立過漢趙《前期稱漢,後期稱趙,亦稱前趙》、北涼、胡夏等3個政權,並都在正史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中,作為中國史上第一個匈奴族王朝,漢趙帝國由南匈奴首領劉淵創建,並一度滅亡過晉朝,其功績令人矚目。

那麼,劉淵是如何創建漢趙的?他的帝國最終又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一 草創基業

早在先秦時期,遊牧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便出現在中國史冊當中,並屢屢南下侵犯中原。

秦朝末年,冒頓單於統一匈奴各部族,然後吞並周邊鄰國,從而建立起一個地跨東亞、北亞和中亞的大帝國,其實力之強,使漢朝在建國後的百餘年間都不敢與其爭鋒。

直到漢武帝即位後,匈奴才在漢朝的接連打擊下走向衰弱,並在西漢末年分裂成北匈奴、南匈奴兩部分。

內遷五胡分佈圖

匈奴分裂後,北匈奴繼續占據蒙古高原與中原為敵,結果在東漢中期遭到毀滅性打擊《87-89年》,被迫逃往中亞,200多年後又侵入東歐,從而引發歐洲空前的民族大遷移,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南匈奴則依附於漢朝,起初居住在河套地區,等到曹操執政後,又被劃分為左、右、南、北、中等5大部,分別居住在今天陜、晉、冀3省的北部。

本文主人公劉淵,正是南匈奴左部帥劉豹的長子。

劉淵生於曹魏嘉平三年《251年》,自幼聰慧過人、文武全才,深受宰相王昶等人的賞識。

從曹魏末年到晉惠帝末年《約264-304年》,劉淵一直在洛陽做人質,期間雖然繼承其父的職位,但始終無法回到故鄉。

直到永安元年《304年》,劉淵利用晉朝深陷『八王之亂』的良機,以回到根據地招募軍隊、幫助丞相司馬穎打內戰為借口,才得到後者的允許,回到闊別40年的故鄉。

劉淵創建史上第一個匈奴族王朝-漢趙

然而,劉淵回到南匈奴後卻食言自費,非但沒有率軍援助司馬穎,反而在左國城自立為王,從而建立起中國史上第一個匈奴族王朝,時在永興元年《304年》十一月。

由於匈奴長期與漢朝和親,因此劉淵自認為體內流淌著劉氏皇族的血液,故而將國號確定為漢,史稱漢趙,並建造漢高帝劉邦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而蜀漢後主劉禪也被追謚為孝懷皇帝,以此來彰顯自己是漢室正統。

二 達到巔峰

除了南匈奴外,在西晉建立前後,還有其他4個人數眾多的異族遷居內地,即鮮卑、羯、氐、羌,中原統稱他們為『五胡』。

其中,除鮮卑跟中原保持較為親密的關系外,其他4個民族由於長期遭受殘酷的民族壓迫,都痛恨西晉的統治。

正因如此,劉淵建國稱王後,立刻打出推翻晉朝的旗號,並積極籠絡包括漢族叛軍首領王彌、羯族義軍首領石勒等在內的勢力。

漢趙與其他政權對峙圖

劉淵采取的反晉策略相當奏效,短時間內便攻占並州、冀州大部分郡縣,成為河北地區的統治者。

永嘉二年《308》十月,劉淵正式稱帝,並派皇子劉聰、皇侄劉曜、大將石勒等人進攻西晉的都城洛陽。

然而,由於中原軍民的頑強抵抗,劉淵生前終究未能見證西晉的滅亡。

永嘉四年《310年》八月,劉淵帶著滿腹遺憾離世,太子劉和即位,但幾天後便被弟弟劉聰弒殺,後者隨即自立為帝。

劉聰稱帝後,繼續執行其父生前制定的滅晉國策,多次派劉曜、石勒等人進攻中原,最終在永嘉五年《311年》攻陷洛陽、俘獲晉懷帝,5年後《316年》又攻陷長安、俘獲晉愍帝,正式完成滅亡西晉的目標。

此時,漢趙的實力達到巔峰,疆域包括今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五省之地以及甘肅南部,面積近百萬平方公裡,是當時唯一有能力統一天下的政權。

漢族歷次大規模南遷路線圖

西晉滅亡後的百餘年間,中原陷入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的混戰當中,史稱『五胡亂華』。

為躲避戰亂,河南一帶的漢人逃到今天安徽、江蘇、湖北等省,陜西、山西的漢人則穿過湖北進入洞庭湖流域,其中的一支又遷徙到了江西贛州,而山東和安徽北部的漢人最後進入福建北部。

這便是漢族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被迫南遷,史稱『永嘉南渡』或『衣冠南渡』,人數大約有150萬人。

三 走向滅亡

正所謂『胡虜無百年之運』,漢趙的巔峰期很短,隨即便走向混亂、滅亡。

究其主要原因,無非有兩點:一,漢趙政權的本質是以劉淵父子為核心、各支反晉武裝的松散型大聯盟,一旦完成滅亡晉朝的總目標,或者劉聰的繼承人難以服眾,勢必會導致聯盟解體;二,漢趙皇族之間、皇族與外戚之間內訌不斷,導致元氣大傷,並給『敵對勢力』提供取而代之的良機。

劉聰死後,漢趙及陷入分裂

大變故首先發生在漢趙皇族內部。

東晉太興元年《318年》七月,酒色蝕骨的劉聰病死,荒淫暴虐的太子劉粲即位,但很快便被國丈靳準弒殺,皇位也被篡奪。

靳準弒君篡位後,殺光留在都城平陽的劉姓宗室男女,並派人向東晉稱藩。

劉聰的堂弟劉曜聞訊後舉兵討逆,在途中接受群臣的擁戴而稱帝,時在當年十月。

不久,劉曜平定叛亂,並誅殺靳準全族。

劉曜平定靳準之亂後,將注意力轉移到關隴地區,意在征服氐、羌等民族,消滅西晉殘餘勢力,吞並前涼政權。

為此,劉曜在稱帝後的次年《319年》,便將都城由平陽遷往長安,並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

然而,就在同年,實際控制河北、山東等地的大軍閥石勒,因為長期和劉曜不和,遂在襄國自立為天王,國號也是趙,史稱後趙。

前、後趙對峙形勢圖

石勒僭號稱王後,頻頻派軍進攻前趙,兩趙之間混戰連年,使中原軍民死傷相枕,郡縣化為廢墟。

咸和三年《328年》十二月,劉曜親率大軍討伐後趙,結果洛河以西戰敗被俘,並在次年初遇害。

劉曜死後,後趙大將石虎率軍攻破上邽,將避難於此的前趙太子劉熙及其王侯、公卿、將軍以下3000多人全數殺害。

至此,漢趙帝國徹底覆亡,前後僅存在24年時間。

參考書目

房玄齡《唐》:《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

崔鴻《北魏》:《十六國春秋》, 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

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