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自稱『朕』的原因,被隱藏得太深,難怪會選『皇帝』為尊號。《網路歷史》

統一六國之前,秦始皇自稱是『寡人』,延續了春秋戰國時大諸侯的自稱,即為『寡德之人』,自謙的稱呼,提醒自己德行不夠還要勤勉之意。

除了『寡人』之外,當時諸侯還可以自稱『孤』,也是表示缺少德行,但主要是中小諸侯以此自稱。

在諸侯王之上,周天子的自稱叫『予一人』或『餘一人』,表示四海之內僅此一人之意,低調奢華有內涵的一個自稱。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自認功績超過歷代君王,又說『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於是要求各種稱號有所改變。

按照這個邏輯,秦始皇選為自稱的『朕』,必然要比『予一人』更能表現成功,更能表現他的功績。

那麼,秦始皇選擇『朕』為自稱,背後到底有何深意?

所謂『朕』,就是『我』,先秦時期成年男子不分貴賤,皆可稱之。

不過,朕字本義大概與『我』無關,詳見下述,看看能否在文字上找到秦始皇以此自稱的原因。

朕字始於甲骨文,春秋之前字形沒有什麼變化,左邊為『舟』,右邊為『雙手持細木棍』,合起來猶如雙手持細木棍在填塞舟的縫隙,小篆由『舟與灷《zhuàn,火種》』組成,可能表示嵌入舟縫的材料需要火去加熱或熔化。

不過,朕字本義能否可以解讀為填補舟之裂縫,如今也不能肯定,因為戰國秦漢時偶爾用朕字為裂縫之義。

但除了裂縫之義,目前也沒有其他更有說服力的解讀,因此隻能姑且信之。

《下圖,小篆朕字,甲骨文朕字的右上為一根木棍》

在朕字演化史中,小篆朕字由『舟與灷』組成,而『舟』與水有關,『灷』與火有關。

秦始皇相信『五德始終說』,周朝是火德,秦人是水德,水滅火代表順應天意,舟船與水有關,代表的是水德。

由於『水德尚黑』,因此秦人服飾,秦始皇的衣服等,都以黑為主色調。

『灷』代表火種,而上古時代掌握火種就意味著掌握權力,因此『灷』有權力之含義。

當『舟與灷』合起來之後,既能顯示秦國水德,又能表示掌握權力,故而有認為秦始皇以此自稱。

但筆者認為,之前『朕』誰都可以用,強行從文字角度賦予水德與權力之新意,還是體現不出尊貴,故而這種解讀似乎比較勉強,說服力不夠充分,而且『朕』的本義究竟是什麼,如今也沒有更有說服力的證據,在此基礎上的解讀就更勉強了。

因此,秦始皇以『朕』自稱,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值得一提的是,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國次》提到『人強朕天,慎辟勿當。

天反朕人,因與俱行』,其中『朕』通『勝』,勝出、超過之意,似乎更符合秦始皇的追求,也比『舟與灷』的解讀更合理,但『朕』通『勝』的相關資料不足,難以判斷『勝出』是不是秦始皇如此自稱的原因。

秦始皇選擇『朕』的自稱之餘,還選擇了『皇帝』尊號,因此欲要揭開選擇『朕』的秘密,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秦始皇選擇『皇帝』稱號的原因,由此了解當時秦始皇的心態。

當時,李斯《上圖,劇照》等認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於是建議尊號為『泰皇』,但秦始皇最終采用上古『帝』位號,以『皇帝』稱之。

於是,夏朝稱後,商朝稱王,周朝稱天子,秦朝稱皇帝。

那麼,『皇與帝』到底是什麼意思,秦始皇如此選擇有何深意呢?

皇字最遲始於商代,本義無法考證,或為火炬,或為火光,或為『日與土』代表的大,或為祭祀時的王冠,但商周都用做形容詞,與『大』的意義相關,又含有高貴之意,莊嚴、偉大。

帝字最遲也始於商代,本義也無法考證,或為花形,或為架木祭祀《見上圖》等,但商王『生前為王,死後為帝』,周代帝字既可指掌握大權之人,又可指大賢德、大功德之人。

其中,歷代商王去世之後為帝,而帝為天神,即將商朝與天神捆綁了起來,由此取得政權合法性,變成了反商就是反天,周人為了證明自身政權合法性,於是就削弱『帝』的神性與權力,將『帝』之往賢德功德方面解釋。

因此,秦始皇選擇的『皇帝』,直白一點說叫『大帝』,即『大賢德、大功德之人』或『掌握大權之人』。

秦始皇采用上古『帝』位號,而當時儒家對五帝賢德的解讀更占主流,因此秦始皇選擇『皇帝』為尊號,內心追求的更應該是『大賢德、大功德之人』,瑯琊刻石可以更進一步證實。

秦始皇巡遊時,途徑山東青島黃島區瑯琊鎮時,曾命人刻下一篇頌詩,史稱『瑯琊刻石』《見上圖》,其中秦始皇刻寫的部分又被稱為『始皇頌詩』。

『始皇頌詩』的最後一句做了總結:『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

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

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於金石,以為表經』

由此不難看到,秦始皇的志向是『天下和平』,尊號大成的原因是『體道行德』,另外又寫到『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等。

因此,將秦始皇的心態理解為『霸氣』,無疑並不妥當,而真實的態度應該是『體道行德』,志向是追求『天下和平』,以結束無休止的戰爭,讓天下百姓能夠安定。

鑒於秦始皇的志向追求,筆者認為秦始皇以『朕』自稱,理應也與此密切相關,即:秦始皇將一個百姓都可以使用過的自稱——朕,轉化為皇帝的獨有自稱,象征著他代表天下萬民。

顯然,『朕』之稱呼顯然要比『予一人』更為高級更有內涵。

當然,由於『朕』可能還含有水德、火種《權力》之意等,所以綜合考慮之下,秦始皇不選其他『吾』、『我』等,而是選擇『朕』。

因此,『皇帝』代表『大德之人』,『朕』是『萬民代表』,合起來就是『代表萬民的大德之人』。

商王自稱天神代言人,周王自稱天的長子、代天管理天的子民,秦始皇一統宇內之後,想必是以此確立政權的合法性。

參考資料:《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