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與劉邦、劉秀同樣白手起家,為何隻有他不能一統天下?《網路歷史》

劉備、劉邦、劉秀都是白手起家,經艱苦打拼,都擁有爭天下的實力,但最後隻有劉邦、劉秀成功,劉備卻失敗了。

若要探究劉備失敗的原因,應先了解劉邦、劉秀為何能奪天下?

劉邦能奪取天下主要靠這兩點:一是善用人;二是夠狠。

他曾坦言,他之所以能取天下,是因他能用子房、蕭何、韓信這三個比他更厲害的人。

當然若他隻知用人而無不擇手段的狠勁,恐怕也難成事。

這一點,從他兵敗彭城逃跑時因怕楚兵追上竟將『二子』推下車即可見一斑,為保命不惜棄子命,如此狠絕,也難怪有婦人之仁的項羽爭不過他了。

劉秀能得天下,靠的則是他的大忍、大智、大勇、大仁。

大忍,是指他率反王莽的義軍取得昆陽大捷時,兄長卻被義軍首領更始帝冤殺,他為了反莽大局,不但不興師問罪,反隻身去向更始帝謝罪,他的隱忍使他得以保全自身和家族。

大智,是指他善計謀、會用兵,打仗總能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從無敗績。

大勇,是指更始帝在王莽被滅遷都洛陽後,為借刀殺人,讓他孤身出撫有眾多武裝割據的不聽號令的河北,他不但毫不退縮,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借機擁兵自立,最後與更始帝分庭抗禮。

大仁,是指他在出撫河北時施仁政、佈仁德,收服人心,致使主動『歸附者日眾』,很快就有了起家的班底,且每打下一個地盤,均善待百姓、降兵,甚至對與他爭戰的對手也以仁義之心相待,因而成功收服銅馬軍、赤眉軍等,迅速完成了統一大業。

比照劉備,從被他幾乎敗光家底的夷陵之戰,便可知他不可能統一天下。

據《三國志·蜀書·法正傳》記載:『先主既即尊號,將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

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

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

為報私仇,不聽謀臣諸將勸阻,一意孤行,親率『諸軍』伐吳,有那麼多能臣名將不用,自己披掛上陣,說明他不善用人,且無自知之明,不知自己幾斤幾兩。

三國爭雄,魏得天時;吳占地利;蜀靠人和。

劉備主要是以仁義立足,但從夷陵之戰看,他的仁義,隻是小仁小義。

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匡復漢室是大義,蜀的大局應是盟吳抗魏,而他為全兄弟之義卻置大局、大義不顧,且他為報一人之仇卻不惜犧牲數十萬將士性命,說明他隻有個人之小仁,卻無王者之大仁。

由此可見,劉備剛愎自用,意氣用事,既無劉邦知人、識人、用人之明,又無劉秀的大仁、大忍、大智、大勇,顯然並不具備一個真正的王者的胸懷和素質。

有奪天下之志,卻無奪天下之能,且失了人和,天命不就,他又憑什麼去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