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位者篡位的力量根基,來自前朝的給予,而不是自己的白手起家。
比較典型的,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前是後周臣子,官位殿前都點檢,兵變後帶著原來後周的兵來逼迫官員。
不過宋朝比較仁慈,對後周皇室還算不錯,沒有趕盡殺絕。
而且宋朝皇室對自己篡位是承認的,比如秦檜可以對趙構說『太祖龍興之前,也是個忠臣』這種話。
王莽篡漢,之前是漢朝臣子,篡位的基礎是漢朝不停的封賞。
朱棣篡權,打天下的時候一直是王爺的身份,朱允炆還說不要傷害我的叔叔,朱棣進城還有身份去祭拜朱元璋。
其次,曹丕也算四世三公,世代食漢祿,漢朝廷也沒欠他們什麼,他們也從出生起就是漢朝百姓,漢天子就是他們的君主,篡這個字就算用在下輩對上輩的搶奪行為上的,而且曹家一開始說的是要復興大漢,也完全是自願的,最遭人唾棄的是他篡位還不是靠實力,是耍陰招得來的,最後就是曹丕在別的方面的口碑也不好,會減分,自然就會被說是篡漢了。
再者,劉邦是戰國生人,秦乃滅其祖國之敵。
然秦威武,不得已屈之,後革命數十年終漢旗代秦,復歸分封。
曹丕自祖宗數代起便久食漢祿,位極人臣卻不思鞠躬盡瘁報答漢恩,隻曉投機取巧效仿新莽,高下立判。
劉邦、項羽相繼入關宣告了秦朝的滅亡,然後是項羽稱‘霸王’,分封諸侯,然後才是項羽滅亡,漢朝建立。
所以客觀事實上是這樣的『嬴秦→項楚→劉漢』,這樣一個時間線。
篡漢的核心在於一個篡字,要滿足這個篡字,你得是前面一個王朝的官僚貴族、受益者,你不是通過底層革命起來了,而是利用王朝內部矛盾奪取權力的。
劉邦那是赤裸裸的底層小吏,屬於作亂,不是篡奪。
曹操相當於劉邦殺了楚懷王。
而劉邦相當於漢末的張角。
至於不煩項羽是因為項羽一生就是一個莽夫人設年輕氣盛,也沒天天喊效忠楚懷王,而且本身就是楚國王族親戚。
而曹操喊了一輩子漢室,最後還逼死了荀彧。
曹丕算篡位,而劉邦非體制內核心既得利益者,不算篡位。
歸類為權臣篡位的,中國皇帝的制度史上主要有這些:王莽篡西漢,曹氏篡東漢,司馬氏篡曹魏,劉裕篡東晉,蕭道成篡劉宋,蕭衍篡南齊,陳霸先篡南梁,高氏篡東魏,宇文氏篡西魏,楊堅篡北周,朱溫篡唐,石敬瑭篡後唐,郭威篡後漢,趙匡胤篡後周。
在趙宋之後,再沒有出現異姓權臣篡位的成功例子,深層原因是秦制君主專項制度與官僚體系的進一步深化、儒學在宋明理學階段的新演進。
秦是暴秦,而漢卻是強漢。
像秦始皇那種殘民以逞的暴君成就的功業越偉大老百姓就越是死傷慘重,受的苦難就越多。
反秦是天生正義,任何一個民眾起來反抗都是對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篡。
而漢朝政府就是在曹丕的時代在士民心中也還是有很高威望的,而且很多人覺得你曹家在漢朝當了怎麼多代的官,享有了這麼多好處居然還篡奪皇位,實在是不講究。
最後,就個人觀點來看,首先,秦令天下人都不爽,各自奮起搶奪對天下的控制,大家都搶,自己搶到,而別人沒搶到就是自己實力不行,自認倒黴,劉邦成為勝利者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各種說明自己政事的權力的合法性,而漢朝後期,大家當時還是對長期的漢政事的權力很認可,奪取權力的大多是漢朝有頭有臉的代表,實屬自己內部矛盾,為了奪取權利,就以皇帝為最大資本,曹丕不屬於漢朝血緣的關系,大家不認可,隻不過是借漢的名義來證實曹丕政事的權力不合法性,實質上說他的政事的權力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