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蒙恬,豐功偉績下難逃一死。《網路歷史》

司馬遷在《史記》裡專門為蒙恬寫了列傳,卻沒有為他的祖父和父親專門寫列傳。

但是如果要論起戰功的話,蒙恬的戰功是無法和他的父親以及祖父相比的。

因為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蒙恬並沒有做出什麼貢獻。

那麼是什麼讓蒙恬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裡,又讓司馬懿前專門為他做了列傳呢?蒙恬能夠永垂青史,主要是因為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後,匈奴作亂,秦始皇派蒙恬和匈奴作戰,這才給了蒙恬一個名留青史的機會。

但是,秦始皇派蒙恬去擊退匈奴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匈奴對中原地區的騷擾和侵犯,而是因為迷信。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公元215年的時候,有一個叫盧生的燕國人向秦始皇進獻了一本圖書,這本書上說:『亡秦者,胡也』,也就是說最終會是匈奴滅亡了秦國。

秦始皇是一個相當迷信的人,從他相信那些方士能夠為他尋得長生不老之藥就能夠看出來。

又或者他也知道自己的統治手段比較殘暴,而且那個時候的秦始皇已經不算是很年輕了。

於是就給了蒙恬三十萬大軍,讓他和匈奴作戰。

而蒙恬也沒有辜負秦始皇的期望,順利的收復了被匈奴侵占的黃河以南地區,成功地打敗了匈奴。

為了能夠完成秦始皇的托付,蒙恬在邊關鎮守抗擊匈奴,一呆就是十幾年。

除了抗擊匈奴以外,也還有另外一個傳說,那就是過去古代書寫用的毛筆,就是蒙恬發明的。

當然這個隻是傳說,真實性有待考證。

蒙恬的出身和功勛

蒙恬的家庭背景是很好的,武將世家。

雖然蒙家的祖上是齊國,但是蒙恬的祖父和父親都在秦國做官,而且都是赫赫有名的將軍,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時,二人都為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蒙氏家族的地位和榮耀,在秦國很少有家族能夠和其比肩。

這樣顯赫的家庭,為蒙恬以後的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蒙恬的祖父,在秦昭公還在位的時候,就已經是上卿了。

並且多次被秦昭公封將軍,領兵替他征戰別國。

先是領兵征戰韓國,先是拿下了成皋、滎陽等地,並將其設置為三川郡,而後又占領了韓國的13座城池。

隨後又攻打了趙國,先占領了太原,隨後又拿下了趙國的37座城池,將其設立為已經攻占下的太原的郡。

在攻打魏國的時候遭遇了一次失敗,因為在進攻魏國的時候,遭遇了來自魏國,韓國,楚國,趙國和衛國五個國家的聯合對抗。

蒙恬的祖父很是不甘心,等到信陵君去世的時候趁機再次攻打魏國,占領了長平等地,一共侵占了20座城池,一雪前恥,報了上次的仇。

而蒙恬的父親,雖然不如他的祖父,但是也非常厲害。

他率領士兵攻打齊國,占領了九座城池。

和王翦一起攻打楚國,活捉了楚王,並最終滅掉了楚國。

而且還殺掉了楚國的大將項燕。

項燕是什麼人呢?他是項羽叔叔的父親。

而也就是在進攻楚國的時候,蒙恬才開始在人們的視野中出現。

由於蒙恬出身武將世家,父親和祖父又是有名的將軍,因此秦始皇便讓蒙恬跟在王翦的兒子王賁身邊一起去攻打齊國。

沒想到二人直接就活捉了齊王並滅掉了齊國,蒙恬因此而入了秦始皇的眼,被封為內史。

前面也說過了,蒙恬之所以名垂千古主要是因為他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所做的貢獻。

為了抗擊匈奴,他鎮守邊關十幾年,並且為了保護中原地區不被匈奴所侵犯,他還采取了相關的措施。

首先,以黃河為天然屏障,沿著黃河修建了44座城,並且派兵駐紮。

另外一個舉措,就是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修建了萬裡長城。

還有一個舉措,就是蒙恬修建了一條從咸陽到九原的,長一千多公裡的『高速公路』。

為什麼修建這樣一條路呢?一方面是為了方便秦始皇出行,另一方面是為了方便秦國向周邊增兵。

同時,這也促進了北方的經濟與文化的交流。

而蒙恬,也正是因為蒙恬抗擊匈奴的功勞,才會被司馬遷記入《史記》之中,並專門為他作了一個列傳。

不過按照我個人觀點來看,其實蒙恬的父親與祖父也是有資格被專門作列傳的,可能這就是由於漢朝對於抗擊匈奴的重視吧。

秦始皇對蒙恬可以說是相當信任

秦始皇這個人,多疑,猜忌心重,這樣的皇帝是很難有非常信任的臣子的,蒙恬就是這個例外。

由何可以證明。

首先,秦始皇派了三十萬大軍給了蒙恬,並且讓他統領了十多年,一直在邊關抗擊匈奴。

而蒙恬的弟弟蒙毅,《史記·蒙恬列傳》中記載:

『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禦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

一個在外領軍征戰,一個在內被皇帝重用,這樣的人是極其容易被君王忌憚的。

但是秦始皇如此的做法充分表明了他對蒙恬的信任。

第二點,秦始皇在咸陽處死了四百多名儒生,他的兒子扶蘇不認同他的這種做法,多次向秦始皇進言表示反對,結果最終惹怒了秦始皇,將他罰去給蒙恬做監軍。

未來的帝位繼承人 去給自己的臣下做監軍,難道不是為了監視蒙恬,是對他不信任的表現嗎?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這正體現了秦始皇對蒙恬是信任的。

讓扶蘇給蒙恬當監軍,並不是為了監視他,而是讓蒙恬教導他,鍛煉他。

軍隊,是最能鍛煉一個人意志力的地方,在軍隊裡,扶蘇可以學到很多以前不曾接觸到的東西。

而且,蒙恬手裡握著兵權,扶蘇與他關系越親密,對於扶蘇就越有利。

如果不是對蒙恬非常信任的話,怎麼會放心把扶蘇交給他培養呢?而且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在秦始皇病重期間,『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這幾乎就可以看作是托孤了。

秦始皇為什麼對蒙恬會如此信任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就是蒙氏從蒙恬的祖父開始就對秦一直是忠心耿耿,蒙氏一族可是說是秦國的開國功臣了。

第二就是雖然得到重用,手上也握有權力,但是蒙恬和他的弟弟從來不居功自傲,對秦始皇忠誠無比。

最後一點,那就是蒙恬這個人,並不隻是一介武夫而已,他還相當的有謀略。

對於蒙恬,趙高的評價是,才智,手段,能力,聲望都不是李斯所能夠與之相比的,這個評價得到了李斯本人的認同。

而且在胡亥和趙高等人奪取政權之後,立刻就下假詔賜死扶蘇和蒙恬。

扶蘇在接到賜死的詔書的時候,連懷疑都沒有懷疑過,根本就沒有想一想,對自己這麼疼愛器重的父親怎麼可能賜死自己,隻是哭著鬧著要立刻自殺蒙恬的反應則要快得多,幾乎是在第一時間他就感覺到了其中有貓膩,於是立刻攔住了要自殺的扶蘇,告訴他這份賜死詔書有很大可能性是假的。

先鑒定了詔書的真假,再自盡不遲。

並且他並不是無端的猜測,而是根據事實做出的精準判斷:『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這說明秦始皇對扶蘇非常重視,一直也都是按照繼承人的模式來培養他的。

既然扶蘇是秦始皇心目中的繼承人,那麼秦始皇怎麼可能會在自己去世之前就要賜死扶蘇?

如果蒙恬隻是一個隻知道舞刀弄槍的蠻夫,哪裡能夠立刻做出這精準的判斷呢?一切精準的判斷都來自於平時的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分析。

那麼蒙恬的這種智慧和聰穎是天生的嗎?顯然不是,是和很多聰明的人一樣後天培養出來的。

蒙恬出身於武將世家,這樣的家族對於如何培養優秀的後代,自然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和方法。

而這樣家族出來的孩子,自小所受到的教育也要比別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要優秀很多。

總結:

雖然蒙氏家族可稱作是秦國的開國功臣,但是就仿佛是定律一樣 開國功臣都逃不脫悲慘的命運,蒙恬以及他的整個家族都不得善終。

蒙氏家族之所以遭到這樣的慘烈對待,主要是因為趙高的報復和胡亥對自己地位的鞏固。

胡亥對蒙家忌憚,除之才能後快是因為胡亥的皇位本來就不是通過正當的手段得來的。

因為蒙恬的手上掌握著軍隊,一旦他要為扶蘇奪位,這對於胡亥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

至於趙高,他對蒙家人真可謂是恨之入骨,胡亥扶持趙高上位的時候,趙高差一點就被蒙恬的弟弟蒙毅給殺了,這讓趙高對蒙家人怨恨不已,一直在找機會想要報復回去。

胡亥的奪權正好給了趙高這個機會,在說服李斯的時候,趙高用的就是李斯各種不如蒙恬的這一套說辭。

雖然李斯嘴上承認,但是心裡肯定會非常不高興的,如果能給他這個機會,把這個比自己各方面都強的人給打敗,那麼李斯自然是願意的。

所以李斯最終還是幫了胡亥。

並且在扶蘇自殺之後,蒙恬對於胡亥已經沒有了威脅,胡亥原本是想要放過蒙恬的。

但是趙高對此表現出了極其強烈的反對。

再加上胡亥對活著的蒙恬原本也就非常忌憚,有哪一個皇帝對不忠於自己,又手握重兵的臣子不心生畏懼呢?所以趙高一反對,胡亥也就立刻改了放過蒙恬的想法。

可以說,蒙恬的死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像他這樣的臣子,有這樣的結局幾乎是一個歷史的必然。

隻是可惜了整個蒙氏家族都成為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蒙毅被胡亥下令斬殺,蒙恬被迫服毒自盡,蒙氏家族的其他人全部都被殺死,蒙氏一族遭到了滅門的慘禍。

縱觀整個歷史,有蒙恬和蒙氏家族這樣類似遭遇的忠臣良將非常多。

對於統治者來講,他們最重要的就是手裡的權力,為了這些權利,什麼都可以犧牲,什麼都可以放棄,只要他們認為有一絲一毫的可能性會危及到他們手中權力的穩定,這些不安穩因素就要立刻被除掉,不擇一切手段。

於他們來講,不過是區區幾條人命而已,算不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