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韓信在中國歷史上的名氣很大,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一位軍事奇才。
但一代奇才沒有戰死沙場,卻被一群宮女用竹簽子捅死,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韓信雖已走遠,但是他留給我們的絕不僅僅隻是軍事上的財富,在文化上,他也是一位重度參與者。
他從一個無名小卒到一代功臣,再到被呂後誅殺,一生當中,他似乎與成語結下了不解之緣。
所以,後世除了稱他為『兵仙』外,還給他起了一系列的綽號,比如行走的成語制造機、中華成語大王等。
那麼他的一生果真與成語有如此多的交集嗎?
我們先從他的出身說起。
從一飯千金到國士無雙
韓信的少年時代,一個字足以概括,就是窮。
窮到什麼程度呢?
沒飯吃。
於是就常到亭長家蹭飯,時間一長,亭長之妻就有意見了。
後來有次韓信去吃飯,亭長妻故意『晨炊蓐食』,結果韓信因此而沒飯吃。
多年後韓信回鄉,見到亭長時,對他說『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但即便飯都吃不起,他的派頭還是十足的。
但凡出個門,刀劍是必須佩戴的,吃不起飯還端著架子,一副落魄貴族子弟形象,正是所謂的貧窮貴公子。
在古代社會,佩戴刀劍,本就是貴族特權,莫非韓信的祖上是貴族?
這也不是沒有可能,不然為何在他身上總是流露出貴族社會的流風餘韻?
堂堂男子漢,就是不喜歡幹活,成天遊手好閑,到處晃。
淮陰是水鄉,多河流湖泊,他經常到城外釣魚。
後來有清人沈菊莊寫了一首詩:《韓淮陰釣竿歌》,其中有『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還憶否?
』,『一竿之微』說得就是韓信垂釣的事情。
河邊常有年長的婦人洗絲綿,被稱為『漂母』。
有些年長的漂母看著他可憐,有時便分些飯食與他。
其中有一位漂母一連數十天分食給他,韓信很感動,就對她說:『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你』
結果漂母反嗆他:『你一男子不能自食其力,我分口飯給你,無非是可憐你,哪還想過要你報答的事情!』
韓信無語,但據《史記》記載,韓信被封楚王後,確實報答了那位漂母,『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於是就產生了『一飯千金』這個成語。
韓信吃不起飯,就經常到別人家裡吃白食,在我們看來,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但在戰國及秦漢時代,『從人寄食』是士人依附貴族一種生活方式,比如戰國四公子都豢養眾多門客,到秦漢之際,遊俠文化也很流行,比如劉邦和他的兄弟們就經常到他嫂子家的吃白喝,都是一種寄食之風。
但韓信不比劉邦,他沒有什麼兄弟,就孤獨一人來去自如,所以才經常在大街上被人欺負。
一次,他在大街就被一個屠夫少年攔住了,說他整日戴著佩劍,好像整得自己很厲害的樣子,你敢拿劍刺我,就算你厲害,要是不敢,就從我褲襠底下爬過去。
韓信乖乖地受了這『胯下之辱』,這個成語也誕生了。
當了楚王的韓信也曾再次見到過那位『少年』,不過他不是為了報仇,而是給了他一份工作,任命他為中尉,專管捕捉盜賊的事情。
韓信的生活雖然過得不盡如人意,但他這人還特別喜歡讀兵書,而且還有著鴻鵠之志,周圍人沒人理解他。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爆發後,恰逢項梁的反秦義軍渡過淮河,進攻下邳。
韓信聽說後,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他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項梁的軍隊。
項梁死後,他又歸入了項羽帳下,後來雖然有機會做了一個小小的郎中,算是有機會接近項羽了,但他的多次提儀都被項羽拒絕。
在對項羽的認識多了以後,他也對項羽做出了評價,認為項羽這個人好『匹夫之勇』,又時常體現出『婦人之仁』,不可為王。
於是他另謀出路,又投奔到了漢王劉邦麾下。
跟隨劉邦到了南鄭《陜西漢中南鄭縣》,不過他依舊是一名默默無名的小官,鬱悶之餘,與人縱酒鬧事差點被殺,還好被夏侯嬰救下,之後推薦給了劉邦。
劉邦仍舊沒重用他,也隻是給了他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就是掌管軍糧的官,韓信大失所望。
他覺得自己明明是一匹千裡馬,為什麼就是遇不到自己的伯樂呢?
這不伯樂馬上駕到!
在等待機遇的前提下,眼前的工作還是要幹好。
韓信當了糧官後,發現漢中氣候濕熱,糧倉大,糧食放久容易壞。
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命令倉庫前門進糧,後門出糧,這樣既節省人力,糧食又不容易壞,由此產生了『推陳出新』這個成語。
蕭何聽說這件事後,對韓信產生了興趣,於是就找他來談話,就這樣經過幾次交談之後,蕭何認為韓信是個將才,不禁感嘆『國士無雙,國士無雙!』,這個成語也誕生了。
後來經過『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劉邦終於將韓信拜為大將軍,後人將拜將儀式演繹出了『築壇拜將』這個成語。
從此,韓信開啟了他在秦漢時代的風雲演繹。
從傳檄而定到功高震主
韓信拜為大將後,向劉邦指出了項羽所犯下的四個重大錯誤,即:
失去地利,項羽放棄了關中的地理優勢;
失去人和,違背與義帝的約定,大封諸侯,又分配不均,勢必導致人心不穩;
路線錯誤,他把義帝放逐,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失去民意基礎,軍紀廢弛,侵害百姓利益,不得民心。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很快就要走下坡路了,而劉邦需要做的就是反其道而行,抓住項羽放逐義帝的錯誤,高舉正義之旗東征,安撫百姓,按勞封賞,就一定能贏得天下人心!
至於如何打開眼下的局面,韓信提出『攻取關中』。
一來劉邦依照諸侯約定,本應做關中王;二來項羽分封的三個關中王,由於是秦舊將,暴戾無比,關中百姓十分記恨他們。
但劉邦當初入關中時,與百姓約法三章,關中百姓對他印象極好。
所以,只要劉邦東征,三秦大地即可『傳檄而定』也,又一成語誕生。
在攻取關中時,韓信又獻了一計。
劉邦來南鄭時,曾燒毀了途中棧道。
如果要攻取關中就隻能再修好它。
於是,劉邦派樊噲領兵一萬加班加點的重修棧道,但是由於工程浩大,要修好至少需三年。
劉邦怒下令,要求一年內必須完工。
於是,一項聲勢浩大的工程開始了。
就在樊噲『明修棧道』的同時,劉邦與韓信領著主力,星夜兼程已抄小路去襲擊陳倉了,陳倉是陜南通往關中平原的咽喉要道,最後,漢軍占領了陳倉,『暗度陳倉』成功誕生。
之後,劉邦與韓信兵分兩路,劉邦東征彭城,留下韓信攻打廢丘。
韓信拿下了廢丘,漢軍平定三秦,而劉邦卻遭遇了彭城慘敗。
彭城之戰,劉邦雖然敗了,但項羽也沒有抓住機會滅了他,由此劉邦得以重振旗鼓再戰。
公元前204年,劉邦派韓信、張耳率兵攻打趙國,兵進井陘口。
趙王手下有一位謀士叫李左車,他向趙王建議,說可以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遠征沒有後援,就隻能撤走了。
但主帥成安君沒聽,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心中竊喜。
他馬上命令部隊在離井陘口三十裡的地方安營,到了夜半,他先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看到趙軍都離開營地時,迅速沖入趙軍營地,並將趙軍的旗幟全換上漢軍的旗號。
同時,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列陣,以此引誘趙軍。
至天明時分,韓信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
交戰一會兒,漢軍便假意戰敗退回水邊陣地,趙軍馬上傾巢出動追擊漢軍。
背水邊列陣的將士,因為沒有退路,個個都很英勇,雙方隨即展開一場拉鋸戰。
就在雙方激戰時,韓信先頭派出的兩千輕騎已經把趙營的軍旗全換成了漢軍旗,由此產生『拔旗易幟』這個成語。
趙軍一看一時半會兒拿不下漢軍,就想回撤,結果回頭一看,漢旗飄飄,他們以為漢軍俘虜了趙王,軍隊一下子就散了,最後漢軍斬了成安君,活捉了趙王。
這就是韓信的井陘口之戰,這一戰也被演化為成語『背水一戰』。
戰後,將士們好奇地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背靠山,他為何要列陣靠水呢?
韓信說,兵法上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
有退路的地方,士兵是不會奮力激戰的』,由此而引申出『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一成語故事。
韓信在一連平定魏、趙、燕、齊之後,他覺得自己有些資本了,於是就派人和劉邦說,他要當齊王。
劉邦聽後,氣得直跳腳,破口大罵韓信,這分明就是在挾制他!
當時劉邦在廣武與項羽艱難對峙,不久前還中了一箭,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盼著韓信打開局面,沒想到,關鍵時刻,他來這一套,劉邦怎能不生氣呢?
但最終為了防止生變,劉邦還是封了韓信為齊王。
韓信大敗齊楚聯軍占領齊國,徹底改變了楚漢爭霸的局面,歷史的天平開始向劉邦傾斜。
楚軍丟失了在滎陽地區的正面戰場,並由此造成了彭城地區的空虛。
項羽深感危機,擔心韓信一舉攻克彭城。
於是一向高傲自負的項羽,隻好派人前往齊國,勸說韓信在楚漢之間保持中立。
前去勸說的人叫蒯通,他向韓信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提案。
蒯通說,劉邦言而無信,就是個貪婪的無賴,他一心想吞並天下,你別看你現在是齊王,這是因為還有項王在,一旦項王被滅了,你別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他就會放過你!『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其中的『金石之交』、『人心難測』被演繹為成語。
蒯通還說,韓信你的功勞無二於天下,屬於『略不世出』者也,他聽說勇蓋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以你韓信如今的功勞,已戴震主之威,《成語:『功高震主』》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所以,對你最好的歸宿,就是自立為王。
但韓信沒聽勸,他認為劉邦待他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倍義乎!由此誕生了『解衣推食』、『鄉利倍義』。
蒯通『輸肝膽,效愚計』,韓信最終沒有采納,倒是由此產生了成語『肝膽相照』。
韓信放棄了三分天下的提議,最終導致了項羽的敗亡。
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圍於垓下,後人由此推出了『十面埋伏』這個成語,最終項羽在『四面楚歌』中,自刎烏江。
劉邦終於贏了天下,但韓信的危機也來了。
之後他的齊王也沒了,改封為楚王,失去地大、兵強、民富的齊國,韓信開始一步步走入劉邦給他設好的圈套。
韓信精於謀略,諳熟兵法,為劉邦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西漢至少一半的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
但是他這人說到底也隻限於軍事家,離政治家差了一個天地。
當初他說項羽婦人之仁,其實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公元前201年,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
劉邦緊急開會商討對策,群臣大多建議硬幹,隻有陳平問了劉邦三個問題:
陳平:韓信被告發謀反,這件事還有誰知道嗎?
劉邦:沒有
陳平:那韓信知道嗎?
劉邦:他也不知道
陳平:那麼陛下的軍隊與楚王之軍相比,誰更厲害呢?
劉邦:那當然是楚軍厲害了
陳平:陛下的將領,有誰在用兵上能比過韓信?
劉邦:一個也比不過
陳平:我們的軍隊不如楚軍,將領的才能也不及韓信,如果冒然發兵,反而會引發韓信起兵反抗,這麼做是很危險的。
劉邦:那你說該麼辦?
陳平說:南方有個雲夢澤,陛下假意巡遊雲夢,在陳縣會見諸侯,韓信聽說您出遊,他肯定會到郊外迎接,到那時,一個大力士就能搞定他了。
陳平的這一番說法,後來被演繹為成語『偽遊雲夢”。
韓信被這個成語抓了之後,韓信不禁感嘆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當亨!』,由此誕生了『鳥盡弓藏』這一成語。
但是後來由於證據不足,劉邦隻好又放了他,將其降為淮陰侯,並把他軟禁於京城。
韓信在京中整天悶悶不樂,長期假裝有病不上朝。
後來將韓信的這一狀況也演化成了『居常鞅鞅 』這一成語。
有一次,劉邦故意問韓信:你看我能統率多少兵馬?
韓信答:你隻能統兵十萬。
劉邦反問韓信:那麼,你能帶多少呢?
韓信很自豪地說:多少兵我都能帶,多多益善。
劉邦嘲笑他說:那你本事那麼大,還不是為我所擒?
韓信坦然地說:你雖不能帶兵,但你善於禦將,這是我為你所擒的原因。
這是天意,並非你能力所及。
劉邦聽了笑而不語,從此,他更加不敢信任韓信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到鐘室之禍
公元前197年,陳豨謀反,此事牽連到了韓信,而且使他最終未能逃脫滅族之災。
陳豨造反後,劉邦曾相邀韓信同去,但韓信仍舊假病拒絕了劉邦。
劉邦前腳走,後腳就有人向呂後告發,說韓信造反。
呂後和蕭何一合計,以劉邦平定陳豨要開慶功宴為由,邀請韓信入朝祝賀,蕭何為此還特意交代,說即使有病也要勉強入京。
韓信入朝後便被綁了,據野史載,說劉邦對韓信有一個『三不見』承諾,說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呂後為了殺韓信,隻好把他吊於長樂宮一個放編鐘的屋子裡,讓他頭見不著天、腳沾不著地,然後讓宮女用竹簽子把他活活捅死了,由此演繹出『鐘室之禍』這一成語。
韓信做大將軍,是蕭何大力舉薦的,而韓信之死也是出於蕭何的計謀,因此又形成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好了,韓信的故事回顧完了,三十個成語也介紹的差不多了,但關於韓信的成語遠不止三十個,此外還有很多,如:問路斬樵、獨當一面、戰無不勝,等等。
這麼看來,我們發現,韓信在文化上對後世的貢獻果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