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漢朝都為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朝代,他們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相當積極的意義。
但是,對於亞洲地區起到重要樞紐作用的朝鮮半島,秦朝和漢朝政府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但直至秦朝滅亡,秦朝都沒有出兵占領朝鮮半島。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
到了公元前109年,漢軍出兵5萬人進攻朝鮮。
經過激戰,漢軍滅亡衛滿朝鮮,漢武帝在朝鮮境內設置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個郡。
朝鮮半島的北部正式納入漢朝的管轄范圍。
這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上圖_ 西漢與匈奴的戰爭
第一,匈奴是秦漢時期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脅。
秦朝直至滅亡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匈奴的威脅,在匈奴威脅沒能從根本上解除的情況下,秦軍無法集中兵力奔赴朝鮮半島作戰。
而漢武帝是在漠北大戰結束後,匈奴對漢朝威脅基本消失的情況下對朝鮮半島作戰。
匈奴是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和鮮卑、突厥、契丹、黨項族以及日後的女真《滿族》屬於中華多民族體系的一部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面對匈奴在北方的直接威脅。
秦帝國政府將北伐匈奴作為消除北方威脅的最重要舉措。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領秦軍北伐匈奴,將匈奴趕出河套地區。
但直至秦朝滅亡,匈奴帝國仍然盤踞在中國的北方,包括蒙古高原等重要地區,時刻威脅中原王朝的生存。
由於匈奴對秦朝的威脅始終存在,秦朝直至到後期都將匈奴作為最重要的備戰對象。
至於中國東北外面的朝鮮半島,秦朝沒機會想那麼多。
上圖_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
秦朝滅亡後,漢朝也一直把北方的匈奴作為打擊的重點。
白登之圍後,漢朝一邊休養生息,一邊用和親的方式換取暫時的和平。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強大,隨即對匈奴開戰。
經過幾輪大規模的戰役,到了公元前119年,漢軍發兵10萬人進攻匈奴。
由於霍去病殲滅匈奴左賢王部,衛青重創匈奴單於本部,給匈奴開戰以來的最大打擊,匈奴主力部隊已經無力難下進攻漢朝。
雖然匈奴在漠北大戰後沒能向漢朝稱臣,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已經基本解除了。
請注意一點:
秦朝北伐匈奴後,匈奴隻是跑到了河套以北地區。
匈奴仍然可以從陰山南下進攻秦帝國。
而漢軍漠北決戰後,匈奴已經跑到了蒙古高原的北部和今天的俄羅斯境內,霍去病飲馬瀚海的瀚海一說在今天的貝加爾湖。
這就證明,漢軍已經到達匈奴的心臟地區,這就等於給匈奴心理和軍事上的巨大震懾,讓匈奴無力南下進攻漢朝。
漢朝就能將精力投入到其他方向的開疆拓土上來。
上圖_ 西漢對匈奴的 漠北之戰
第二,秦始皇和漢武帝時期,帝國的內外任務有所不同,決定了秦朝無力進攻朝鮮。
而漢軍有能力進攻包括朝鮮在內的周邊小國。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
六國統一後,秦軍的作戰任務主要在防禦匈奴南下,並尋找機會反擊匈奴。
除了反擊匈奴這個很重要的北方防務作戰任務,秦始皇所能做的工作重心就放在內政的治理上。
秦帝國在中央設置丞相等官職、實施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車同軌書同文,這都是鞏固統一的措施。
在鞏固統一的內政措施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秦始皇是不可能將重心放在開疆拓土,甚至進攻朝鮮半島上的。
上圖_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而漢武帝的情況和秦始皇時期完全不同,漢武帝之前。
國家發展幾十年的經濟儲備了大量的資金和糧食,為漢武帝建立大一統盛世帝國奠定基礎。
漢武帝登基後,對內設置中朝、加強監察鞏固皇權,推恩令徹底削減藩王的權力。
經濟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貨幣改革、鹽鐵官營等措施,加強對經濟的掌控。
經過多年的內政治理,等到漢軍於公元前109年進攻朝鮮的時候,漢朝國內威脅皇權和統一的情況已經基本不存在。
漢朝就能集中精力反擊匈奴,並在基本消滅匈奴的威脅後開疆拓土。
在進攻朝鮮半島之前,漢軍已經打敗了除了匈奴之外的南越、西南夷、東越等政權,漢朝國土面積進一步增加。
一系列對外戰爭的勝利也進一步激發了漢武帝開疆拓土,建立萬國來朝四海賓服的大漢朝的信心。
漢軍也取得了消滅周邊國家政權戰爭的作戰經驗,再加上此前對匈奴的多年作戰經驗,讓漢軍有把握拿下朝鮮半島北部地區。
上圖_ 秦朝版圖
第三,秦朝和朝鮮之間沒有發生引發戰爭的矛盾,而漢朝卻和朝鮮發生了引發戰爭的實質性矛盾,讓漢武帝下決心對朝鮮開戰。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朝鮮半島北部為箕子朝鮮政權。
這個政權和秦朝並無實質性矛盾。
由於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將重心放在內政的治理上,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成果。
因此在箕子朝鮮政權沒有對秦朝統一的地位構成嚴重威脅的情況下,秦始皇是不可能發兵到自己並不熟悉的朝鮮半島作戰。
秦朝修建長城也就到遼東地區,沒有深入箕子朝鮮政權的國土。
但漢朝的情況就和秦朝完全不同了,漢朝的衛滿朝鮮政權和漢武帝之間可是有矛盾的。
上圖_ 箕子朝鮮與衛滿朝鮮
衛滿朝鮮建立後,控制朝鮮半島北部地區,和漢朝的燕地相隔。
漢朝在東北地區的官員和衛滿朝鮮商定,衛滿朝鮮為漢朝的外臣,為漢朝保衛塞外地區,不讓漢朝在邊境上受到侵犯。
各國和漢朝通商覲見漢朝天子,衛滿朝鮮不許從中作梗。
由於有漢朝的支持,衛滿朝鮮在朝鮮半島的實力快速增加。
漢武帝時期,衛滿朝鮮的國王為衛右渠。
隨著國力的增加,衛右渠不僅自己不願意向漢朝通商,還阻止其他國家向漢朝通商。
衛右渠的行為在追求萬國來朝的漢武帝而言是無法容忍的事情。
到公元前109年,漢朝派出使節涉何來到衛滿朝鮮,希望衛滿朝鮮能改變對漢武帝的蠻橫態度,但勸誡沒有效果。
使者涉何非常生氣,在回國的途中殺死朝鮮裨王長。
漢武帝沒有怪罪涉何,還將其升任為遼東郡的官員。
而衛右渠則出兵殺死了涉何。
這件事情成為了漢朝和衛滿朝鮮爆發戰爭的導火索。
上圖_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
第四,漢朝進攻衛滿朝鮮有斷匈奴右臂的意思。
這一點和漢朝西域活動的色彩是完全一樣的。
衛滿朝鮮為何敢殺死漢朝使臣?原因可能包含衛滿朝鮮的背後也有匈奴的支持。
《史記》記載,匈奴內有『裨小王』官職,而朝鮮內有裨王官職,這就說明匈奴可能對朝鮮有影響。
《史記》記載——
是時漢東拔穢貉、朝鮮以為郡,而西置酒泉郡以鬲絕胡與羌通之路。
漢又西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妻烏孫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國。
又北益廣田至胘雷為塞,而匈奴終不敢以為言。
上圖_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在《史記》當中,司馬遷將漢武帝滅朝鮮和漢武帝設置酒泉郡切斷匈奴在河西走廊威脅漢朝,派出細君公主嫁給烏孫王分化匈奴在西域的活動的性質是完全一樣的。
而漢軍打朝鮮,『匈奴終不敢以為言』,就證明匈奴確實怕漢朝。
公元前119年漠北決戰把匈奴打怕了。
以至於漢軍進攻朝鮮,匈奴也不敢南下進攻漢朝。
漢軍斷匈奴右臂的行為已經達到了。
通過斷匈奴左臂——西域,右臂——朝鮮,匈奴對漢朝的威脅會越來越少,朝鮮半島成為漢朝對匈奴大戰略博弈的組成部分。
這是漢軍進攻朝鮮的深層次原因。
在國內的諸侯王勢力基本消除、匈奴威脅基本消除、大一統帝國已經全面成型的情況下,追求四海賓服萬國來朝盛世格局的漢武帝於公元前109年發兵5萬,以水陸兩軍進攻衛滿朝鮮。
漢軍一部到達大同江入海口附近,沒等到增援部隊到來就進攻王險城,結果戰敗。
漢軍陸軍主力遭到朝鮮軍隊的抵抗,沒有太大進展。
上圖_ 漢朝疆域
兩路大軍進攻不利,漢武帝派出使者通知衛右渠,希望衛右渠停止抵抗。
衛右渠派出太子和1萬多名士兵,攜帶糧食和馬匹前往漢朝。
但漢軍得知衛滿朝鮮的太子帶軍隊來投降,懷疑朝鮮的投降誠意。
衛右渠的太子也害怕漢軍害自己,就率領軍隊返回王險城。
漢軍隨即加強對王險城的進攻。
到公元前108年,漢軍攻克王險城,衛滿朝鮮滅亡。
作者:孫毅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史記•匈奴列傳》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