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不殺私通劉邦的叔父項伯
項羽在范增的建議下,設下了鴻門宴,打算在劉邦前來赴宴時將其殺掉。
項羽有個叔叔叫項伯,他在早年曾經殺過人,被張良救下。
這時候的張良正在劉邦軍營當中,項伯害怕張良受到連累,為了報恩,就連夜趕來勸張良先行離開。
張良不但沒走,還設法穩住了項伯,然後告訴劉邦,讓他和項伯結成了兒女親家。
這個項伯回去後不但替劉邦說好話,還在鴻門宴上以身護著劉邦,使劉邦幸免於難。
此後,這個劉邦還多次給項伯送上好處,讓他在項羽面前說好話。
劉邦打敗項羽後,項羽的部將大部分都遭了殃,唯有這個項伯被封了侯爵。
《 圖片與內容無關》
按照現代有些人的看法,這個項伯就是一個標準的間諜,是一個裡通外國的奸賊,在身份已經暴露的情況下,項羽是完全應該把他殺掉的,可為什麼項羽不但沒有殺他,甚至連責任都沒有追究呢?實際上,這隻不過是我們現代人的一種看法,如果回到當時的歷史環境當中,項伯的行為並沒有多少值得指責之處。
而他和劉邦手下告密的司馬曹無傷,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因為後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賣主求榮的『小人』!
首先,劉邦和項羽名義上是一個國家的軍隊,即楚國的軍隊,面對的是一個共同的敵人。
陳勝死後,各地的反秦起義軍要數項梁最強,由他號召,義軍在薛縣召開過一次會議,劉邦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根據范增的建議,項梁立了一個楚懷王的後人為王,為了號召楚人,這個人仍然襲用他祖父的謚號,叫楚懷王。
這樣一來,劉邦和項羽都應算作是項梁的部將,兩人還接受項梁的命令,曾經多次並肩作戰,攻打秦軍。
項梁戰死後,楚懷王也把都城從盱眙遷到了彭城。
同時,劉邦被任命為碭郡太守,封為武安侯。
秦軍移師河北攻打趙國,趙國請求救援。
楚懷王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向北救援趙國,由宋義率領;一路向西攻打秦國,由劉邦為統帥。
並事先約定,誰先進入函谷關,就讓誰做關中王。
當時秦國軍隊的勢力還很強大,諸將中沒有人認為先入關是一件有利的事情,沒有人願意跟隨劉邦,隻有項羽為了替叔叔報仇,願意和劉邦一道向西入秦。
有人說項羽殘暴,好殺人,不宜降服秦人,於是就讓宋義擔任上將軍,項羽擔任次將救援趙國。
進軍途中,宋義猶豫不前,被項羽所殺,楚懷王不得已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本來,秦軍強大,各諸侯的軍隊畏敵如虎,隻有項羽所率領的楚軍,破釜沉舟,勇往直前,多次打敗了秦軍,也因此成為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也都心甘情願的聽從項羽的指揮。
當項羽再一次打敗章邯軍以後,章邯投降。
項羽決定西行平定秦地,來到了函谷關,但是,守衛函谷關的卻是劉邦的兵士。
不僅如此,項羽還聽說,劉邦已經占領了咸陽。
當時,劉邦駐軍在霸上,由於劉邦沒有來見項羽,再加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稱王,項羽大怒,準備第二天攻打劉邦。
這就引出了項伯給張良報信,從而見了劉邦一事。
從這件事情來說,劉邦並沒有錯。
不僅說還沒有稱王,就是稱王也是按照約定,至於說派兵守關,更是一種常規性的軍事行為。
倒是項羽,這時候雖然是上將軍,職務在劉邦之上,但畢竟劉邦不歸其直接領導,是他自我膨脹,已經把自己當做上王了。
在這個時候,劉邦如果和他講這個理,在秦國已經滅亡還沒有進行利益分配的情況下,諸侯們是不會支持和理解劉邦的。
但當劉邦把自己置於從屬地位時,這一切也就都說得通了。
這個時候如果項羽還要攻打劉邦,不僅不合道義,還會失去諸侯的支持。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向項伯解釋,他秋毫無犯是等著項羽;守關是為了防備盜賊,他是日夜盼望著項將軍的,並不是謀反。
同樣的,只要劉邦承認項羽的地位,項伯的一切行為就無可厚非。
也因為如此,項伯回去後,直接把劉邦的話告訴了項羽,還理直氣壯地指責項羽:『人家有大功反而攻打人家,這是不符合道義的!』間諜是指為敵人做事,試想,如果劉邦是敵人,項伯是間諜,他敢這樣直接了當地和項羽說嗎?不僅項伯,劉邦的部將樊噲也是直接指責項羽,項羽不但『無話可說』,反而給樊噲讓座,都說明項伯是光明正大的事情,而理短的是項羽,搞陰謀的是范增。
其次,除了劉邦,還有燕、趙、齊、魏國等諸侯也有一個如何安置的問題。
項伯為劉邦求情,也是為侄子項羽,也就是為項氏家族著想。
也就是說,劉邦滅秦有功,各諸侯也同樣滅秦有功,你這樣對待一個有功的劉邦,其他有功的諸侯會怎樣想?這就是說,這當中有一個反秦『大家』和項氏『小家』的關系問題,項羽沒有為難項伯,他同樣認為叔叔是為了他們家族的利益著想。
盡管他的叔叔項伯地位低於侄子項羽,但任何時候,他們都是利益共同體,即便是鴻門宴上,項伯也是和項羽坐在一起。
當項莊舞劍,想借機會刺殺劉邦,項伯也拔劍起舞,以身體護著劉邦時,項羽當時和事後都沒有責難項伯,就是項羽不認為叔叔的這些行為有什麼不妥。
還有就是項伯的動機問題。
項伯開始是為了張良,因為張良救過他,這時候他根本就沒有想過劉邦。
即便這時,項伯的行為也是為義氣,不是為私利。
也就是說,項伯隻不過為了報恩,不會從中得到好處。
另外,張良還不是完全意義上劉邦的部屬,他這時候名義上是韓王成的屬下。
但是,當他提出來要告訴劉邦時,項伯並沒有異議,劉邦讓張良去請項伯相見,項伯也沒有推辭,都說明這件事隻是認識不同,並沒有其他。
總起來說,這本來就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不知道為什麼就和間諜扯上了邊?看來,這歷史真是很奇妙,同一件事情,人們的認識竟然會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