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擊敗項羽,最後成功建立西漢,離不開手下能臣武將的輔佐。
而在他手下的這些能臣武將中,主要分為兩個流派。
第一個流派,就是劉邦建國後封侯的那群人,典型的就是樊噲、蕭何等人,這些人都是劉邦起義的時候就跟著的,妥妥的元老,開國功臣;第二個流派就是看劉邦天賦不錯,覺得能成事,中途投靠的,典型的就是張良,韓信等人,這群人一般都是帶資進組的,實力也不容小覷,最後大部分也都是封王的存在。
除了這兩種人之外,還有三種人,那就是盧綰。
盧綰即是劉邦的老鄉,也是最後封王的人。
樊噲、蕭何等人
樊噲和蕭何等人,身上有一個很明顯的標記,那就是沛縣。
也正是因為這個標記,劉邦才會如此看重他們。
是以,當劉邦建立西漢以後,才會相繼分封蕭何、樊噲等人為侯。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劉邦這麼看重他們,為何卻隻封他們為侯,而不是為王呢?
正因為劉邦看中他們,才不會封他們為王。
因為王,註定是劉邦的子孫來當的。
由於劉邦身份的特殊性,想要將西漢完美地傳承下去,就必須要將自己的後代封王。
正如西周初期周王室大肆分封姬姓諸侯一樣。
換句話講,如果不是姓劉的被封王了,那一定不是劉邦自願的。
既然不是劉邦自願的,那麼除去這些異姓王也就順理成章了。
因此,正是因為劉邦十分看重蕭何、樊噲這些沛縣元老,所以才不會分封他們為王,而是封王,這已經是劉邦能夠給予他們的最高待遇了。
退一步講,哪怕劉邦分封他們為王了,並且沒有除去他們,而且蕭何等初代王也沒有別的造反心思,可是他們的後代呢?他們的後後代呢?
一句話,劉邦分封他們為王,就是埋下一顆地雷,遲早會爆。
彭越、韓信等人
這裡說明一下,韓信本來是齊王,後來被貶為楚王,最後才被貶為淮陰侯,所以這裡把他當作王。
彭越韓信等人,和沛縣等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是帶資進組的。
彭越就不必說了,在一開始就起義自立了。
韓信雖然一開始是劉邦麾下的人,但是隨著他戰功越來越顯赫,尤其是他攻下齊地以後,勢力快速膨脹,成為了一股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甚至於楚漢戰爭後期,項羽都親自找人來說服韓信。
因此,對於韓信彭越等人,劉邦不能將自己的意圖表現的太明顯,而是要逐個擊破,否則,很容易招致這些異姓王的反感,從而作亂,將好不容易一統的天下再次搞得分崩離析。
盧綰
盧綰,按理來說也屬於沛縣一黨,但是卻又有所不同,因為他和劉邦的關系比沛縣一黨更鐵。
史書上記載,劉邦家和盧綰家是世交,兩個人更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如果說,對於沛縣一黨,劉邦隻是當成可以信任的家屬的話,那麼對於盧綰,就是兄弟。
既然是兄弟,那麼劉邦自然是舍得封王的。
而他也相信自己和盧綰的關系,不相信盧綰會因此動亂。
隻是很可惜,盧綰讓他失望了。
盧綰被權力迷失了雙眼,最後造反。
而劉邦至死也沒原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