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才華橫溢,因為信『倉鼠哲學』而失敗,這種哲學究竟錯在哪裡。《網路歷史》

秦朝丞相李斯,是當時一位非常具有政治眼光和改革成績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學富五車的學者。

可惜的是,由於過度迷戀倉鼠哲學,導致他最後徹底失敗。

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倉鼠哲學究竟錯在了哪裡?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李斯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上蔡人,是秦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以及書法家,精通篆書,其書法成就對於後世的影響極大。

李斯的一生,可謂是輝煌的一生,同時更是悲慘的一生。

後人評價李斯認為,他是『最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凡事在行動前,往往都會考慮自己的利益。

因為在李斯的眼中,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或者是國家,都沒有自己的利益重要,這種思想無疑能短時間為自己帶來利益,可時間一長,便會招來巨大的禍端。

李斯是秦國繼商鞅之後的又一法家代表,主張嚴刑峻法,對秦國上下實施嚴格的管制,更不允許其他國民的行為有違法度。

秦始皇對於李斯的信任,幾乎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甚至對其提出的建議,可謂是言聽計從。

秦國統一六國之後,采用的『轍同軌,書同文』以及『統一度量衡』等,都是采納了李斯的建議。

毫無疑問,該類政治改革,的確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及國民交流。

可惜的是,李斯的利己主義思想太過於嚴重,至秦始皇駕崩後,他夥同趙高立秦二世為皇帝,最終將自己送上了斷頭臺,招致千古的罵名。

此時肯定會有讀者感到好奇,李斯的成功秘訣究竟是什麼?李斯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坦言,他最信奉『倉鼠哲學』,認為環境與人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司馬遷於《史記李斯列傳》中寫過關於李斯與倉鼠的故事。

李斯在上茅房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偷食穢物的老鼠,它們機警過人,終日裡提心吊膽的活著。

每次見到人來,往往都會第一時間逃跑,生怕自己遇到危險。

可反觀官倉裡的老鼠卻完全不同。

官倉裡的老鼠,終日以大米為食,並且即使來人了,它們也會懶洋洋的躺在米堆裡不願意動彈半分,活脫脫像是一些被灌得腦滿腸肥的官老爺。

李斯在發出感嘆的同時,也總結出了一個著名的倉鼠哲學。

他鑒定的認為,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環境。

正如老鼠一樣,生活在廁所裡每天隻知道吃穢物的老鼠,總是能夠保持警惕,可官倉裡的老鼠卻很少能見到人,它們生活優越,故此警惕性就不高。

由此而言,環境是可以改變一個人性格的,更能夠很大程度上對一個人的成功造成影響。

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清楚,當機會到來的時候,自己能不能順利的抓住。

正是因為如此,李斯才辭去了自己縣城小官吏的工作,轉而投到荀子的門下學習。

荀子雖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之一,但是他的思想與法家頗有幾分相似之處,故此而言,李斯的思想中也多以法家為標準。

正是靠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李斯最終成功上位,並且在秦朝混得風生水起。

可是李斯在志得意滿享受倉鼠哲學給我自己帶來的豐厚回報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老鼠的本質,其實還是『竊』字。

李斯的成功,絕非單純的努力得來,而是存在很多投機取巧的成分,故此而言,李斯的失敗必然是註定的。

果不其然,就在李斯扶助秦二世上位後,豺狼一般的趙高,便對李斯下手了。

在他的誣陷之下,李斯於刑場上發出了黃犬東門之嘆,最終落得一個被腰斬的下場。

談到這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倉鼠哲學實在是一柄雙刃劍,它既可以讓自己成功,更會對自己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如果李斯當初能夠在成功後及時收手,堅持立扶蘇為太子,並腳踏實地的輔佐新君,自己絕對不會落得悲慘的結果,更不會因此而發出千古感嘆。

參考資料:《大秦故事》 王慶豐著 吉陜西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