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隻因在不經意中看了幾眼,兩群老鼠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網路歷史》

文|格瓦拉同志

最近,『精神內耗』成為網絡熱詞,頻頻被各階層的人士所自況,用來指代在自我控制中因為需要消耗過多的心理資源,因而深感身心疲憊的狀態。

其實,『精神內耗』並非今天所特有的現象,在古人當中同樣相當普遍,而如何克服它,辦法亦是多種多樣。

例如,曾幫助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創設各種『偉大』制度的丞相李斯,早年間便是被兩群老鼠治好了『精神內耗』。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李斯年輕時做郡吏,生活相當苦悶

李斯,生年不詳,戰國末期楚國上蔡縣人,出身相當貧寒,讀的書也不多,隻是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刻苦努力,才在郡府衙門裡謀得一個掌管文書的小吏職位。

『吏』這個群體處在政治體制的邊緣,向上晉升的空間微乎其微,薪俸雖然有保障但相當微薄,情況好的時候還能應付一家老小的吃穿住行,一旦遭遇變故,則很可能會落得舉債度日的窘境。

李斯亦是如此。

李斯結婚很早,妻子婚後給他生了一大堆兒女,在開源乏術的情況下,家中的經濟困境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隨著年齒漸長,在仕途中始終原地踏步走的李斯越來越感到苦悶,他急切想找到改變人生的突破口,但又處處碰壁。

漸漸地,李斯產生了嚴重的『精神內耗』,常常需要靠酒精來麻痹自己,或帶著兒子們、牽著大黃狗到上蔡東門追逐狡兔,才能稍稍感到一絲快樂。

李斯在官府糧倉中看到倉鼠過得相當愜意

某天,李斯在郡府的廁所方便時,發現有幾隻老鼠在偷吃垃圾,一旦發現有人或狗接近,它們的眼中總是驚恐萬狀,然後迅速躲進黑暗角落的鼠洞裡。

接著,李斯又因公事進入官府的糧倉,驚奇地發現有幾隻老鼠居住在大屋裡的糧堆旁,風吹不著、雨淋不到,正在明目張膽地偷吃官糧,一個個吃得肥頭大耳、膘肥體壯,絲毫不用擔心有人或狗來騷擾,何其優哉遊哉、幸福指數爆棚。

對比廁鼠和倉鼠的不同遭遇後,李斯大發感慨道:『一個人有沒有出息,跟廁鼠、倉鼠的遭遇相似,隻在於所處的環境罷了』明白這個道理後,李斯反躬自省,不得不悲哀地承認,自己出身貧寒、官卑職小、晉升無望,跟出身豪勢之家、世卿世祿的子弟沒法比。

身處於窮鄉僻壤、度日如年、人生無望的他,其生存狀態比廁鼠強不到哪兒去。

兩群老鼠讓李斯感悟到人生的大道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

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

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見《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正所謂『窮極思變,知不足而後勇』。

通過對廁鼠、倉鼠不同處境的對比,李斯深深懂得,要想改變命運,必須首先跳出生存泥沼,在更好的環境裡鍛造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人生的逆襲,過上夢想中的生活,成為人上人。

因此,李斯徹底卸下思想包袱,到蘭陵去投奔大思想家荀子,跟隨他學習帝王術,立志要出將入相,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呂不韋

學成之後,李斯仔細評估當時各諸侯國的綜合國力、國君能力等因素,認為楚國國君胸無大志,不足以讓他施展抱負,而其他國家都太弱,同樣沒有發展空間,唯獨秦國最有發展潛力,國君的進取心也最強,最適合他為之效力。

因此,李斯便西行入秦,起初在丞相呂不韋手下做門客,等到呂不韋敗死後,又被秦王嬴政任命為客卿,就此踏上仕途升遷的『快車道』。

李斯侍奉嬴政後,將自己平生所學盡情施展開來,幫助秦國兼並山東六國、統一天下,實現中國史上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六國既滅,李斯建議秦王自稱皇帝,又主張廢分封、設郡縣,焚詩書、禁私學,統一文字、車軌、錢幣、度量衡,北驅匈奴築長城、南擊百越開嶺南,為秦帝國的創建和鞏固立下蓋世奇功。

秦始皇

由於居功至偉,李斯在秦帝國建立後不久被進拜為丞相,到達人臣所能攀登的最高峰。

不僅如此,秦始皇為獎賞、籠絡李斯,讓他的兒子們全部娶公主,女兒們全部嫁給皇子,使得李家的權勢達到頂點。

此時,李斯回想往事,心中一定充滿無限感慨:假如不是因為當初偶然間匆匆幾眼,兩群老鼠治好自己的『精神內耗』,恐怕他依然處在窮苦至極的狀態中,焉有今日的榮華富貴?

不過,『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李斯在權勢達到頂點的同時,危機已悄然來襲。

等到秦始皇駕崩、秦二世登基後,大宦官趙高因為嫉妒李斯的權勢,便在皇帝面前誣陷他謀反,將其打入死牢嚴刑拷打。

李斯沒熬過酷刑,在牢中被屈打成招,很快便被判了死罪。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陽街頭被腰斬,三族也被誅殺,昔日的榮華富貴就此成為過眼雲煙。

李斯被趙高陷害,落得被滅三族的結局

受刑那一天,李斯回想起數十年來的如煙往事,非常悔恨自己不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由此給家族招致滅頂之災。

因此,李斯抱著自己的次子一邊哭,一邊哀嘆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今天我們父子淪落到這種地步,就是想再過一把牽黃犬、出上蔡東門捕捉狡兔的癮,也是辦不到了!』讀史至此,不禁令人唏噓。

參考書目

司馬遷《西漢》:《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版。

司馬光《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