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手握十萬精兵強將,亥下之圍,他為何要選擇拋棄大軍跑路?《網路歷史》

在楚漢爭雄中,項羽在鴻門宴上沒能殺掉劉邦,讓劉邦潛逃回大本營,開啟新一輪的天下皇位爭奪。

雙方的拉鋸戰越拖越久,項羽逐漸陷入了被動的局面,最終圍困在垓下。

此時的漢軍和其同盟的勢力就已經將他的部隊團團圍住,可這個時候項羽手上還是有著十萬的部隊,這些人都是他最精銳的主力軍。

從軍隊數量上或許處於劣勢,但戰鬥力肯定不差,那為何項羽拋棄了十萬大軍,選擇孤軍突圍呢?

從劉邦的角度看。

此時根本沒有決戰的必要。

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項羽給拖死,畢竟這個時候項羽的後方已經失去了,整個部隊都是陷入到了漢軍的包圍中,此時隻需要做好防守,就可以把楚軍給拖死的。

項羽沒有後勤的支援,軍隊缺少糧食,時間一長投靠劉邦的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劉邦自己還能減少將士的傷亡,坐收漁翁之利,何樂而不為呢?

這個時候的項羽沒有初次討伐秦國的銳氣了,當初項羽所帶領的十萬大軍被包圍,雖說還有十萬之眾,但是項羽本身就已經傷心了,也就是心涼了,異常的悲觀。

當時的項羽覺得自己已經保護不了虞姬了,同事聽到四面想起來的楚歌,將士們都思念自己的家人,已經潰不成軍。

軍隊的士氣嚴重下降,再拖下去也是於是無補,為了能夠生存,讓十萬將士留在原地,至少劉邦的隊伍不會產生殺戮之情,保全了十萬人的性命。

我們看古代很多的將領在自己大部隊被圍困的時候,從來都不是讓所有人一起來突圍,而是自己選擇一部分人來集中突圍。

這是因為自己的大部隊被包圍的情況下,隨意的移動都會被注意到,況且當時項羽的部隊還是以步兵為主的,速度無法與騎兵想比較。

把自己的大部隊留下來的話,自己帶著部隊突然行動,對面反而是不容易察覺了,此外,你的人數少機動性強,對面的防守反而不容易跟上來咬住你,並且項羽最為擅長的就是輕裝奔襲,他對於騎兵的戰術運用非常熟練。

在常人的思維裡,關鍵時刻丟下自己的將士是可恥的,但我們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或許就會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