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做泗水亭亭長的時候,樊噲是個賣狗肉的個體戶,劉邦好吃,樊噲的狗肉好吃,於是劉邦經常蹭樊噲的狗肉吃,也不給錢,樊噲雖說不樂意,但劉邦死皮賴臉就是要吃,沒有辦法,一來二去兩個相差十多歲的人成了好朋友。
帝王誅殺開國功臣可能是很多朝代都曾發生過的事情,向來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因為這些開國功臣對新皇帝都了然於胸,也深知皇帝的種種弱點,甚至是皇帝的一些『小辮子』都攥在這些大臣手裡。
試想一下,已經貴為天子的人,豈能容小辮子讓別人揪著,更何況自己幾斤幾兩又怎能讓熟人知曉,所以歷朝歷代,開國功臣中的好多人都被誅殺了。
劉邦晚年變得日益猜忌,結果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佈等先後被廢殺,對戰功赫赫身居高位的樊噲心生疑竇那是必然,為了天下長治久安,已經到了鳥盡弓藏的時候。
劉邦對呂後幹涉朝政,早已心生不滿,知其野心勃勃有所圖謀。
此時的樊噲,正在率兵征討叛變的燕王盧綰。
身患傷痛折磨的劉邦,得知樊噲與呂後有所串通後,馬上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呂後如果得到手握兵權的樊噲相助,必會禍亂朝綱,成為漢家天下最大的麻煩和威脅。
料知自己時日無多,劉邦已沒有精力去了解事情的真偽,隻想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解決掉這個後患。
劉邦本是楚地的一地痞無賴,楚國被滅後成了秦朝的一名秦吏《亭長》,就算做了皇帝也改不了他那點小民的心思:他一介貧民推翻秦朝做了皇帝,難不準他日會有人效仿,何況手下的那些有兵權的將領。
樊噲不僅有兵,還是外戚,當對劉邦有威脅的時候,唯有誅殺還能絕後患。
不是有俗話叫:『天家無親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