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有哪些特點?助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佈衣皇帝。《網路歷史》

劉邦早年的生活,史記上寫得比較簡單。

說劉邦胸懷大度,基本上不參加家裡的農活勞動,其實就是好高騖遠、不務正業;喜歡結交朋友、愛請客,其實也就是經常和三教九流的朋友混在一起,還老愛花家裡的錢。

劉邦早年在家可能確實有點好高騖遠、不務正業,但絕對不是一個無賴,無非就是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裡,劉邦不太喜歡農業工作罷了。

其實這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劉邦是一個地地道道勤勤懇懇的農民,以後哪來的漢高祖劉邦呢?

放到當今社會更是如此,一個人沒必要完全把自己拘束在某個行業,古代尚且可以不在田地勞作,現在是如此多元化的時代,只要你去好好幹,無論幹點什麼,那也很好啊。

劉邦還愛好結交三教九流,結交了盧綰、樊噲、蕭何、王陵、張耳等等朋友,這些人對於以後推翻暴秦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盧綰是劉邦的同學;樊噲是一個屠狗專業戶;蕭何是當地的一個小官;王陵是當地土豪;張耳是當地名士。

可見劉邦交友廣泛,深刻了解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社會經驗豐富,為日後治理國家,了解民情打下了基礎。

劉邦這些和別人不一樣的特點,你也可說他不務正業,也可以說他志不在此,也可以說他交往不三不四,也可以說他交友廣泛、人緣好,但恰恰是這些反抗傳統的叛逆精神,其實也暗中幫助了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佈衣皇帝。

約法三章

大家都知道,劉邦是先於項羽拿下咸陽的,進入秦宮之後,劉邦看到了無數的宮殿、財寶、狗馬、美女等等,說不心動那是不會的,劉邦也是個凡人啊,誰都想在此享受榮華富貴。

樊噲和張良強烈建議,你忘了暴秦是怎麼滅亡的嗎,你想要這些珠寶財富還是想要奪得天下?

劉邦的腦袋還是清醒的,聽從建議,沒有留在秦宮。

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啊。

撤出秦宮後,劉邦與百姓們約法三章。

其一,劉邦表示,誅滅暴秦是解決天下百姓,順應民意。

其二,各諸侯事先約定,先入關者為王,劉邦理應稱王,名正言順。

其三,宣佈新的法律,維護社會秩序,撫慰百姓。

這就是著名的約法三章,同時也為以後楚漢之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狡兔死,良狗烹

楚漢元年,項羽依舊按照原來六國的模式分割天下。

天下很快進入了原來的老模式,各種幹仗,民不聊生。

劉邦和項羽角逐天下也需要幫手啊,要幫忙就得給肉吃,不給肉吃,誰幫你幹活啊,因為實力不允許,所以一開始劉邦還是承認其他諸侯王的。

等到劉邦大敗項羽之後,劉邦並不打算分封列國,因為這也沒有意義,又開始了死循環,他心裡也明白,此計斷不能長久。

因此劉邦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削掉異姓王,大封同姓王。

當時一起建功立業的功臣清算開始了,這也是歷史的必然規律,四百年基業的大漢王朝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