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橫掃六國,建立了統一帝國,功績無人能比。
但秦始皇能夠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前幾任秦王的努力。
賈誼在《過秦論》中評價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
秦始皇能夠建立千秋偉業,是依靠前幾任秦王為他留下的龐大家業才建立的。
六世指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國君主。
一、秦孝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
在秦穆公時期,秦國進入了強國之列,但秦穆公之後,秦國逐漸走向了下坡路,尤其是經歷了幾任君位的動蕩後,秦國的實力大大削弱。
趁你病,要你命,秦國在動蕩時刻,對手也不忘捅它一刀,魏國乘機攻打秦國,奪取了秦國的河西地區。
落後就要挨打,國家弱了也容易遭人欺負,在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時期,秦國就經常遭魏國欺負,秦獻公被迫割地、遷都和講和,這才換得了短暫的和平。
同時,秦獻公也是一個有志向的君主,他在位期間數次東征,想要收復河西地區,但終究實力太弱,至死都沒能完成這個心願。
秦孝公繼位後,不論是想完成父親的遺願,還是不想再遭遇父親的那種恥辱,他都有強烈的願望讓秦國再次強大起來。
但要讓一個國家再次強大,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秦孝公頒佈了求賢令,想召集天下人才為他所用,以實現他的強國抱負。
發佈求賢令後,衛國人商鞅帶著李悝的《法經》來投奔他。
商鞅是帶著變法圖強的思想來到秦國的,這與秦孝公要振興秦國的想法不謀而合。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和改革,通過『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等』,使秦國的經濟快速的發展了起來,軍隊的戰鬥力也大大增強。
商鞅變法使秦國再次進入強國之列。
二、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
秦惠文王當上國君後,『族滅商鞅,不廢其法』,殺了商鞅,但將商鞅變法制定的制度保留了下來,使得秦國可以一直受益於商鞅變法帶來的好處。
秦惠文王時期,秦國軍事力量有了顯著增強,所以秦孝文王繼承父志,開始著手解決河西問題。
他派兵攻打魏國,並在雕陰《今陜西甘泉縣南》擊敗魏軍,逼迫魏國將河西地區還給了秦國。
秦惠文王還重用張儀、公孫衍、樗裡子、司馬錯等人,文武兼施,文方面派張儀遊說六國,推行『連橫』之策,破壞張衡的『合縱』之策,防止六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武方面派公孫衍、樗裡子、司馬錯等武將,通過『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擴大了秦國的版圖。
三、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
秦武王也是一個有作為的君王,他當上國君後,將張儀驅逐出了秦國,但他施行了一系列政策,『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築堤修橋』,使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
秦武王還是一個重武好戰的君王,他繼承國君後,就開始率兵攻打韓國,奪取了韓國的宜陽等地。
秦武王還想滅掉周王室,問鼎中原,若多給他些時間,或許他真能實現這一切,但可惜的是,周武王還是一個喜好比武角力的君王。
有一次他和大力士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他一人舉起了一個重鼎,但因為用力過猛,導致兩眼出血,脛骨折斷,到了晚上就氣絕而亡,年僅23歲。
四、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
秦武王去世後,秦昭襄王在趙武靈王的幫助下,當上了秦國國君。
秦昭襄王當上國君後,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推行『遠交近攻』的戰略,先與楚、齊交好,然後派兵攻打韓、魏兩國,在武安侯白起的攻勢下,韓、魏兩國幾乎沒啥抵抗力,損兵折將,被秦國奪取了大片城池。
打完韓、魏兩國後,秦昭襄王又將目標放在了楚國身上,楚國又是連連慘敗,割讓了不少城池。
楚國疲弱後,秦昭襄王又開始攻打趙國,長平一戰,白起屠殺了45萬趙卒,使六國再也沒有能力和秦國抗衡。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幾乎都在打仗,他的貢獻是擴大了秦國疆域,削弱了六國實力。
五、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11月14日》,從功績上來論,秦孝文王是一個打醬油型的君主,由於他父親秦昭襄王活的時間長,他繼位時已經年齡很大了。
秦昭襄王死後,秦孝文王為他守孝一年後才繼位的,但繼位後隻活了3天就離世了,這使得秦孝文王幾乎沒有為秦國做出啥貢獻。
六、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
秦莊襄王是秦始皇的父親,他當上國君後,任用呂不韋為相,使秦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顯著增強。
同時他也繼承了秦國前幾任君主的風格,也想通過對外兼並戰爭來使秦國變得強大,於是他派兵攻打韓國、趙國,戰勝兩國後奪取了不少土地。
嘗到了勝利的果實後,他又派兵攻打魏國,但是被燕、趙、韓、魏、楚五國聯合起來擊敗了秦軍,秦軍隻能被迫撤到函谷關以內,以前打的勝利果實都又還給了對手。
這一勝一敗幾乎抹殺了秦莊襄王的功績,不少好在秦莊襄王敗給五國聯軍後,不久就病逝了,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嬴政,並由嬴政完成了統一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