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從一個泗水亭長起兵反抗秦二世的暴政,再到投奔項梁因功封侯,然後和項羽鬥,和反派的諸侯王鬥等,都展現了他的智慧和格局,但在晚年的時候,劉邦卻遇到了一件讓他抱憾終身的事。
就是改換太子之事。
在封建社會,皇位繼承遵循的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制度,所以劉邦很早就將嫡長子劉盈立為了太子,但在晚年的時候,劉邦卻做出了要改換太子的決定。
雖然改換太子在歷朝歷代都出現過,如漢景帝劉啟就曾廢了長子劉榮,立膠東王劉徹做了太子。
讓其他的兒子做太子,也未嘗不是一件不可以的事,但劉邦改換太子一事,還是遭到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對。
原因很簡單,太子是國之根本,劉邦這樣做不符合規定,而且還可能會引發國家動蕩。
不過劉邦這樣做,也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他改換太子的理由有兩點:
一是劉盈不類他,就是劉盈在性格上不像他。
劉盈是一個仁慈、善良的人,這點從他保護弟弟劉如意的舉動上就能看出,但劉盈過於軟弱,能力欠缺,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劉邦對這個兒子的看法沒錯。
劉盈當上皇帝後,由於軟弱和能力欠缺,權力都落在了呂後手裡,這也是呂後專權的一大重要原因。
二是劉邦想保護劉如意和戚夫人。
劉邦和呂後雖然是患難夫妻,但二人沒有多少感情,劉邦喜歡的是戚夫人,他知道以呂後的殘忍程度,他死後必不會放過戚夫人和劉如意,所以他需要在建在的時候,為戚夫人母子倆找好退路。
讓劉如意做皇帝,權力就會落在劉如意和戚夫人手中,這樣呂後就無法加害她們。
但劉邦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戚夫人太過稚嫩,她將奪取權力的希望都放在了劉邦身上,這也是後宮很多女性獲取權力的一個途徑,她們通過征服男性來征服天下。
但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
戚夫人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劉邦身上,並沒有積極拉攏大臣,使他們支持她和劉如意。
這也使得劉邦提出要換太子時,沒有大臣站出來支持他,反而是一邊倒的反對改換太子。
其次是呂後應對得當。
當劉邦提出要改換太子時,呂後雖然陷入了恐慌,但很快就穩住了陣腳,她積極求人幫助自己。
當周昌反對劉邦改立太子時,呂後在帳內聽到後,為了感謝周昌,甚至給他跪下了。
同時,呂後還求張良等人幫助自己,若不是呂後出面求張良,已經功成身退的張良定不會參與此事。
在張良的建議下,呂後請出了商山四皓,並在他們的勸說下,劉邦改變了主意。
最後是劉邦的妥協。
劉邦開始是想改換太子,雖然大臣激烈反對,但劉邦還是一心要改立太子,但當商山四皓出現在他面前時,劉邦改變了主意。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博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裡先生周術。
他們是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劉邦認為連他們都反對自己改立太子,說明天下百姓都反對自己改立太子。
劉邦可以不註重大臣的意見,但他不能不在乎民意,秦正是因為不得民心才二世而亡,劉邦也不想因為改立太子已是而喪失民心,這會危及到他辛苦打下的江山,作罷了他改換太子之事。
劉邦改換太子的計劃,因商山四皓的反對就此作罷了,但經此事後,呂後和戚夫人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所以劉邦需要為戚夫人和劉如意留條後路,他將劉如意封為了趙王,並讓對戚夫人有恩的周昌去保護他。
同時他在臨死前,準備殺了樊噲,削弱呂後的實力,但一切未能如他所願。
劉邦最終沒能保護好戚夫人和劉如意,他死後,不但樊噲沒有被殺,他寄厚望的曹參,也被呂後解除了職務,權力落在了呂後之手,趙王劉如意和戚夫人都被呂後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