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最痛恨的叛徒兼功臣,屢屢有被殺的危險,為何最後得以善終?《網路歷史》

文/格瓦拉同志

眾所周知,漢高帝劉邦是個心胸狹窄之輩,但凡得罪過他的人,最終都會遭到打擊報復,比如韓信、彭越、英佈等人都是如此。

而在這批人當中,最讓劉邦痛恨的無疑是將軍雍齒。

奇怪的是,雍齒雖然數次面臨被殺的風險,最終不僅能保住性命,還得以獲封為侯爵,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雍齒是秦末泗水郡沛縣人,跟劉邦是老鄉,不過他的出身卻比較好,在當地非常有勢力。

雍齒為人豪爽,喜歡行俠仗義、廣交朋友,因與同縣豪強王陵意氣相投,由此結為異姓兄弟。

劉邦未發跡時,在王陵身邊當『馬仔』,通過大哥的介紹,得以結識雍齒。

不過,雍齒根本看不上劉邦,覺得他太過無賴,不是個『好鳥』。

雍齒劇照

等到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後,王陵因為不肯屈居『小弟』之下做事,便拉起一支千餘人的隊伍,到南陽郡從事反秦活動。

雍齒原本也想跟著王陵出走,但終究舍不得家室和產業,便極不情願地加入到劉邦的隊伍中。

劉邦雖然知道雍齒看不起自己,但對他卻是極為信任,每逢外出作戰期間,必會命他留守根據地豐邑。

然而,雍齒終究還是難以消除對劉邦的輕蔑感,也不相信他能成就大事。

因此當劉邦在外作戰期間,雍齒竟然跟魏將周市暗通款曲,將豐邑拱手獻給魏王魏咎。

劉邦得知老巢被端後,火速從前線撤軍來攻打豐邑,但屢次都被雍齒擊敗。

窮苦無計之餘,劉邦隻好率殘眾投奔楚軍主帥項梁,並在他的援助下才得以收復豐邑。

劉邦對雍齒恨之入骨

豐邑失守後不久,魏咎也被秦軍主將章邯擊殺,雍齒無法在山東存身,便渡過黃河去投奔趙王趙歇《魏、楚、趙等國,都是原山東六國貴族在秦末建立的政權》,並在他的手下做了一名將軍。

楚漢戰爭期間,趙國跟隨項羽跟劉邦交戰,屢屢威脅漢軍的側翼,而雍齒也經常參與其中,由此更讓劉邦恨之入骨。

漢三年《前204年》,漢軍主帥韓信在井陘大破趙軍,一舉攻滅趙國,雍齒因為走投無路,便再度依附於劉邦。

起初,劉邦並不想接納雍齒,甚至還想把他斬首示眾,以泄心頭之恨,好在王陵多次出面調解《此時王陵已依附劉邦》,才讓雍齒避免殺身之禍。

雍齒投降後不久,便被任命為將軍,但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卻大不如昔。

漢高帝劉邦

雍齒雖然為人反復,但就能力而論,的確是一位很出色的將領,再次依附於劉邦後,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都有不俗的表現,在戰場上大小數十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雍齒雖然立功很多,但很清楚劉邦對他懷有的刻骨恨意,因此在建國後眾將爭戰功、爭爵位時,他從不敢加入其中,生怕被抓住把柄,從而遭遇殺身之禍。

且說,劉邦稱帝建漢後,大封子弟、功臣為諸侯。

其中,劉邦的二哥劉仲獲封為代王,私生子劉肥獲封為齊王,韓信獲封為楚王,彭越獲封為梁王,英佈獲封為九江王,『發小』盧綰獲封為燕王,大功臣蕭何、曹參、張良、樊噲等人則被封為侯爵。

但是,大量中低級功臣卻沒有獲得封爵,原因是對於他們功勞的評定尚需時日,而且還要考慮到搞平衡的問題。

張良

然而諸將們並不明白其中的原由,要麼懷疑劉邦是舍不得爵位,要麼便猜測他在尋找諸將昔日的過失,準備把他們殺死。

正因如此,諸將們每天聚集在洛陽南宮河邊的沙地上,不停地指手畫腳、議論紛紛,以發泄心中的怨氣。

某日,劉邦在南宮的橋上遊覽風景時,恰巧看到這一幕,便向張良詢問是怎麼回事。

張良把諸將的憂慮告訴劉邦,並勸他為了穩定局勢的考慮,盡快冊封最痛恨的功臣為侯,以其作為榜樣,讓諸將消除顧慮。

劉邦思慮再三,覺得雍齒是再恰當不過的人選,於是馬上下詔封他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戶。

諸將看到連雍齒都獲封為侯爵時,紛紛拍手相慶,此後便不再抱怨、恐懼。

不久,諸將根據功勞的大小,陸續得到高低不等的爵位、封地。

雍齒的雕像

雍齒從沒想到自己能被封為侯爵,因此得到任命後,便興沖沖地攜妻帶子趕往什邡就封,並在那裡安享富貴、安穩的晚年。

雍齒就封9年後薨逝,時在漢惠帝三年《前192年》。

雍齒死後,子孫世襲爵位,直到曾孫雍桓擔任什邡侯時,因為不肯從軍征討南越,再加上所籌酎金不符合朝廷獻祭的標準,因此被削除爵位,時在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