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經歷千辛萬苦發動起義,最後還打敗了項羽這個強勁的對手建立了漢朝成為了一代開國皇帝,享盡榮華富貴。
但在劉邦臨終前,他卻不願意讓太醫為自己治病,究其原因竟然是因為項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劉邦自幼就不愛幹活、不愛勞作。
所以經常會被父親批評教育,但劉邦依然不以為意。
後來,劉邦在家鄉的城鎮上當上了一個小官,由於他為人善良、與百姓們相處和睦經常為百姓著想,故大家都很敬重他。
劉邦進行起義決定推翻秦朝的原因,在小編看來大致有這兩個。
一是內部原因,劉邦本人性格比較自負,特別是當官之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
主要是有這兩個事件:一次是當時秦始皇來到他們城鎮上出巡,他見到皇帝車隊人馬的華麗認為自己也應該過上這樣的生活。
所以這可能為他推翻秦朝埋下了一顆種子。
二是呂公在家設宴款待各上層人士,但劉邦沒有帶賀禮而自信滿滿地參加了宴會。
呂公因此看上了劉邦認為他是一位有謀之士,並決定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件事也讓劉邦信心大增。
二是外部原因,當時秦朝後期,中央集權專制嚴重,皇帝從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限制了百姓的思想與教育的發展,強制性地要求百姓跟隨上層的信仰而信仰,故當時社會動蕩,社會階級矛盾激化嚴重,動亂時常發生,這給劉邦也提供了外部起義的條件。
秦朝滅亡後,社會上的兩大勢力就是劉邦和項羽。
但是根據當時的軍事實力來看,項羽的優勢是在劉邦之上的。
在楚漢之爭的故事中,我們還熟知的一個故事就是鴻門宴。
故事背景是劉邦在霸上駐紮了兵隊,就有人向項羽告密說劉邦可能想要稱霸稱王。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從軍隊的人數還是軍隊的實力來看,劉邦都是不可能打敗項羽的。
所以項羽就非常不滿,便命人邀請劉邦來做宴,劉邦得知後無路可退隻能揣揣不安地依然去赴宴了。
故鴻門宴被我們後人形容為懷有特殊目的而設立的宴會。
項羽在宴會上安排了殺手刺殺劉邦,但由於項伯的保護,項羽的陰謀沒有得逞。
隨後,劉邦就偷偷提前離開了宴會。
項羽的失敗可能是許多人意想不到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項羽都是占據上風的,但是在劉邦重用韓信之後,劉邦的事業蒸蒸日上。
從各時代歷史評價中看,我們很少看到稱贊劉邦是一位偉大的帝王,在與項羽之爭中,他拋下自己的妻兒隻守護自己的江山為人們詬病良久。
倘若不是項羽當斷不斷,沒有在宴席中下定決心解決掉劉邦,項羽定不會給劉邦逃跑的機會。
但是就是由於項羽出身名門,居高臨下趾高氣昂地不把劉邦放在心上,說不定我們看到的就是楚朝的建立了。
因為自己的經歷,劉邦登基後體恤百姓,減輕百姓的負擔。
這也是與項羽每次攻下一座城會洗血該城不一樣,所以劉邦逐漸得到了民心並穩定了社會發展秩序。
到了後期,除了劉邦曾經在戰場上受過箭傷的影響,還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一次太醫來為劉邦看病,他想到了項羽失利後在烏江自刎,所以他拒絕了太醫的醫治。
他認為如今的自己和當年的項羽是一樣的,都是處到絕境,放不下自己的身份,不願意突破底線涅槃重生。
小編認為,這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英雄主義。
劉邦可能認為他自己拼盡一生所打下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心有不甘,他不想看到這樣的場景所以他寧願選擇死亡。
當年的項羽就是被劉邦逼到絕境,不願看到最終的榮耀終究不屬於自己的天下,故他無言面對江東父老,不願東山再起,所以他選擇了自刎。
那麼臨終前的劉邦也是這樣,他在這個時候理解了項羽,知道他為什麼放棄了重新再來振作的機會。
所以劉邦也這樣做了,他拒絕了太醫的治療,他也同樣選擇了和項羽一樣後果。
這是一種另類的英雄主義,這種人不願看到他人的成就,究其原因其實可以認為是他們性格太傲,隻承認自己的拼搏,不想看到他人的努力,這樣實屬是非常愚蠢的行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