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漢高帝劉邦本是不名一文的無賴漢,他之所以能在沛縣起兵後的5年時間裡,完成攻滅秦朝、戰勝項羽、創建漢帝國的偉業,跟『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的輔佐之功密不可分。
那麼,作為開國元勛的『漢初三傑』,最終都得到了怎樣的結局?
他們子孫後代們的表現如何?
1.蕭何《前257-前193年》。
蕭何是楚郡豐縣人,早年間在沛縣擔任主吏掾,不僅是時任泗水亭長劉邦的上司,而且還是他的心腹密友。
秦末戰爭開始後,蕭何支持劉邦在沛縣起兵,並跟隨他西行入關滅秦。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後,蕭何出任宰相《丞相、相國》,並在這個職位上坐了13年時間,直到去世。
蕭何擔任宰相職務長達13年
楚漢戰爭期間,蕭何坐鎮關中、輔佐太子,並為前線源源不斷地輸送糧草和士兵,為劉邦最終消滅項羽、奪取天下建立奇功。
當然,除了穩定大後方、保障後勤供應外,蕭何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便是為劉邦薦舉了『軍神』韓信。
所以等到劉邦創建漢朝、封賞功臣時,便將蕭何的功勞列為頭名,並封他為酂侯,食邑萬戶。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蕭何薨逝,謚號為文終,並陪葬於劉邦的長陵。
據正史記載,蕭何至少生有三子,即蕭祿、蕭同和蕭延,並且遞次承襲酂侯的爵位,但無一人取得過輝煌的成績,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很低。
不過蕭何的幼孫蕭彪在史上的知名度很高,原因是他罷官後遷居蘭陵,子孫在當地繁衍生息,最終形成一個綿延千餘年的世家大族-蘭陵蕭氏《詳情見《南齊書·卷一》》。
梁武帝蕭衍是蕭何的後代
從漢朝到唐末,蘭陵蕭氏人才輩出,其家族最輝煌的時刻,莫過於南朝,南齊、南梁兩大王朝均由這個家族創建。
隋唐年間,蘭陵蕭氏『出產』的重臣數量極多,僅宰相便有十位,這種盛況一直延續到五代初年。
正史在評論蘭陵蕭氏人物之盛時,不無羨慕地感慨道『自瑀逮遘,凡八葉宰相,名德相望,與唐盛衰。
世家之盛,古未有也』《見《新唐書·蕭瑀傳》》。
2.韓信《前231-前196年》。
韓信是泗水郡淮陰縣人,原本是一個性格放縱、不拘禮節的平民,因家境貧寒、不事生產而屢遭鄉人的嘲諷,並曾留下一段忍受『胯下之辱』的『佳話』。
項梁、項羽叔侄起兵後,韓信仗劍投靠,因為才能得不到賞識,數年後又轉投劉邦陣營,經丞相蕭何的大力推舉,被任命為大將軍,負責統領漢軍作戰。
韓信對漢朝創建居功至偉,但最終被滅族
韓信極具軍事天賦,在楚漢戰爭期間,幫助劉邦消滅或征服西魏、代、趙、燕、齊等國,並率軍大敗項羽於垓下,迫使後者自刎於烏江。
因為立有奇功,韓信先後被劉邦封為齊王、楚王,但沒多久便被降封為淮陰侯。
被廢黜後的韓信鬱鬱難平,經常流露出不滿的情緒,由此令劉邦深感不安。
呂後因為擔心韓信會作亂,便與蕭何設計將其誆進宮中處死,並誅滅其三族,時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
3.張良《前250-前186年》。
張良出身韓國貴族,祖父張開地、父親張平都曾擔任相國,前後輔佐過五代韓王,家族之顯赫、勢力之強大,由此可見一斑。
韓國滅亡後,張良一度派刺客擊殺秦始皇於博浪沙,可惜沒有成功。
事後,張良流亡多年,並學得一身的計謀韜略。
秦末戰亂期間,張良曾輔佐韓國公子韓成復國,待韓成被項羽殺害後,改而歸屬劉邦。
張良足智多謀、算無遺策,被尊稱為『謀聖』
張良足智多謀,堪稱劉邦陣營中的頭號謀士,不僅在『鴻門宴』上計救劉邦,還幫助他設計分化項羽陣營,拉攏彭越、英佈為漢軍效力,並在決戰關頭安撫心懷反復的韓信等人,對劉邦奪取天下、消滅項羽助力甚多。
正因為張良一生謀略如神、算無遺策,由此被後世尊稱為『謀聖』。
漢朝建立後,張良又勸說劉邦定都長安、盡快完成封賞功臣的工作,對於穩定局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不僅如此,張良還幫呂後出主意,讓她請『商山四皓』下山輔佐太子劉盈,由此鞏固了後者搖搖欲墜的位子。
正因為張良功勞極大,所以在建國後獲封為留侯,食邑萬戶。
然而張良並沒有貪戀權位,在漢朝創建後便急流勇退,學習黃老之術,並跟隨赤松子雲遊,再不肯過多的參與政事。
張辟強年僅15歲便官至侍中
高後二年《前186年》,張良壽終正寢,謚號為文成。
據正史記載,張良至少生有兩子,其中長子張不疑承襲留侯的爵位,後來因殺害與之有私怨的楚王國前內史,犯下『不敬罪』,被漢文帝判處死刑、削奪留侯爵位,後傾盡家產贖命為一名守城的更夫;次子張辟強年僅15歲便官至侍中,曾建議丞相陳平迎合呂後,以免遭遇殺身之禍,由此讓後者感激不盡,但此後事跡則不詳。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南齊書》、《梁書》、《新唐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