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笨熊解讀瘋狂的歷史故事/第三十六期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公元前219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嬴政也因覺自己『功過三皇,德蓋五帝』,繼而自稱皇帝。
眾所周知,戰國時代末期,秦國一統天下已是大勢所趨,可為什麼終結者會是偏西一隅的秦國,而不是其他六國呢?
秦國和東方六國相比較,又具備了哪些優勢呢?
先來說內部原因:1.秦國地處西部,遠離中原物資人口豐富地帶,同時也避免了過多的戰亂對經濟的破壞,有一個長期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2.秦國自秦孝公起施行商鞅變法開始,法家思想一直引導本國的發展,韓非、李斯、尉繚等等傑出的法家代表人物前赴後繼。
3.嬴政繼承祖輩幾代先王積攢下來的家底,可謂是具備了統一全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
4.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點。
再來看外部
壞境
:1.戰國末期,中原經歷了漫長時間的戰亂,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口也在銳減,百姓們也渴望過上穩定安全的生活。
2.東方六國在富國強兵、發展自身經濟軍事實力的的道路上缺乏相應的人才和安穩的外部環境。
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趙國的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都隻是使諸國強盛一時,其人死後便如燈滅,後繼無人。
3.受到秦國『連橫』外交政策的影響,東方六國各懷鬼胎,互相明爭暗鬥,給秦國以逐個擊破的契機。
4.和嬴政同一時期的東方諸國國君,多是昏庸無能之輩,貪利忘義。
就這樣,嬴政在內外部條件一切大有利於自身的情況下,開始發動統一戰爭。
雖然具備統一的條件,但過程還是很艱難的。
此時其餘六國之中唯一能在國力上和秦國抗衡的,隻有楚國和齊國。
假如齊楚聯手,那麼秦國一定失敗!嬴政先對韓國動手,采取割地賠款的蠶食政策,等到韓國弱小到隻剩都城的時候,便於公元前230年一戰而滅韓。
兩年後,秦國先是在長平將趙國主力消滅殆盡,其後又通過離間計搞掉了趙國名將李牧,然後順利滅掉趙國。
韓趙被滅以後,下一個是身邊的魏國嗎?
不是!具有戰略眼光的嬴政下個目標是燕國!如果征服了燕國,則秦國在北方就連成一片了。
這樣就有一個穩定連貫的大後方來支援前線戰鬥。
前226年,燕國都城被攻破。
接著,嬴政目標轉移到南方,秦將王賁率軍破楚國十餘城,然後跑回去了。
王翦和李信率軍繼續攻楚,而王賁則率軍去攻打魏國。
前225年,王賁水攻魏國都城大梁《今開封》,城破,魏王假降,結果被殺。
魏國至此滅亡。
前224到222年,王翦率軍滅楚,平定百越,至此,南方戰事平息,六國僅餘齊國。
齊國特點是有錢任性,商業發達。
當初齊國和秦國並稱為東西二帝,國力為第一等。
之前,秦國
一直是給齊國好處,讓其中立,這便是溫水煮蛙。
當秦國占領全國3/4土地人口資源時,齊國又怎能贏得勝利!前221年,齊滅。
秦始皇僅用了10年時間就統一全國,無愧千古一帝的稱號!
更多好玩的歷史故事請關注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