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的名聲實在是太好了,那麼張良身上有沒有劣跡呢?
我認為在劉邦被封為漢王以後,張良有吃兩家聘禮的嫌疑。
劉邦被項羽貶入蜀中後,張良表示不能跟隨劉邦前去,他要回去找韓王成,因為他畢竟是韓國人。
走之前,張良給劉邦出了火燒棧道的計謀,以絕後患。
而當時張良告訴劉邦暗度陳倉的計謀了嗎?
並沒有!這一計謀是後來韓信想出來的,也就是說,張良或許是要把劉邦困在漢中了。
好在後來在蕭何的建議下,張良任用韓信為大將軍,這才有了暗度陳倉的策略。
此後韓信披荊斬棘,幫助劉邦問鼎天下。
那麼彭城之戰的時候,張良和韓信去哪兒了呢?
張良的確有兩手準備,他畢竟沒有看透天下一統的意義。
一心想著輔佐韓王成:
在張良的心目中,劉邦是那個英明的君主,是值得托付之人,所以張良在天下紛亂的時候,甘心輔佐劉邦成就王業。
此後項羽滅了秦帝國,分封天下諸侯。
張良本就是韓國舊臣,所以並沒有表示要跟隨劉邦入蜀,而是跟隨韓王成等待時機。
沒想到項羽並沒有讓韓王成就國,而是跟隨他去了彭城,被軟禁了起來。
理由很簡單,因為張良曾經慫恿韓王成幫助過劉邦。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
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鬥,良具以獻項伯。
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
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
漢王之國,良送至襃中,遣良歸韓。
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
行,燒絕棧道。
—《史記》
那麼張良為什麼沒有跟隨劉邦入蜀呢?
我認為這是認知上的一種偏差,因為當時項羽滅秦以後,天下大定。
張良覺得已經是沒有仗可打了,至少沒有那種除滅暴秦的仗可打了。
接下來的工作,那就是輔佐韓王成,把韓國好好建設好。
畢竟張良是韓國貴族,世代都深受韓國國君的厚恩。
再說了,跟著劉邦去了蜀地,真的有機會再次出來嗎?
張良心裡沒底。
為了能夠幫劉邦更好地出蜀地,張良甚至花錢買通項伯,讓項伯慫恿項羽將漢中之地也封給劉邦。
對劉邦的前途感到迷茫:
劉邦有了蜀地和漢中,居高臨下,就更加有機會出蜀了。
但是唯一讓人不放心的,那就是出路的問題。
張良並沒有實地考察過蜀地的艱難,所以他也沒把握認定劉邦可以出來。
這個時候他重新投效韓王成是比較明智的抉擇。
隻不過在後人眼中看來,這有吃兩家聘禮的嫌疑。
釣著劉邦不放,還要去建設韓國。
項羽將漢王朝放在了身邊,那麼張良也就跟著韓王成一起到了項羽身邊。
本來張良隻想著成為韓國的相國,沒想到項羽將韓王成給殺了。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
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
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
至彭城,漢敗而還。
—《史記》
從此張良心灰意冷,隻好再次跑到了劉邦身邊,幫助劉邦平定天下。
彭城之戰的時候,張良當然就在劉邦身邊。
56萬大軍被項羽3萬大軍所敗,這也是張良所沒有意料到的事情。
張良畢竟是戰略上的高手,在戰術運用上,張良還是比不上韓信的。
所以說彭城之敗,張良也是無能為力的。
韓信對劉邦好歹還是忠誠的。
韓信索要代理齊王:
韓信運氣比較好,因為他遇到了一個比較識貨的蕭何。
不是劉邦看得起韓信,而是蕭何看得起韓信,劉邦相信蕭何,這才把大將軍的位置給了韓信。
此後韓信幫助劉邦出蜀地,平定三秦,滅亡魏國、趙國、齊國,一時間聲威大震,在北方中原地區,建立了強大的威信。
當劉邦和項羽在彭城鏖戰的時候,韓信手握重兵,此刻正在北方攻打齊國。
雖說酈食其用一條肉舌頭,就解決了齊國,讓齊國誠心投降劉邦。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
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
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馀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馀乃下趙五十馀,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
—《史記》
可是韓信在謀士蒯通的建議下,還是決定發動對齊國的征伐。
最終酈食其因此被齊王殺害,而韓信也滅了齊國,斬殺項羽大將龍且。
這個時候劉邦彭城之戰恰好大敗,他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眼看著就要玩完兒了。
他立刻寫信給韓信,命令韓信前來救援。
結果韓信卻借此跟劉邦要了個代理齊王的職位,劉邦多滑頭啊,什麼代理齊王,直接封韓信為齊王,畢竟不花本錢,這齊國本來就是韓信打下來的。
韓信不忘舊日恩情:
韓信得到了齊王的位置以後,這才帶著大軍南下救援。
不僅解決了劉邦的困難,而且還一舉消滅了項羽。
可以說韓信在這件事上,做的還是非常地道的。
因為當時他完全可以自立為王,獨樹一幟。
那個時候可沒人比他更牛。
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
幸為信謝項王!』—《史記》
而且項羽也向韓信拋出了橄欖枝,至少也能封個齊王。
再加上謀士蒯通的建議,希望韓信能夠自立。
在這麼多有利因素的影響之下,韓信還是決定要報效劉邦,因為他忘不了當年是劉邦將他從一個無名小卒,推到了大將軍的位置上。
在他這個位置之上,還能想著感恩,我覺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不過也因此可以得知,韓信隻懂軍事,並不懂得政治。
從他開口要代理齊王的時候,劉邦就已經宣判了他的死刑。
總結:彭城之戰,韓信和張良都幫不上劉邦的忙。
彭城之戰是以劉邦為首腦的一場戰爭,56萬大軍被項羽頃刻間瓦解,這是劉邦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
韓信當時正在攻打趙國和齊國,而張良又沒有預料到項羽來的如此快,手段如此狠。
所以說這兩個人都幫不上忙,而劉邦顯然也不是項羽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