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統一寰宇,身登大寶之後,對輔佐其成就帝王之業的『漢初三傑』有一段鞭辟入裡的點評:『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以滅秦和亡楚的功勞而論,張良不如蕭何與韓信,但漢高祖卻封賞張良食邑三萬戶,遠高於酂《cuó》侯蕭何的一萬戶《先封八千戶,後追加兩千戶》,也高於平陽侯曹參的一萬零六百三十戶,張良主動推掉了食邑的三分之二,僅僅保留了一萬戶。
張良劇照
張良的封地是留縣《今江蘇沛縣南》,這也是張良自己提出來的,因為留縣是他與漢高祖初次相遇的地方,選擇這裡做封地,有紀念和懷舊的意義,當然,其中可能也有明哲保身的含義,畢竟漢高祖已經開始卸磨殺驢,有對功臣下手的意思,深諳『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之道的張良,此舉應該也有委婉提醒漢高祖:咱們曾經患難與共過,還請手下留情的意思。
張良在留縣遇到漢高祖劉邦,得遇明主,才學終於有了用武之地,而劉邦也得到一位運籌帷幄的謀士,為將來問鼎天下打下了決策方面的基礎,可以這樣說,留縣的偶然相遇,使張良和劉邦最終都成為了人生的贏家!
張良畫像
張良和劉邦相遇時,還是在秦朝末年,那時發動大澤鄉起義的陳勝,剛剛死亡一個多月,陳勝部下的將領秦嘉擁立楚國貴族景駒為楚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繼續抗秦,後來轉戰到留縣。
當時,劉邦也攻占了沛縣,被蕭何、曹參等擁立為主,號稱『沛公』,又陸續攻略周邊郡縣,留下雍齒防守豐邑。
陳勝部將周巿《fú》占領魏地後,擁立魏國王室後人魏咎為王,重建魏國,不久就率軍打到沛縣,還包圍了豐邑,豐邑守將雍齒在周巿的威脅利誘之下,選擇了投降魏國,劉邦得知雍齒叛變的消息後,立即南下,卻被雍齒擊敗,隻好退到沛縣,還重病一場。
漢高祖劇照
景駒被立為楚王後,劉邦的身體基本康復,就趕往留縣投奔景駒,打算借兵報仇,到了留縣境內的時候,遇到了同樣來投奔景駒的張良,兩人一見如故,張良被劉邦的氣質折服,決定以後追隨劉邦。
張良一生的理想就是成為韓國相國,延續祖輩的榮耀,所以在韓國復國後和項羽分封諸侯之後,張良曾兩次離開劉邦,為韓王效力。
張良劇照
楚漢戰爭爆發後,項羽殺死了韓王成,使張良相韓的夢想徹底破滅,張良從此加入漢軍陣營,朝夕伴隨了劉邦左右,屢出奇謀,為擊敗霸王立下大功。
漢朝建立後,張良一心練氣修仙,很少介入朝局,最後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