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秦始皇滅六國第一功臣,戰國四大名將中唯一得以善終的將領。《網路歷史》

古代皇權社會中,臣子們最怕的事情就是功高蓋主,比如戰國四大名將中的白起、李牧、廉頗等人雖然立下赫赫戰功,但也因此引起君主猜疑,他們結局都很淒慘,不是被賜死,就是被流放異國,那麼幫助秦始皇平定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為何能成為四大名將中唯一善終的將領呢?

老成持重,不貪戀權位

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相繼攻滅韓、趙等小國後,終於下定決心要鏟除秦國南方勁敵楚國,但楚地尚武且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其國力之強絕不是韓、趙等小國能比的,想要攻打這樣一個體量的敵人,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當時因為秦國相繼攻滅了諸多小國,渴望建功立業的少壯派將領們聽到秦王想要攻打楚國的消息後都興奮不已,隻有在戰場上才能獲得那令人夢寐以求的軍功。

嬴政詢問風頭正盛的青年將領李信,派多少軍隊攻打楚國能獲得勝利,李信雖然有能力,但他也低估了楚國的實力,向嬴政誇下海口說20萬大軍足以攻滅楚國。

嬴政聽了李信的表態後,心中也倍感振奮,不過心中對於20萬大軍能夠滅掉楚國還有些疑慮,於是他決定去征詢一下老將王翦的意見。

王翦可是被稱為『滅國狂魔』的存在,他對於這種事情自然經驗十分豐富,在經過慎重而充分的考慮後,王翦認為楚國的實力雖然有一定下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要攻打這樣一個強國,必須要全力以赴,因此有必要出動六十萬大軍。

王翦的說法令嬴政嗤之以鼻,連李信這樣的青年將領都敢拍胸脯保證20萬大軍足以滅楚國,沒想到久經沙場的老將,膽氣竟然還不如一個後輩,於是嬴政便下令讓李信和蒙武作為統帥,率領20萬大軍伐楚。

這下王翦可清閑了,趁此機會上書請求退休,頤養天年去了。

懂得『自污』,消除君主猜忌

事實證明李信還是太過於看輕楚國了,沒過多久李信就被楚國主力打得丟盔卸甲而歸。

秦王嬴政收到李信大敗的奏報後震怒不已,同時也有些後悔沒有聽王翦的建議,無奈之下,嬴政隻好親自登門去請王翦出山,重新統帥大秦雄兵。

王翦隻是稍微推脫一下就答應了,他懂得要給君主『臺階』下,否則後面可能會受到清算,白起的下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當年秦王屈尊降貴去請白起,白起竟然強硬抗命,結果自然引起當時秦王的不滿,最後被除掉了。

王翦深知嬴政的脾氣,所以沒敢推辭,但他也和嬴政商量好要帶著60萬秦軍銳士出征楚國。

王翦在出征之前還來了一個令人看不懂的操作,那就是向嬴政求取各種賞賜,這還不算什麼,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王翦在前線每次取得一點勝利都會上書嬴政請賞。

對於王翦的行為,很多人感到不理解,王翦則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自污』,向嬴政表明自己隻想榮華富貴,沒有野心。

當時秦國舉國之力才湊齊這60萬大軍,可以說這些大秦銳士就是秦國的底氣,一旦王翦有任何不臣之心,嬴政沒有任何辦法應對,因此嬴政敢將那麼多將士交給王翦也足以證明他的魄力很大。

信任也好,魄力也罷,嬴政肯定無法對王翦完全放心,而王翦用索要賞賜的方法來安嬴政的心的確有奇效,最後得以率軍蕩平楚國。

得以善終,王家父子皆名將

王翦在攻滅楚國之後,還乘勝追擊攻打百越之地,在班師回朝後,王翦很擔心自己功高震主會引起嬴政的猜忌,所以他向嬴政提交辭呈,請求告老還鄉。

但嬴政在後來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帝皇,心胸自然不會如此狹小,他從來不亂殺功臣,在得知王翦的心思後,嬴政寬慰王翦說:你是秦國的大功臣,我不會胡亂猜忌你。

最後王翦得以善終。

其實,王家一門皆名將,除了王翦以外,王賁、王離都是秦王朝最傑出的將領,王翦的戰績是滅三國,而他兒子則滅掉了兩國。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王翦父子立下如此戰功,嬴政該拿什麼封賞他們呢?

功高蓋主哪會有什麼好下場,王翦父子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王翦所采取的『退休』、『自污』做法都是為了消除功勞,為子孫後代留一條活路。

王翦無論是功績還是做人智慧都比其他四大名將要高,其他將領隻通軍事而不懂為人處世,所以他們會被清算,名聲之大如白起、廉頗亦不能逃脫這種命運。

而王翦以自污之策逃脫君主的猜忌,成功保住身家性命可謂是明智之舉,他的事例還為後來很多名將為了避免功高震主提供了思路,紛紛效仿王翦自污,以保護自己和家族性命。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