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出身草莽,斬白蛇而起義,成為了秦末的一方諸侯。
最後,他能在身邊聚集起如蕭何、張良、韓信等曠世奇才,一統天下,的確讓人唏噓驚嘆。
劉邦最初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他吸引和駕馭人才的方法,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是有所不同的。
一、最初是靠志同道合的親朋好友關系
劉邦豁達豪放,至少在發跡前,還具有仁愛,樂施的好品質。
他雖然不愛從事農耕生產,天天遊手好閑,倒是由此結交了不少朋友。
劉邦跟蕭何的關系一開始就很好。
劉邦天天大大咧咧,經常犯事,都是蕭何幫他掩飾。
劉邦也懂得知恩,非常感激蕭何,這也讓蕭何覺得劉邦是可交之人。
劉邦惡作劇,曾經誤傷夏侯嬰。
當時,傷害官吏是要被判重刑的,劉邦就不承認。
夏侯嬰知道劉邦是無意的,也作證說劉邦沒傷害他。
最後,夏侯嬰反而被人告發說謊,替劉邦坐了一年的牢。
劉邦自幼就有一種遊俠精神,所以,他身上有一種吸引人的特質,一種讓人樂於信任,願意幫他的能量。
這種能量不是那種單純的義,否則,劉邦就應該實話實說,救出夏侯嬰,自己去坐牢才對。
更何況,如果真是關羽那樣的義氣,劉邦應該早死一百回都不止了,皇帝夢就跟他無緣了。
劉邦的這種能量,應該是欺騙中包含著真誠,讓人即使知道自己被騙了,還心甘情願的上當受騙。
就像呂太公設宴,劉邦就敢大言不慚的說送賀禮『萬錢』,然後,臉不紅,心不跳的到堂內就座。
而實際上,蕭何和呂太公,都知道劉邦是個什麼底細。
有句話,叫做狂妄的人有得救,自卑的人沒得救。
自信,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品質,如果再加上臉皮厚,更加無敵。
撒謊的時候,自信滿滿,義正言辭,原本知道這是謊言的人,都會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弄錯了。
可是,有時候,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不就是要自己『騙』自己,『騙』同伴,給自己信心,也給同伴信心。
蘋果創始人喬佈斯喬教主的『歪曲現實力場』,應該就跟劉邦的能量場有異曲同工之妙。
喬佈斯的性格可比劉邦壞多了,還能吸引那麼多人追隨,更不要說劉邦了。
正因為劉邦擁有的這種特質,讓劉邦在起義之前,就已經擁有了蕭何、曹參、夏侯嬰、周勃、盧綰,還有他的妹夫樊噲等等一大眾好朋友,好幫手。
二、成就大業的氣魄帶來的號召力
劉邦在看到巡遊的秦始皇時,就曾說『大丈夫當如此也!』
之後,他押送囚徒去驪山,看到很多囚徒中途逃跑,幹脆在芒碭山將剩餘的囚徒全部釋放,帶著願意留下來的十餘名壯士,斬白蛇而起義,開始了反秦大業。
原本,沛縣的起義軍,應該擁立地位較高的蕭何、曹參為首領,可是,他們兩人卻是『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擔當不起重任,承擔不起後果,沒有成為領袖的氣魄,那麼他們也就隻能做劉邦的幕僚了。
劉邦原本就有取代秦始皇的大志,自然是當仁不讓,而且還借用『赤帝』、『白帝』的傳說,以及卜筮,為自己增加合法性和權威。
三、打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平臺
想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有相應的資源和願景,也就是要打造一個讓人才可以充分發揮其才能的平臺。
劉邦按照慣例,自稱『沛公』,有了合法的貴族身份。
然後,他開始攻城略地,占領了沛縣周邊的郡縣。
劉邦擴大地盤,就是在打造更好的平臺,自然就會不斷有新的人才加入他的隊伍,其中就包括張良。
可是,這時候,劉邦的勢力並不大,照樣有人反叛。
比如降而復叛,再降的雍齒,中間就投降了魏國周市。
劉邦此時的實力,連雍齒都打不過。
後來,劉邦借力發展,投靠了項梁,得到了項梁給與的士卒五千,將領十人,他才迅速增強了自己的實力,這才擊敗了雍齒。
之後,項梁擁立了老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新的楚懷王。
項梁死後,在楚懷王的主持下,劉邦與項羽約定了『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王在當時可是一個封國的國君,劉邦如果能當上關中王,那他的屬下呢?
職位必然是一起提升。
這就是願景,自然會有更多人願意跟著劉邦幹。
韓信就是這時候投靠劉邦的,雖然當時沒有得到劉邦的重用。
而在劉邦被項羽封為了漢王之時,前途突然暗淡,導致劉邦平臺的吸引力驟降。
在去漢中的途中,無數士卒、將領逃跑,『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甚至蕭何去追韓信,都有人報告劉邦,『丞相何亡』劉邦也隻能發怒,而毫無辦法。
這時候,隻能靠他跟蕭何之前的情義了。
還好,蕭何並非真的跑了。
後來劉邦聽了韓信的《漢中對》,立下了爭霸天下的決心,這才有了新的願景。
他那麼大張旗鼓的拜韓信為將,其中有對韓信的器重,也應該還包含另外一層信息,就是告訴大家,我劉邦是不會甘心隻留在巴蜀之地當一個漢王的。
這其實就是劉邦給所有將領重新畫了另外一張『大餅』,有了新的,更為偉大的願景,當全天下的『王』,甚至是皇帝。
此舉無形中又增加了劉邦平臺的吸引力,自然可以留住更多的人。
四、尊重人才,人盡其才
這方面,韓信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蕭何舉薦了韓信,可是劉邦並不重用。
『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韓信都準備跑了。
有人才不重用,人才是不會留下的。
幸好蕭何慧眼識珠,月下追韓信,將韓信給追了回來。
這才有了韓信獻上《漢中對》,劉邦親自登壇拜將,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之事。
而韓信也是投桃報李,最終幫劉邦實現了還定三秦,統一天下的夢想。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有名的高陽酒徒酈食其。
劉邦說他要廣招人才,酈食其準備自薦。
有人就告訴他,沛公不好儒,如果有儒生去,劉邦甚至會往儒生的帽子中小便;跟人談話,更是經常破口大罵。
酈食其倒是不信邪,見到了正坐在床上,讓兩名女子給其洗腳的劉邦。
嗯,這劉邦真的很會享受呀。
酈食其上去就罵劉邦是想助秦打諸侯,而劉邦也反罵酈食其,豎儒!才不是呢。
最後,劉邦沒能往酈食其的帽子裡撒尿,而酈食其一句『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驚醒了劉邦。
劉邦還是知道尊重人才的,他發現眼前的這名老者是個人才之後,立刻起身道歉,禮待了酈食其。
酈食其還引薦來了他的弟弟,有名的漢初大將酈商,得到了酈商帶來的數千兵馬。
其實,有才能之人,如果他自己無意做君主,那他就會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臺。
這類人只要得到信任和重用,看到發展前景,基本上就不會輕易離開。
五、賞罰分明,誘之以利,收買人心
劉邦手下的人,投靠他,除了看到會得到重用,會有好的前途之外,也同樣希望得到相應的利益,諸如高官厚爵,以及金銀財富。
項羽因為分封不公,最後導致人心背離,反抗不斷。
而劉邦,則是有功就賞,誘之以利。
比如在鴻門宴之前,他就收買了前來報信的項伯。
後來,他又封韓信為齊王,彭越為梁王,英佈為淮南王,讓三人死心塌地的助他進攻項羽。
在立國之後,大封群臣,為了穩定人心,劉邦又聽從張良的建議,不惜重賞曾經背叛又歸降的雍齒。
這就是用利益收買人心。
當然,如果隻賞不罰,恩怨不明,賞罰不分也是不行的。
如果有過而沒有正當的理由免除懲罰,那其他人必然會爭相效仿。
所以,劉邦對待反叛之人,是絕不會姑息的。
比如那個曾經給項羽報信,導致鴻門宴之危的曹無傷。
劉邦逃回大營之後,立刻將其處死。
這時候,其他人看了,還敢輕易反叛麼?
自然是要三思而後行了。
六、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劉邦是歷史上第一個在開國之後,大肆殺戮功臣的皇帝。
因為他擔心,控制不了這些人,幹脆殺之。
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彭越、英佈,先後死於劉邦夫婦之手。
其他的諸如臧荼、張敖、韓王信等,也沒能躲過此劫。
即使是一直忠心耿耿的樊噲,都差點被誅。
隻能說,劉邦在成長過程中,最初的仁、愛,早已不在了。
此時的劉邦,已經深諳帝王之術。
他的平臺已經是最大的了,除非造反,否則,是沒有其他平臺可選了。
這時候,恩賞還是有的,但是,必須保持忠心,不能危機到皇權。
比如急流勇退,韜光養晦的張良,算是躲過了一劫,拿著賞賜得以善終。
不然的話,劉邦駕馭人才的終極大招,在他稱帝之後,已經慢慢變為了使用最嚴厲的刑罰,敢謀逆者,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