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公和劉邦的父子關系是真實的嗎?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呢?
《史記》裡清楚地記載著,有一天,劉邦的母親睡在河水邊,夢見自己和那個誰在一起啥啥啥的。
當時,電閃雷鳴,劉太公
看到了一條蛟龍伏
在自個媳婦身上,嚇得他不敢靠近,風停雨歇之後,他媳婦就懷孕了,後來就生下了劉邦。
按照歷史學家的觀點,司馬遷的描述屬於封建迷信的范疇,是絕對不可靠的。
為什麼呢?
因為蛟龍和人類有生殖隔離,所以不可能有後代。
然而,通過楚漢霸權鬥爭的一些插曲,不禁讓人們有少少的懷疑:劉邦到底是不是劉太公親生的崽呢?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劉邦作為漢高祖,他的親人也少不了要受到眾人審視的目光,他的父親劉煓也僅僅隻是一個薄有家資的小地主而已,那麼劉邦從平民到帝王的過程中,他與他父親的關系如何呢?
據說劉邦年輕的時候遊手好閑,好吃懶做,成年後當了泗水亭的亭長,還經常以捉弄人為樂,還好酒色,簡直是非常不著調了,鄉親們都在背後說劉邦將來指定是沒出息了,劉邦的父親就因此而經常訓斥他,說他沒有他大哥劉仲勤快,沒他大哥有出息。
劉邦在當時來說就是一個混混,但是,當他一日看到秦始皇出巡的隊伍時,不禁感嘆道:『大丈夫當如是!』至此,在心裡立下了大志向。
秦末,由於苛政猛於虎,許多百姓揭竿而起,劉邦押送的腳夫逃走了幾個,按秦律法,劉邦也是要被殺頭的,劉邦就與幾個親信合計,造反算球,反正反不反都是死,反了還有一條活路,就此,劉邦就踏上了這條造反的通天大道。
劉邦可以說是一個政治家和戰略家,他非常有識人之明,在用人之上也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非常有魄力!很快他的身邊就聚集了一幫能人異士,他領導的部隊成為了眾多起義軍中的一匹黑馬,但是比起楚霸王項羽及其江東子弟兵來說,戰鬥力還是差了些許,在彭城之戰中,劉邦成了項羽的手下敗將。
劉邦敗逃的路上,經過家鄉沛縣,就想著把家人一起接走,卻隻找到兒子和女兒,即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別的家人都已經逃散了,而在逃跑的路上時,劉邦覺得兩個兒女是累贅,就把這兩人給丟下了,幸好夏侯嬰救了二人,但是劉太公與劉邦的媳婦呂雉卻被項羽所抓獲。
《史記項羽本紀》『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也算項羽幫劉邦養了一段時間的爹了。
後來劉邦投靠了呂雉的哥哥呂澤,劉邦的參謀陳平用反間計離間了項羽和范增,使得項羽失了一大助力,劉邦在經過了滎陽與成皋都被項羽打敗後,西進去投奔張耳與韓信,而另一支起義軍彭越卻渡過了黃河與項羽打了起來,而劉邦則趁機率軍渡過黃河,又奪回了成皋,項羽打敗彭越後,又回過頭來西進打劉邦,《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
彭越往返梁地,斷絕了楚軍的糧草,韓信在濰水打敗了項羽的大將龍且,曹咎也被漢軍用計所殺,項羽無計可施,實在無法,項羽用了個殺手鐧,命人做了一個高高的案板,將劉太公綁坐在上面,拿到兩軍陣前。
然後項羽讓人喊劉邦出來,指著劉太公對劉邦說,如果你不趕快投降,我就把你父親劉太公活活煮了。
原本現在的境況是利於漢軍的,但是項羽搞了這麼一出,就是足智多謀的張良也閉口不言了,這畢竟是劉邦的老爹啊!總不能讓劉邦放棄他爹吧。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要麼劉邦迅速投降,要麼派人去搶劫劉太公,要麼劉太公自殺了,沒有給項羽威脅兒子的一個機會,但是這個家庭的成員下一步的所作所為,則讓所有的人都差點驚掉下巴。
第一,劉邦沒有投降;第二,他沒有營救人質;第三,劉太公沒有自殺。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呢?
劉邦這個不折不扣的無賴,他直接說:『當初咱倆燒香結拜的時候,就說了我爹就是你爹,如今你要煮你爹,別忘了分一碗肉湯給哥哥我嘗嘗』《史記項羽本紀》:『則幸分我一杯羹』
項羽對劉邦的話非常憤怒,當他拔出劍,正準備殺掉劉太公時,項伯連忙攔住他,說如果你殺了劉太公,那對你沒有好處,也會損害你的聲譽。
項羽不得不放棄。
後來項羽與劉邦訂立盟約,以黃河為界,平分天下,是為楚河漢界。
項羽也放了劉太公和呂
雉,他二人才結束了兩年的人質生涯。
項羽雖然是個英雄,但他的心性和手段都不夠狠辣,在用人上面隻信任自己家鄉人,沒有大局觀,在文臣上不聽范增的計謀,在武將上又錯失了韓信這員大將,在有機會殺劉邦的時候,卻優柔寡斷,失了大好時機,最終沒有成為最後的贏家。
劉邦在得了天下之後,將劉太公尊為太上皇,《史記高祖本紀》:『於是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
劉邦建成未央宮後,設宴,給太上皇敬酒時問:『你說過我沒有才能,沒出息,比不上劉仲,現在我的產業比之於劉仲,誰的多呢?
』《史記高祖本紀》:『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群臣都呼萬歲,大笑。
想來此時太上皇的心裡必定是非常不得勁的,由此就可看出劉邦對自己父親所說的話,是記恨了多年的,而項羽要煮劉太公時,劉邦對項羽所說之話,也有可能是出於計謀,但不管如何,也從側面反映了父子二人的關系並不親近。
而劉邦在敬酒時所說的話,就絕對是劉邦心裡對父親多年怨恨的發泄了。
劉邦封劉太公為太上皇,表面上是尊敬,但以他的心性,恐怕,實際上也不過是做給世人看的,畢竟中國自古以來都講究一個孝道,他做為一國之君,更是要起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