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前期諸侯混戰,到三國時期天下僅剩下三家,中原曹魏,蜀漢劉備,東吳孫權。
其中的劉備劉玄德我們都不陌生,劉備作為一代君王,借著曾經漢朝皇室的身份,在漢獻帝以及各地諸侯那裡直接或者是間接地獲取了不少的好處,遇到再不好說話的人,憑著皇室宗親,也得給上幾分薄面。
劉備想著振興漢室,在紛爭的漢末,劉備是除了漢獻帝之外,最有話語權的劉姓族人。
這不是一般的劉姓族人,是天下的最大的劉姓,被漢獻帝尊稱為『劉皇叔』,他在皇室宗親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在諸侯混戰的階段也沒有吃虧,反而是自己的實力在不斷的壯大,直至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來就不用說了,占據西南邊陲的一方土地,也算是一方帝王。
那麼劉備能取得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呢?
僅僅是他有著趨炎附勢的本事嗎?
再加上他皇室宗親的身份嗎?
他趨炎附勢,在前期可以勉強存活下來,畢竟還要看漢家天子的威嚴,可是等到後來,即使加上皇家光環恐怕也難以生存,更別說占據一方土地,成為一代君王了。
顯然,劉備有著過人的本事的,那麼他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劉邦的後代呢?
接下來從他們兩人性格分析一下。
雄心壯志,成就霸業
首先,從一代君王最基本的條件來看,有著雄心壯志是必要條件。
劉備和劉邦都有著雄心壯志,都想要成就一番霸業!
劉備的雄心壯志在哪裡看出來的呢?
第一,他小時候和別的小孩戲耍時,他竟然自稱皇帝,其他的小孩子都在充當他的侍衛和奴仆,他的雄心壯志,就是想要成為一方君王。
第二,收義子劉封時,名字就為『封』;再到親兒子劉禪,『禪』是什麼意思呢?
和前者封合起來,『封禪』,這可是想要泰山封禪啊!在這裡也能夠表現出劉備的志向。
劉邦當年立下了遠大志向,即使人到而立之年被許多人看不起,心裡完全是絲毫不在意別人言論的想法。
因為劉邦的志向就是要成就一番霸業,他要做一代帝王,但他看到秦始皇在街道上坐在馬車裡時,所有人都向他跪拜,劉邦此時說道:『大丈夫在世,應當如此!』可以看出劉邦志向非小,他能夠成就一番霸業就是因為如此。
重視人才,知己知彼
其次,一代君王隻靠一個人絕對不能夠完成一方霸業,就算是天選之子也不行。
在劉備起兵之初,就有著關羽、張飛的幫助,他們的隊伍建立之初,首先就是張飛出錢最多,張飛為劉備招兵買馬,當然就花了張飛的很多錢了。
二人在戰黃巾軍時,就已經和劉備綁在了一起,二人在戰場上和劉備奮力殺敵。
沒有這樣的鐵桿,劉備興許也隻能發發牢騷想當皇帝,或者戰死沙場了。
後來又有了,徐庶、諸葛亮、糜竺相助,五虎將中的另外三虎舍身拼殺。
沒有他們,劉備怎麼成就霸業?
再看劉邦,單單是武將就有不下數十人,出名的有韓信、英佈、周勃、樊噲、彭越,文臣謀士有蕭何、張良等人,他們都是一等一的人才,為何都願意在劉邦的手下做事呢?
那是因為劉邦有著強絕的統帥能力,清楚地了解自己手下文臣武將的特點和能力,劉邦總可以帶領著一眾人等化險為夷,最後擊敗項羽,漢高祖劉邦也就登基了。
劉備在這一點上極像劉邦,隻是劉備的氣運不夠,最終隻統一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猜忌手下,功臣難終
最後,對於屬下不完全放心,哪怕是曾經為他立下過汗馬功勞,都會遭受到猜忌。
劉備最後沒有一統天下,隻是占據了蜀漢,不知道劉備假若真的統一了天下應當如何,會不會去恩將仇報殺死自己赴湯蹈火的手下呢?
他去世前,曾對蜀相諸葛亮說過:『阿鬥扶不上墻,先生可取而代之!』劉備顯然是在試探劉備啊,為了自己死後能夠讓自己打下的基業順利傳承。
諸葛亮地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用意,當然不敢顯露出絲毫對劉備不敬的神色,劉備也隻是輕微的試探,真實的歷史也是諸葛亮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沒有半分想要取而代之的非分之想。
劉邦在這一點上,比劉備更狠心。
劉邦在建立漢朝後,封了不少的異姓王和劉姓王,其中異姓王功勞最大的韓信、彭越、英佈,都是死在了劉邦和呂後的手上,為劉邦平定天下最後竟不能善終,可以看出劉邦更加絕情。
當劉邦的父親被項羽抓後,劉邦為了應對項羽的脅迫,說出了自己的爹就是項羽的爹,還說了假如項羽要燉了他,就分給自己一碗湯喝!雖是氣話,可是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劉邦也許當時真就絕情了,不想管父親的死活。
結語
劉備和劉邦相比,劉備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不如劉邦,天下沒有要隱隱歸於蜀漢的情勢。
劉備的能力和劉邦比也有點差,對手很強,最後不能統一天下,也就不難理解了。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當年曹操和劉備煮酒論天下時,就已經看出了劉備乃是一方豪傑。
劉備得到誇贊,能占據蜀漢,就說明了他確實也是個人才。
和他的祖先劉邦一樣,都是封建時代劉姓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