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做皇帝後,有天去看望老父親。
太上皇支支吾吾,好像有話要說。
劉邦說:『親爹呀,你有什麼話就直說唄,跟兒子還見外?
』劉太公不好意思地說:『兒啊,咱們老劉家你封了那麼多子弟為王侯,你大哥的兒子劉信,你不會忘了吧?
為何不封他?
』
劉邦稱帝後,把全家封賞了個遍,比如膽小的二哥劉仲封為代王,異母弟弟劉交封為楚王,就連遠房堂兄劉賈都被封為荊王。
後來,侄子劉濞被立為吳王,劉廣封為德侯。
然而,侄子劉信啥也沒撈上。
劉信和劉邦的關系可親著呢,劉信的父親劉伯和劉邦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劉信不光和劉邦血緣近,而且作戰勇猛,劉邦起義之初,劉信就跟從劉邦投身軍旅,後來擊敗韓王信,獲得大功,擔任郎中將。
劉信要關系有關系,有才能有才能,劉邦為何不封他?
《史載,劉太公問劉邦:『為何獨不封伯子信?
』》
劉邦回答說:『某非忘封之也,為其母不長者耳』意思是說,我不是忘記封賞大哥的兒子,而是因為他的母親不是忠厚大方的人,所以我沒有封賞他。
這是咋回事呢?
原來,劉邦早年不務正業,整日遊手好閑,不事生產,不停地從家裡拿錢,和他的狐朋狗友們吃吃喝喝。
後來,劉太公都看不下去了,暗想這個兒子是廢了,就把劉邦趕出家門,不再給他錢財。
劉邦斷了財路,就四處蹭飯,去哥哥、嫂子家,去酒館賒賬。
劉邦的長子劉肥,就是因為劉邦天天去曹寡婦的小酒館蹭吃蹭喝,兩人在一起後生下的。
當時,曹寡婦開個小酒館,劉邦時常去白吃白喝,賒賬不給錢。
但曹寡婦是個聰明人,她發現劉邦雖然吃喝不給錢,但劉邦的朋友多,自從劉邦混跡他的小酒館後,生意就好了起來,多賺出來的錢遠比劉邦賒的多,所以曹寡婦從不給劉邦要錢,每次劉邦一去,都好酒好肉的伺候。
曹寡婦一個女人靠著一個小酒館,生活得很辛苦;再加上她頗有姿色,平日裡有不少無賴、地痞找她麻煩,曹寡婦又無依靠,就更難了。
但自從劉邦賒下一屁股的賬,曹寡婦又不找他還錢,劉邦感覺虧欠曹寡婦。
劉邦無以為報,從此以後誰敢再欺負曹寡婦,劉邦就會替曹寡婦撐腰,帶他的狐朋狗友們去狠揍那人一頓。
時間一久,曹寡婦就和劉邦好上了,生下了劉肥。
曹寡婦雖然出身貧賤,但她是個有智慧的女子,後來劉邦滅秦,被封為王,曹寡婦一直默默無聞地在老家養育著劉肥,低調地生活,直到劉邦把他們接到身邊。
劉邦的大嫂就沒有曹寡婦的這等心胸和智慧,當時,劉邦帶著一大群朋友,到大嫂家蹭飯。
大嫂十分討厭這個不事生產,整日遊手好閑的小叔子,當劉邦高興地帶著朋友,在大嫂家剛落座,正要開吃。
這時,大嫂不停地用勺子刮鍋底,發出嘎嘎的刺耳聲,大家都是明白人,一聽這聲音,明白鍋裡沒飯了,紛紛借口有事離去。
劉邦本想請大家吃個飯,不料吃了個尷尬。
等客人都走後,劉邦走入廚房,發現鍋中還有很多飯,劉邦頓時明白,大嫂這是故意給自己難堪,從此怨恨起大嫂。
這一恨就是幾十年,直到劉邦稱帝還無法釋懷,所以劉邦故意不封大嫂的兒子劉信。
劉邦做了皇帝,大嫂也不敢詢問劉邦,但看著劉家子弟都封了王侯,唯獨自個的兒子啥也沒撈上,難免心中難受。
而且,這事也難免讓人猜疑,私下裡說大嫂的閑話。
大嫂心中憋屈,又不敢問,劉太公隻好替兒媳婦向劉邦問名緣由。
劉邦見父親過問此事,即便心中恨意未消,也不好再不封劉信了。
劉邦思來想去,最後封劉信為羹頡侯。
『羹頡』就是用勺子刮鍋底的意思,劉邦用這個封號,挖苦、諷刺大嫂,提醒大嫂他劉邦一直都沒忘記當年的難堪。
歷史即人心,劉邦作為皇帝,這麼對待大嫂,是不是小肚雞腸了?
況且劉伯死得早,大嫂一個人帶個孩子多不容易,劉邦怎麼這麼不體諒大嫂呢?
但換個角度看問題,應該就明白了。
劉邦雖然善於識人、用人,在大是大非上豁達賢明,但他也是個凡人,不是聖人。
不責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又有幾人能做到?
這就是人心,面對復雜的人心,還是曹寡婦有智慧。
所以劉邦稱帝後,對她仍然寵愛有加,更是把劉肥封為齊王,百姓中能講齊國話的都屬於齊國,劉肥的封國齊國也就成為漢初第一大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