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何被評為歷史上最流氓的皇帝?劉邦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網路歷史》

劉邦之所以被評為『最流氓的皇帝』,主要與以下幾件事有關。

一、不事勞作,遊手好閑,不務正業。

二、好酒及色,與曹氏廝混,未婚先子。

三、身無分文赴宴,空手套呂雉。

四、逃難時將一對兒女踹下馬車;

五、廣武澗對峙,項羽要烹劉太公,劉邦:分我一杯羹!

六、不喜歡儒生,常摘下對方帽子往裡撒尿。

劉邦劇照

上述就是劉邦作為流氓皇帝的六大『罪證』。

當然對於一些不待見劉邦人不說,再找幾條出來,湊個十大甚至數十大罪狀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畢竟人無完人,那個人身上找不出一堆毛病,劉邦還比別人多許多。

其實如果我們理性分析,換一個角度看待,這些所謂劉邦的流氓證據,不過是吹毛求疵的產物,這個『流氓皇帝』是在顯微鏡之下產生的。

下面我們來略做一下探討。

第一條,不事勞作,遊手好閑,不務正業。

所謂不事勞作,不務正業,就是指不願意種地,幹農活。

如果劉邦做個安分守己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撅一輩子屁股,他怎麼可能成為皇帝,怎麼會建立大漢王朝,屆時有沒有『漢民族』這一稱謂,還都另當別論了。

再舉個例子,如果祖輩務農的武士彟,不去做木材生意,不去參加李淵的太原起兵,他就不可能成為唐朝的開國功臣,之後也不可能續弦娶到貴族楊氏,更不會生有武則天這個女兒。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更要有改變命運的動力,『躺平』是一種禿廢,不值得推崇。

所以,劉邦不願意務農無可厚非,更何況,他不做農活也沒閑著,比如積攢人脈,結交朋友,這些都是他日後成就大業的原始資本。

劉邦與曹氏劇照

第二條,好酒及色,與曹氏廝混,未婚先子。

這說明劉邦是一個性情中人,真正的男人,不壓抑或掩蓋自己的原始欲望。

試問,天下那個男人對美酒不垂涎三尺,那個男人對美女不浮想聯翩?

至於末婚生子那是一種本事,說明劉邦有魅力,曹氏心甘情願為她去生,換別人還不行。

第三條,身無分文赴宴,空手套呂雉。

單父縣大戶呂公一家到沛縣避難,由於同縣令交情不錯,鄉紳紛紛拜訪結交。

一日,呂公設宴款待,鄉紳備禮赴宴。

賀一千錢者可入堂上就座。

劉邦走到問口,大呼:賀萬錢!跑堂夥計聞聲,緊忙將『劉財神』請入上座。

其實劉邦一毛錢都沒帶。

呂公知道實情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認為劉邦相貌不俗,舉手投足間頗有英雄氣概,於是散席後單獨留下劉邦交談,又將女兒呂雉相許。

呂雉劇照

劉邦此舉確實臉皮夠厚,但正好也見證了他過人的膽量,這就是成功男人必不可少的素質。

如果劉邦唯唯諾諾,即便真隨一萬的賀禮,呂公也不一定瞧得上。

再說,古往今來白手起家的人大有人在,如果馬雲生下來就有數億身價,他當年也用不著那麼拼命了。

反觀劉邦雖然沒銀子,但重要場合不缺席,美人照樣要抱,說明他有不一般的能力,而不是『耍無賴』。

第四條,逃難時將一對兒女踹下馬車。

公元前205年,劉邦率56萬大軍第一次同項羽開戰,結果被打的抱頭鼠竄。

生死時速,命懸一線,劉邦嫌車太重,於是將路上遇到的一雙兒女踹下馬車。

車夫夏侯嬰停車將孩子重新包上車,劉邦復踹,如此重復數次。

後來總算甩掉追兵,一車人有驚無險。

於是,有人大罵劉邦沒有人性。

其實劉邦踹下孩子何嘗不是另一種逃生方法。

車子輕了自然跑的就快,增加了逃脫的幾率。

而兩個孩子很容易找個地方躲藏,因為他們並不是被追擊的目標,即便遭遇楚軍,被抓獲,也不至於丟命,因為兩個手無寸鐵的孩子不值得他們去傷害。

他們反倒是跟著劉邦危險更大,因為刀箭無眼,假如楚軍在誅殺劉邦,又怎麼可能刻意去避開兩個孩子呢!所以,劉邦踹孩子看似無情,實則是一種智慧。

第五條,廣武澗對峙,項羽要烹劉太公,劉邦:分我一杯羹!

廣武澗對峙是楚漢戰爭的最後階段。

當時韓信占領齊國,對楚軍大後方形成戰略包圍,最重要的是,楚軍的糧道被彭越破壞殆盡,派往齊國的龍且又將20萬楚軍葬身濰水,所以項羽撐不下去,急於同劉邦決戰。

劉邦知道項羽處於劣勢,但沒有戰勝對方的能力,所以拒不出戰。

無奈之下,項羽將劉邦的父親綁到陣前,以扔油鍋逼劉邦出戰。

劉邦先將項羽痛罵一頓,然後丟下一句『到時分我一杯羹』,揚長而去。

表面上看,劉邦小人嘴臉,流氓行徑,暴露無遺,可實際上劉邦很無奈。

如果劉邦應戰,父親暫時平安,但結果是漢軍灰飛煙滅,到時劉邦不僅沒命,父親也不可能保全。

再說,應該受指責的是項羽,烹劉老太公本就是黔驢技窮,下三濫的手段。

六、不喜歡儒生,常摘下對方帽子往裡撒尿。

儒家的開山鼻祖是孔子。

孔子35歲那年,魯國發生戰亂,於是他到了齊國躲避。

齊景公聽說孔子有才,所以待若上賓,時常請教治國安邦之策。

晏嬰《晏子》卻對齊景公說,孔子的學問大,制定的禮儀也多,我們一輩子也學不完,可是不實用。

隨後,齊景公便冷落了孔子。

孔子畫像

為什麼呢?

春秋爭霸最有的是法家的王道,揺唇鼓噪,統統靠邊站。

秦國興王道,掃六合,焚書坑儒。

劉邦承秦,當然也不會對儒生感興趣。

儒家禮儀是為封建貴族服務的一套,自然不入平民出生劉邦的法眼。

再說,儒生碰到秦始皇命都沒了,碰到劉邦隻損失一頂帽子,能說劉邦流氓嗎?

他們應該慶幸才對。

綜上所述,劉邦根本算不上是『流氓皇帝』,真正比他流氓的皇帝大有人在,比如五胡十六國前期那些異族皇帝,再比如北齊王朝高氏一族。

劉邦的『流氓』在那些人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劉邦為什麼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有一個故事,流傳甚廣,說劉邦時常領一幫哥們兒回家吃飯,令大嫂非常厭煩。

一日劉邦照舊領人回家,可是剛邁進院子,便聽見刮鍋底的聲音。

眾人面面相覷,不用問,這是劉邦的嫂子在告訴他們沒有吃的。

眾人悻悻散去,劉邦覺得很沒面子,於是記恨在心。

劉邦大嫂生有一子,名叫劉信。

劉信也曾上陣殺敵,立有戰功,可是劉邦稱帝後,一直不給侄子封賞。

後來劉老太公看不下去了,主動找到劉邦討理。

劉邦不願駁父親面子,於是封侄子為羹頡侯。

羹頡,其實就是刮鍋底的意思,所以這個侯帶有嘲諷嫂子的意思。

因此有人說劉邦小心眼兒,記仇,做人不厚道,太壞。

實際上這並不能全怪劉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劉邦與嫂子的過節絕不是一頓飯那麼簡單。

舉個例子,戰國縱橫家蘇秦,早年窮困潦倒,遊仕列國,四處碰壁。

回到家後,沒有一個人用正眼瞧他。

可是當他頭懸梁,錐刺股,學有所成,再次出遊,配六國相印歸來時,家人全都匍匐在地,畢恭畢敬。

想必劉邦早年的遭遇同落魄時的蘇秦差不多,嫂子就沒有給過他尊嚴,所以才會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