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古中國數一數二的一代雄主,秦始皇奠定中國之政,漢武帝則奠定中國之境。
兩人的性格特點也非常相似,而且一個比一個能折騰。
不同的是秦始皇建立的大秦朝才十幾年就亡了國,漢朝卻繼續延續了下去。
這是什麼原因呢?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華夏,開創千古霸業,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混戰。
按理說此時應該與民休息,發展生產。
後世的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等都是這樣做的,然而篤信法家的始皇帝一統華夏之後更是迷信法家,濫用民力修馳道、修直道、修建長城、建阿房宮、挖靈渠,大搞基建,而且所有的事情都在同一時間一起搞,同時令蒙恬率三十萬秦軍北上攻打匈奴;又讓任囂、趙陀率五十萬秦軍南征百越,為了保持後勤又修建靈渠,當時南征軍的糧草是巴蜀糧倉供應,而蒙恬的長城軍團的糧草主要齊趙地區的糧倉供應為此還挖通了太行山。
整個秦朝境內都在為各自的任務奔波。
漢武帝也不差,當時各諸侯國小動作不斷,漢武帝一道『推恩令』直接瓦解各諸侯國,由這事就可知道比他爹厲害,漢景帝想削藩卻搞的諸侯國直接造反,隻能開戰壓下;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卻隻是以儒術統一思想實現政治統一,最後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秦始皇濫用民力大搞基建,那是幹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兒,而漢武帝做的都是打戰的事,簡直是窮兵黷武的地步,比如:他聽說大宛國有日行千裡的汗血寶馬,就讓李廣利帶兵把大宛國給滅了。
他打匈奴打了幾十年,到中期國庫就沒什麼錢了,結果他為了錢就賣官,罪犯也可以發錢贖罪。
結果搞的官場烏煙瘴氣。
官員為了不賠本那是肯定要從治下斂財,這樣一來就使國窮民也窮。
為此,漢武帝在晚年還特意給自己下了一道『罪己詔』了事。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時代背景完全不同,秦始皇一統華夏之前是經過數百年的混戰的,之後未經過任何休養,而且秦法嚴苛,歷史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商鞅與贏駟有過一段對話:贏駟認為秦法太嚴苛而且有的很不合理,需要修改,而商鞅卻說不能改,至少現在不能改,秦國像一輛戰車,以秦法駕馭,隻能等平滅六國統一天下才能改。
可想而知秦法的嚴苛和弊症有多大,而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土地多了幾倍卻沒有改善秦法,如此算秦法實際上也嚴苛了幾倍,再加上統一戰爭除了齊國不戰而降,其他各國都是攻打下來的,土地荒涼,仇恨值爆表,如何不反;
反觀漢武帝,他是漢朝第七位皇帝,自劉邦建國以來到漢景帝推崇『黃老之術』,與民休息六七十年。
到漢景帝時,糧倉爆滿,錢多的沒地方用,再加上漢武帝統一思想,早已民心所向。
說到底,漢武帝有雄厚的家底,哪裡是秦始皇能比的。